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八路军的耿飚和赵兰香是中国军人中的模范战斗夫妻,同时他们也是新中国外交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外交官夫妻。
这对夫妻从战争时期就一直携手并进,共同见证了新中国发展和前进的浪潮,也共同陪伴在彼此身边,经历了一系列艰难和困苦。
耿飚和赵兰香的定情之地庆阳女子中学,当时庆阳因为经济生活物质不太发达,人们的生活都处于极度贫困之中,因此庆阳女子中学破败不堪,但这并不妨碍一些思想奋进的学生前来就读。
1940年,一个社会动荡不安,局势并不安稳的年份,赵兰香作为普通中国农民的女儿,在庆阳女子中学担任教师。
赵兰香是一位老师,而未来的丈夫耿飚却是一名常年奔波于战场的军人,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凭借着自己勇猛敢作敢当的性格,很早就在军队中建立起了自己“耿猛子”的形象。
由于常年在外奔波,他的上级和好友看到他孤身一人的样子,心中十分担忧。1937年的时候,耿飚刚刚当选为八路军的新任参谋长,风头无限时。
他的好友开玩笑似地问他:“耿飚,现在你已经在军队中有了一定的地位,那你什么时候娶媳妇儿呢? ”
耿飚听到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蒙了,但是老实的他不知道如何反驳,也不知如何应答,只好憨厚一笑,转眼间这段思绪就被繁忙的军务所打乱了。
憨厚的耿飚身在庆阳,是为了遵照毛主席的命令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然而庆阳地处黄土高坡,物资极其匮乏,为了让这里的弟兄以及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耿飚带领他的弟兄们在这里挖了近百余个窑洞,用以人们居住储存食物。
在荒凉而落后的庆阳,军中的士兵们时不时去山林里打点儿野味改善生活,也可以让人根据地更加安全,免受野兽的侵袭。
“耿猛子”一心只想着剿灭山林里的野兽,就带着弟兄们浩浩荡荡的上山,才不过一个月,就向中央领导传达来了好消息,在这一个月期间,他们杀死老虎四只,七八只豹子,狼和狐狸更是有好几百条。
曾经让人们感到头疼的山林野兽,到了耿飚手中就变成了供人玩味的动物,他自创的陷阱和捕猎手段,精巧又杀伤力十足。
他还把炸弹塞进兔子,鸡等动物的肚子里,等到大型猛兽吞掉这些美味的家禽时就引爆炸弹,这些无所不能的肉食动物就这样倒在了耿飚的手下。
中央领导人听到好消息,赞叹耿飚是一位少年英雄,又有能力又有担当。耿飚听到了来自中央军方的肯定之后更加自豪,他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开心,于是在一次狩猎中打了一只老虎,并把老虎肉送给了毛主席品尝。
1940年的时候,庆阳女子中学的校长和当地的军委做起了牵线搭桥的任务。他们很看重耿飚的能力,也希望有一位如赵兰香一样细心温柔的女子能够在这位勇猛的将领身边照顾。
庆阳女子学校的每个人几乎都心知肚明,不过,身处其中的单纯的赵兰香和耿直的将领耿飚在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被人安排才相遇的。
这一天,庆阳女子中学的校长神神秘秘地找到赵兰香,单纯美丽的赵兰香以为校长会交给她特殊的任务,却不想校长对她说:“兰香,我给你介绍一位军官,是八路军的参谋长,年轻有为,很值得结识 。”
赵兰香听到这样的介绍,忍不住在内心憧憬起耿飚的样子,就这样,在无限的期待之中,耿飚走到了赵兰香的眼前,也走进了赵兰香的余生之中。
在赵兰香眼中,这个高高瘦瘦的军官虽然不善言谈,但是气质出众,志向高远,他们俩只是闲聊了几句就发现和对方十分投缘,自然而然的,他们俩在他人的撮合之下开始了一段美好的恋情。
耿飚和赵兰香的爱情虽然有人撮合,但是他们也面临着亲人的不同意等诸多困难。在面对这些挫折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退缩,反而想尽办法迎难而上,这才成就了这一段美好姻缘。
赵兰香的父亲思想比较保守,他希望通过赵兰香找一个多金丈夫来改变全家困顿的境遇,而赵兰香身边的这耿飚军官,虽然是一个参谋长,但是却没有什么金钱权势,自然无法入赵兰香父亲的眼。
耿飚为了爱情想出了种种方法,甚至请来了当地商会的会长,说服赵兰香的父亲,终于,在经过了不断的努力之后,赵兰香的父母同意他们之间的婚事。
二.都说军人的婚姻并不浪漫,但是耿飚和赵兰香的婚姻典礼上却充满了誓言和粉红色的浪漫气息。
1941年,耿飚和赵兰香举办结婚典礼,谁也想不到耿飚这位平时老大三粗的八路军参谋长,居然会在婚礼上说出许多浪漫的话语。
他对赵兰香说:“我会一辈子牵着你的手不断前进,我希望我们能够守着对方走完这一辈子的路。”
“兰香,我是一名八路军人,我的心中也装着国家和奋斗的理想,我也希望你能够和我一起为革命贡献力量。”
赵兰香听到耿飚发自肺腑的话语,心中既感动也为自己的丈夫感到自豪,她回应了誓言的誓言,从此以后,牵着丈夫的手,和他携手并进,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耿飚是一位八路军,平时军中的事务十分繁忙,赵兰香是一名小学教师,身上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虽然他们各自的圈子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有声有色。
