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毛岸英1岁至28岁的足迹,他和二叔三叔5次相聚时刻

醉卧沙场红尘情 2024-12-19 10:47:45

毛岸英的童年,随父母四海为家,有父母、外婆的呵护是幸福的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降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湘雅医院。当天,毛泽东率领长沙泥木工人取得了罢工胜利,可谓双喜临门。

当时,他们住在长沙小吴门清水塘22号,这里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家里最温馨、最热闹的时光。

毛泽东的父母在110天内先后去世,弟弟妹妹们都跟随毛泽东生活在长沙。毛泽民和妻子王淑兰带着女儿毛远志也生活在长沙,毛远志比毛岸英大5个月。

毛泽覃和未婚妻赵先桂、毛泽建在长沙上学,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帮忙照料孩子,弟弟妹妹们在大哥大嫂的关照下,在这里学习成长。

可惜,这种时光以后再也没有了!

1岁时,毛岸青出生。

1岁多,毛岸英随母亲、外婆和弟弟一起赴上海毛泽东处住了半年。

2岁4个月,毛泽东和杨开慧带着两个儿子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此时,毛泽民因阑尾炎手术也回韶山养病,毛岸英天天追着小姐姐毛远志玩,二叔毛泽民经常给两个娃娃讲故事,韶山老屋冷清几年后又热闹起来。这也是杨开慧带着2个儿子唯一的一次回婆家。

3岁,毛泽东兄弟在韶山遭到追捕,毛泽东、毛泽民逃往广州,杨开慧和母亲带着2个幼子随后赶去。毛泽覃也来到广州,他先后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中共广东区委以及广东省农民协会、省港罢工委员会等处工作。1926年,毛泽覃和周文楠在广州结婚。

4岁2个月,举家迁回长沙。

4岁4个月,举家迁至武昌都府堤41号,因杨开慧身怀毛岸龙,为了照顾母子,杨开慧的母亲和保姆陈玉英一起来到武昌,毛岸英4岁6个月时,小弟毛岸龙出生。

在武昌半年,又是一家人团聚时刻。不久,毛泽民来了,毛泽覃带着身怀毛楚雄的妻子也来了。据保姆回忆,吃饭时没地方坐,大家都是站着吃饭。

4岁10个月,因毛泽东去湖南、江西等地组织秋收起义,毛岸英随母亲、外婆、两个弟弟和保姆迁回杨开慧的娘家长沙板仓。

7岁,毛岸英入板仓杨公庙上小学。

8岁生日当天与母亲杨开慧一同被捕。

8岁1个月,杨开慧英勇就义,毛岸英因悲痛过度,不吃不喝而病倒。

此时,姑姑毛泽建已经牺牲一年,杨开慧是毛家牺牲的第二人。

父亲分别,母亲牺牲,毛岸英带着两个幼弟在上海度过了磨难的少年时期

8岁4个月,经在上海做秘密印刷工作的二叔毛泽民安排,外婆和舅妈将三兄弟秘密送往上海,由地下党安排到大同幼稚园。兄弟仨见到二叔毛泽民和二婶钱希均哇哇大哭,从此开始了漂泊生活,这是杨开慧牺牲前最担心的啊!

小弟岸龙不久因细菌性痢疾死于上海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小小岸英又经历一次亲人离世的打击。

8岁半,由于叛徒出卖,上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同幼稚园紧急解散,岸英两兄弟被安置在地下党员董健吾牧师家里,党组织按月补贴生活费。后来两兄弟开始四处流浪,住在破庙里,靠卖报赚钱糊口,还经常到外白渡桥推车,备受欺凌,岸青被巡捕、特务打成脑震荡。

13岁,毛岸英兄弟从报纸上看到“三叔毛泽覃被毙”的新闻,愤怒之火又一次燃起。

14岁8个月,毛岸英兄弟俩被党组织找到,由张学良的部下东北军将领李杜将军将他们带到法国。

15岁2个月,毛岸英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康生(当时团长为王明)从巴黎接到莫斯科,被送往莫斯科市郊的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

