前年,绵阳一所新办小学校长告诉我,他们所招的教师,一半拥有研究生学历。当时我就惊呆了,这个学校太牛了!
结果,去年今年,绵阳新办小学所招的研究生越来越多,我下意识感到,研究生学历贬值了。
前不久,和几个85后公务员朋友吃饭,我问他们混到科级没?有的说是股级,有的说还是科员。我说:那你们都是读了研的。
他们几乎不约而同惊叫:虎哥怎么知道?
我说,你们发现没?绵阳许多单位,领导层一般是专科或在职大学,中层一般是本科,底层一般都是研究生。
千万别误会,高层中层和底层不是同一代人,其实他们的年龄悬殊顶多也就七八岁。
在一些乡镇,搞搞收发、接待、和走走程序、搞搞成本核算这类毫无含金量工作的,十有八九都是研究生。
我有个朋友经常对我感慨,他干的工作有个初中文化就足以胜任了,结果自己是通过各种考试,过五关斩六将才获取的,一个月到手也就几千块钱。
我说,那以前的知识白学了?
他说,是呀,干上几年就还给学校和老师了。但是,当时没有研究生学历就个敲门砖,根本进不来,进来了又排不上用功!
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关在笼子里苦读22年,就为了获取一张每月可以旱涝保收几千元的饭票?
难怪有人痛心疾首说,用一麻袋的钱去上了一个大学,换了一麻袋的书,毕业以后用一麻袋的书去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
这种现象已经愈演愈烈为:用一麻袋的钱去读研,换了一麻袋的书,毕业以后用一麻袋的书去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
当然,不是考大学没有用,也不是读研没有用,而是太有用了,都挤破脑袋去读,读的人越来越多,当拥有研究生文凭的人如过江之鲫的时候,当然就不值钱了。
数据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近年来可谓是一路“狂飙”,考研正在逐步“高考化”:
2015年,165万;2016年,177万;2017年,201万;2018年,238万;2019年,290万;2020年,341万;2021年,377万;2022年,457万;2023年,飙升到474万!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仅4年时间,中国累计培养的研究生数量就从近800万人上涨至1100多万人,而且目前每年仍在以超100万人的速度上涨!
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22—2023学年度北京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概况》显示,2023年北京高校预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其中研究生16万余人,多出本科生3万人。
据澎湃新闻9月18日消息,2024年,兰州大学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
9月初,浙江工业大学对外发布2024级新生大数据:本科生录取5342人,研究生录取5382人,研本比首次超过1:1。
为什么这么多人热衷于读研?
一是学历攀比,你不读研究生不行,因为大家都读了。
二是“高学历低就业”时代,求职者加速用研究生学历来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
三是读完本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有去读研。
四是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学历越高,敲门砖越有力,凭职称职级,学历也是硬性指标。
五是大学为了搞钱,大规模扩招。
比如今年就新增了近2000个硕士授权单位,不少是排名在400名开外的双非学校,连培养普通本科生都够呛,却盯准了培养研究生这片蓝海,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不大幅缩水贬值才怪!
当市面上研究生一抓一大把的时候,用人单位干嘛还考虑本科生?特别是双非的本科生就业就越来越难。
当你读几年研究生出来,当年和自己在一条战壕里打拼的同学早几年有了工作经历和职场磨练、专业积累,已经冲到前面去了,甚至成为自己的上司或上司的上司。
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敲门靠学历,进门还是要靠业绩和亩产来支撑。
所以啊,学历不是唯一,甚至在人生综合唯度的占比中越来越低。因为这种优势共有的人越来越多,丝毫不具备“无可替代性”。
真正决定你前途的是专注力、学习力、勤奋力、应变力和知识结构的融汇贯通力,以及温暖平和的处事态度,终身不变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
这种人善于琢磨人,善于琢磨事,善于琢磨钱,他随便往哪里一站,都代表着高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