385旅部是耿飚和赵兰香最初的爱巢,这里并不是什么高级的公寓楼房,而是一处窑洞,身处在庆阳这个贫困县,这对夫妻没有丝毫娇气,反而入乡随俗住进了窑洞,为彼此的事业和未来做出奋斗。
耿飚曾经问过赵兰香:“你会后悔违背父亲的命令和我这样清贫的八路军人度过一生吗?”回应耿飚的是赵兰香羞涩的微笑和坚定的回答:“我不会后悔,我愿意为了你改变自己,也愿意为了你不断进步。”
听到这句话的耿飚那常年孤独的心仿佛受到了甘泉的滋润,变得感性而温柔,他也答应自己的妻子赵兰香,会在这乱世之中牵着他的手,不断向更好的未来进发。
因为政治时局都不稳定,以及外部元素的不断变化,当时的政治领导人对中国军方的作战计划有了新的调整。
本来八路军是有外方的支援,可是却变成了泡影,无依无靠的八路军,没有粮食和食物,只能重新找办法,开阔出一片新的天地。
针对中国自身的国情因素,毛泽东制定了新的作战方针“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这个新的作战方针和号召一经发出就获得了无数普通民众和军队人员的支持。
本就新婚不久,却要次次和心爱的丈夫分离,这要难受的煎熬让赵兰香的内心并不好受,她也希望跟随丈夫的脚步前去延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过了不久,赵兰香就实现了心中所想,前往延安大学成为了那里的学员。延安大学的每位学员都有一份相应的指标,目的就是为了响应大生产的号召,而赵兰香被分配的任务就是纺线。
虽然这对夫妻平时都很忙碌,但是在周末,他们依然会抽出时间来陪伴对方。平时耿飚都会在军中处理那些繁杂的军务,因此很少有时间能够陪伴妻子。
更何况赵兰香也把满心满眼的期望投入在了纺线这项工作中,因此,在延安的生活虽然彼此不会分离,但是也十分忙碌。
但是耿飚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妻子,每每到了周末的时候,他都会抽出时间和妻子一起纺线,赵兰香只需要默默的陪在他的身边就可以了。当然赵兰香平时也细心的照顾着耿飚,谁也不愿意让对方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
这岁月静好的日子,以及琴瑟和鸣的夫妻生活不知道让多少延安的夫妇感到羡慕。这对从窑洞中搬出来的夫妻,果真就像新婚誓言中所说的那样,携手并进,共度余生。
耿飚疼惜自己的妻子,也庆幸自己找了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子。1943年的时候,耿飚正式向中央提出申请,想要成为一名战士上阵杀敌。
这项决定不仅是耿飚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也是妻子赵兰香义无反顾支持之下才能有的圆满结局。
1944年,耿飚再也不是那个待在后援基地的参谋长,中央批准了他的申请,把他调配到了晋察根据地,去往前线上阵杀敌。
而赵兰香依然待在延安,安心地在延安大学接受培训,纺线织布同时默默地等待耿飚的凯旋归来。
当时的战争激烈又惊心动魄,无数的家庭都在这场斗争中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赵兰香像所有妇女一样,因为丈夫在前线往往十天半个月都没有消息。
赵兰香只能待在家中,默默地等待自己的丈夫,但是他更想做的是分担丈夫心中的忧虑,成为他结实的臂膀与可以依靠的亲人。
耿飚在战斗的时候曾经俘获过一只军犬,这只军犬是从联军的战败人员身边缴获的,这不是一只普通的猎犬,而是当时敌军用来通讯的重要军犬。
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能力训练出这样一头优秀的猎犬,因此耿飚得到这只军犬之后,如获至宝。尽管如此,他还是把这条军犬放到了赵兰香的身边,希望这只军犬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赵兰香并没有辜负自己丈夫的期待, 她得到了这只军犬之后对它加以细心的训练,很快这只敌方的军犬就成为了中国军人重要的武器。
赵兰香会把有用的信息装到猎犬脖子上的袋子中,然后让军犬来到战场上,为他们传送军情。
这只聪慧的战犬在这对夫妇的授意之下,不知道完成了多少艰巨任务,赵兰香夫妇对这只军犬爱不释手,而这只军犬也让这对夫妇能够在战场上进行短暂的联络。
赵兰香夫妇本想一直留下这只军犬,不过却有一位蒙古的王爷看上了这只聪明而又珍贵的军犬。
这只来之不易的军犬对于赵兰香夫妇来说有着格外深厚的意义,他们本来不想忍痛割爱,但是无奈于当时的局势。
因为蒙古属于少数民族本来就和八路军并没有什么亲厚的情谊,然而,想要对外抗争,就要联络中国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好不容易得到了蒙古王爷的另眼相待,又怎么能轻易放弃这样的机会呢。
几经斟酌之后,赵兰香夫妇还是决定把这只军犬送给他,既成全了王爷的喜好,也表达了八路军对蒙古族想要交好的赤诚之心。