毛岸英兄弟从上海到莫斯科,相当于从地狱来到天堂,在这里度过充实的青年时期

17岁,毛岸英进入苏联十年制学校的六年级。

18岁,周恩来在苏联治伤期间到儿童院看望中国儿童,并与两兄弟合影留念。

同年,二叔毛泽民也来到莫斯科治病,叔侄从上海分别后又一次相聚,没想到,这是毛岸英最后一次见到亲他的二叔,1943年,毛泽民血洒新疆。

不久,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和第一国际儿童院合并,随之迁往距莫斯科300公里的伊万诺沃城。

在这里,毛岸英加入共青团,后任团支部书记、伊万诺沃市列宁区团区委委员,妥妥地青年才俊。

19岁,苏德战争爆发,毛岸英参加了市内的保卫工作和民兵武装训练,并到20公里外的市郊垦荒种菜,伐木劈柴,缝制衣服,挖掘战壕等劳动支援前线。

20岁,毛岸英进入伊万诺沃苏雅士官学校学习。

21岁,进入列宁军政大学深造,被授予苏军中尉军衔。

22岁,毛岸英被批准上前线,担任某坦克连指导,在白俄罗斯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参加反击战。

1945年初,毛岸英从前线回到莫斯科,受到斯大林的接见,斯大林赠送他一支手枪以作纪念。随后,他又进入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学习,在这所专门培训外交人员的学校里,集中精力读了《资本论》等马列论著。

24岁(1946年1月),经中央和毛主席批准,毛岸英随同两名苏联医生回国。

回国之前,毛岸英不放心弟弟,他嘱托儿童院的同学搬到他在莫斯科住的房间,照顾身体不好的毛岸青。

毛主席带病到机场迎接,父子阔别19年后,终于团聚了!

同年,三叔毛泽覃19岁的儿子毛楚雄在来延安的路上被杀害。

毛岸英回国5年是忙碌的,干了5种工作,上劳动大学、搞土改、翻译、干情报、到北京机器总厂锻炼

1946年2月,毛岸英被安排在中宣部工作,并转为中共党员。不久,根据毛主席的意见,毛岸英来到吴家枣园跟着吴满有父子参加生产劳动。半年后,因胡宗南进犯延安,又回中央宣传部。

撤离延安后,毛岸英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在山西临县郝家坡进行土地改革。

25岁(1947年11月~1948年5月),毛岸英去山东渤海地区阳信县参加土改复查。

26岁(1948年7月~11月),回到西柏坡,在宣传部担任编辑助理,与曹葆华合译了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苏联国民经济领导研究提纲》等著作。

同年12月,进入河北建屏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学习。1949年2月初,调社会部工作。3月,进入中情委担任“情报大王”李克农的秘书兼翻译,曾随代表团出访苏联。

27岁(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

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第一次访苏,毛岸英、李克农等护送主席到中苏边境,这也是毛主席和毛岸英最后的合影。

28岁(1950年5月下旬),毛岸英受父亲委托回湖南省亲,回板仓为母亲杨开慧扫墓,为外婆过80大寿,回韶山拜望乡亲、祭祖,并了解群众对土改的反映。

同年8月,毛岸英随李克农秘密访问苏联,见了一些老同学、老朋友。

回来后,毛岸英调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主管宣传工作。

10月7日晚,毛主席、彭德怀、毛岸英三个共进晚餐,主席决定毛岸英入朝。

10月8日,毛岸英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彭德怀飞抵沈阳。

13日,随彭德怀返回北京。毛岸英去医院看望生病的妻子,随后又去看望岳母张文秋,隐瞒母女出差,实为告别,并嘱托岳母照顾弟弟毛岸青,嘱咐妻子星期天去看望父亲。

10月19日晚,毛岸英跨过鸭绿江,随志愿军司令部到朝鲜,担任司令部俄文翻译兼机要秘书,任党支部书记。

11月25 日上午,在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的志司作战室内,遇敌机突然轰炸而壮烈牺牲,28岁的人生戛然而止,留给亲人无尽的悲伤,毛主席把哀伤埋在心里,无人时悄悄抚摸珍藏起来的岸英遗物。

遗骨先葬在大榆洞,朝鲜停战后迁至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2010年,毛岸英塑像运回板仓,杨开慧最牵挂的两个儿子都回到妈妈身边,这寄托国人情感的一幕,像极了那张唯一的母子合影,它在开慧陵园复活了。

后天,是毛岸英牺牲74周年纪念日,本月14日,是杨开慧牺牲94周年纪念日,仅以此文回顾毛岸英28年的足迹,纪念年轻的英雄母子!

1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