这只来之不易的军犬为八路军和蒙古建立合作关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而在这建立起的关系的背后,也是赵兰香夫妇的牺牲。
送给了蒙古王爷一只军犬,八路军从蒙古弟兄的口中得知了将统当年逃跑时留下的地下电台,这重要的情报为八路军继续战争革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战场上的生活不仅惊心动魄,也充满坎坷。而在战争结束之后,赵兰香才生育了一儿一女。然而,为了更好的陪伴自己的丈夫,赵兰香割舍下心中的母子情怀,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回了老家,而自己即将前往战场陪伴丈夫。
为此,赵兰香还去做了节育手术,即使前方的道路再坎坷,也一定要和丈夫相逢。不知道在战场上过了多少风雨飘摇的生活,新中国终于打败了前来侵略的敌人,成立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度,耿彪和赵兰香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1949年10月1日,属于新中国的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这对在中国成立探索道路上不断贡献力量的恩爱夫妇,看到这样的场景,也在思考今后的自己应该何去何从。
新中国的新气象,正当这对夫妇感到踌躇无措的时候,很快,新的机遇就来到了这对夫妇的身边。国家领导人周总理看中了耿飚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和极强的学习天分,他询问耿飚:“你愿意去外国做中国的外交官吗?”
听到这突如其来的询问耿飚有点儿措手不及,不过随即他就反应过来问周总理:“我连最基本的外国语都不会,如何去代表中国当一名外交官呢 ?”
周总理似乎早就料到耿飚会这样回答,于是他鼓励这位军官说:“打仗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学会的,都是通过实战经验才能够越来越精明。
同样的道理,只要你肯学习,外语对于你来说也不过是小菜一碟,你一样能够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外交官。”
听到周总理发自肺腑的鼓励和开导,本就一心想为中国奉献力量的耿飚醍醐灌顶,他服从了周总理的命令,并且决定带上自己的妻子去外国一展风采。
赵兰香从一名老师成为一名军嫂,这样的改变不仅为了中国,更为了自己的丈夫。然而,面对新中国的新命令,赵兰香又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曾经的粗布麻衣要换上时尚潮流的旗袍,曾经为了军队而剪短的利落短发,要重新留长烫卷,这样的头型才是最时髦的发型,也最能够代表女人尤其是东方女人的韵味和美丽。
因为赵兰香即将和丈夫前去外国做外交官,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的国情和态度。
刚刚出任外交官一窍不通的耿飚一上来就接到了艰巨的任务,他不仅是兼任三国的外交官,更需要在外国不断辗转,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
此时此刻,外交礼仪和外语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苦恼的耿飚不得已自费请来了一名外语老师,通过魔鬼训练让自己的外语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的耿飚作为瑞典的外交官,在前去参加瑞典的官方活动时身边是不能带任何翻译的,这对于他这样一位外语小白来说实在是太过困难,更重要的是耿飚自己不会英语。
如果有翻译还算好,但是作为一名外交官,在这样盛大的场合带着贴身翻译无异于出丑,耿飚出丑也就相当于中国出丑,一心为国的耿飚夫妇又怎能容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艰苦的学习和求知若渴的精神让这对夫妇的外语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在瑞典出席的场合这对夫妇凭借他们苦练许久的优雅礼仪和流利的口语水平征服了在场的众人,也征服了在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中国的外交官在外国又树立起了新的面貌。
不过耿飚和赵兰香并不满足于此,虽然他们的能力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称赞,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虽然他们会外语,但是在最开始的情况下,许多外国媒体都是抱着看中国出丑的态度前来拍摄的,却不想耿飚和赵兰香恶补的外语口语知识让这些外国媒体大感惊讶,因此才出现了啧啧称奇的状况。
耿飚和赵兰香需要的是让外国人都对中国肃然起敬。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们需要继续丰富自己的个人能力,提高中国的外交形象。
很快,这对夫妻把他们的目光转向了驾车这项技能。因为出门在外有司机,所以耿飚和赵兰香从来没有考过驾照。
然而,驾照对于许多外国官员来说是一种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然而驾车对于80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几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尽管如此,这对夫妇仍然愿意付出努力,让自己在瑞典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中国外交官。
抱着这样坚定的信念耿飚在驾车上下了许多苦功夫,终于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能够自己驾车带上太太在瑞典各地游览,不仅考取了驾照,更是成为了赵兰香的专属司机,向外方展示了恩爱非凡的夫妻生活。
这对夫妇的一举一动自然逃不过记者,媒体的眼睛,他们看到了这对外交官夫妇强大的学习技能和求知若渴的精神,也自然而然地把这样的精神归功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因此,在大部分瑞典人心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像这对夫妇一样有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
在一次瑞典的社交活动上,一位外交官员询问赵兰香夫妇关于中国战争的故事。他首先询问耿飚:“请问这位来自中国的先生,我听说你在中国的时候是一位大将军,请问在那时您的手下大概有多少军人呢?”
耿飚豪爽地一笑说:“在我的手下大概有十几万人。”听到这样的数目,整个大厅的人都为之一震,他们虽然知道这位年纪轻轻的先生是一位将军,却没有想到他如此有能力能够带领这么多的人在中国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
耿飚和女儿
这位询问赵兰香夫妇的外交官员立刻对他们肃然起敬,无不充满敬意地说:“这个数目比我们整个瑞典的军队还要多,耿飚先生真是年少有为,值得担当我们所有人的楷模。”
这件事情很快被社会媒体报道出去,大家都对中国的军人肃然起敬,再也不敢小看中国的外交官了。
经历了一系列起起伏伏,赵兰香夫妇在中国的外交界闪耀了四十多年的时光,他们用自己非凡的手段树立了在外交界的荣耀形象。
四.2000年的时候耿飚去世了,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沉浮半生的八路军终于在奉献完自己的一生后安然离世了,然而即使在他死后依然挂念着自己的妻子,也挂念着自己的祖国 。
让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位功勋赫赫的军人在生前并没有被授予过正式的军衔,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在中央军方授予军衔期间,耿飚总是在外任职。
正因如此,为了弥补这位已经离去的首长,为他写传记的事情被提上了重要日程。由军委方面带头,外交部,中联部等参加,还有解放军出版社立项,此等殊荣,是国家级将领才能享受的待遇。
曾经这对夫妇定情之地,90庆阳女子中学,为了保留和感念这一段美好的时光,这对清贫了半生的夫妇捐出了两百万给贫困县庆阳,希望通过自己这微薄的贡献改变青阳县的贫困和落后,同时也是对自己曾经美好回忆的一种追忆和挂念。
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决定之后,独自遗留在世间的赵兰香也用自己的方式永远回忆着自己心爱的丈夫。
丈夫的遗愿是用他们自己攒下的钱帮助贫困县,但是赵兰香的愿望很小,她只希望后人不要忘记中国的这段历史,也不要忘记这其中的艰难困苦,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做法号召更多的人为祖国贡献力量。
2001年的时候,一向默默无闻的赵兰香写了一本回忆录,在这本回忆录中,详细记述了赵兰香和自己的丈夫相识,相遇的历程,也在其中描写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桩桩件件来源于真实,也来源于那段艰辛的回忆。
这本回忆录是赵兰香一生中唯一所写的一本书,这既是为了纪念她那长眠于地下的丈夫,也为了追忆新中国那段艰苦的历程,这对夫妇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忠心不二。
这本回忆录不仅为后人参考新中国时期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文献,也让更多的人记住了这对夫妻,即使他们已经长眠于土地中,他们的灵魂仿佛依然留存在中国的土地上。
耿飚和赵兰生的一生都铭记着为中国作出贡献的誓言,而我们的无数后代也都将铭记着他们的历史,正因为如此,这对夫妻的精神力量将在中国永不磨灭,因为铭记,因为永不忘记,所以他们的光芒将会照耀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