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仲丽夫妇解救在苏联被关的贺子珍,她写信请示加入毛主席医疗组

醉卧沙场红尘情 2024-12-27 13:55:00

青年毛泽东是朱仲丽家的常客,5岁的朱仲丽称他为“毛叔叔”

朱仲丽的父亲是朱剑凡,母亲是魏湘若,丈夫是王稼祥。

朱仲丽的父母亲都是名门之后,朱剑凡(1883~1932)原名周家纯,湖南宁乡人。因其祖先为明宗室吉王的后裔,故其先人从江西迁来宁乡时,为避祸改周姓,辛亥革命后又恢复朱姓,并更名为剑凡。朱剑凡的父亲周达武是湘军名将,曾任四川、贵州、甘肃提督达19年之久。

母亲魏湘若(1878~1953)是清廷两江总督魏光焘之女。魏光焘湖南隆回人,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同为晚清重臣。

朱剑凡和妻子魏湘若育有8个儿女,4子4女,分别是长子朱伯深,次子朱仲硕,三子朱叔平,四子朱竟之,长女朱佛根,二女朱声韦,三女朱仲芷(肖劲光前妻),四女朱仲丽。

1902年,朱剑凡赴日本留学,就学于东京宏文学院师范科,与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陈润霖等为同学,并结识了黄兴、陈天华等革命党人。

在朱剑凡短暂的49年的生涯中,最大的成就是创办了盛产女革命家的周南女校。

毛泽东创办的新民学会的女会员共有19人,有14人是周南毕业或在读的学生,分别是:向警予、蔡畅、陶毅、劳君展、魏壁、周敦祥、熊季光、熊叔彬、吴家瑛、贺延祜、吴毓珍、戴毓本、周毓明、许文煊。

毛泽东创办的文化书社,朱剑凡和周南学生也是主要的投资人。

出自周南女校的知名女革命家有杨开慧、向警予、姚韵梅、杨展、蔡畅、帅孟奇、劳君展、曹孟君、丁玲、刘昂、朱仲丽、曹国智、周昭怡、谢冰莹、刘爱珍、钟期荣、廖静文、黄德荣、劳安等等,她们都是朱剑凡的学生。

毛泽东在长沙期间是朱仲丽家的常客,这个“出格”的学生得到了全家人的欢迎,有一年暑假,毛泽东发生了“经济危机”,朱剑凡知道后,干脆请他搬到周南女校来住,并在经济上给予接济。这个时期,5岁的朱仲丽便经常能看到“毛叔叔”在庭院散步,若有所思,他偶尔也逗一逗这个可爱的小女孩。

毛泽东还经常能吃到朱仲丽妈妈做的可口饭菜,毛泽东一来,朱妈妈就做他爱吃的油泡鱼,火焙鲫鱼。

朱仲丽也没想到,几十年后,当年的“毛叔叔”会成为毛主席,而她自己成为一名科班医生,直接工作在毛主席身边,而朱妈妈身患癌症还一直惦记着毛泽东爱吃她做的火焙鲫鱼…

朱仲丽、王稼祥在苏联解救贺子珍母女

王稼祥长征之前受了重伤,在毛主席的坚持下他才能被抬着随军长征。在著名的遵义会议上,给王稼祥准备了一个躺椅,他在躺椅上投了毛主席关键的一票,使毛主席重新掌握了军队指挥权。

1939年,王稼祥和朱仲丽在延安结婚,但王稼祥的重伤一直没得到彻底治疗,1946年,王稼祥在毛主席的亲自安排下,由朱仲丽陪同来到莫斯科治病,同时期来苏联治病的还有罗荣桓夫妇,他们听到了贺子珍被关进疯人院的遭遇。

1937年底,贺子珍怀着孕离开毛主席来到苏联治病,到苏联后生下的一个男孩却不幸因肺炎夭折,不久又听到丈夫再婚的消息,这一连串的不幸事件,使她精神受到很大的刺激,但并没有把性格坚强的贺子珍击垮。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留苏的中方人员都选择了回国,倔强的贺子珍和少数人选择留下来,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首先,失去中方、苏方组织的照应面临着吃不上饭的问题,后来,因语言不通与苏方人员产生了种种误解与不和,结果被苏联医生错误地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强迫她住进了远离莫斯科的精神病院,母女俩被迫分离,贺子珍陷入了精神上无比痛苦、生活上极端困难的境地。

贺子珍是王稼祥和罗荣桓的老战友,他们向苏方提出请求让贺子珍到莫斯科诊治,苏方没有答应。

她的老战友没有放弃,提出让朱仲丽以一名医生的身份,查看贺子珍的病情,并且要求看望她的女儿,苏方还没有同意。

王稼祥夫妻以严肃的态度再次争取,苏方才不得不派人将贺子珍和娇娇(寄宿学校)送到莫斯科,见到了来自祖国的亲人,此时,她已失去自由两年多。

在老战友的关怀下,贺子珍恢复几个月后,王稼祥和朱仲丽把贺子珍母女和毛岸青带回国内,住在哈尔滨,受到了东北局领导的热情接待,从此结束了她比“长征”还苦的日子。

朱妈妈说:“毛主席住在北京,吃不到火焙鲫鱼和油茄子,我做好你送给他,再问一声,我想见见他”

新中国成立后,王稼祥担任第一任驻苏联大使。1951年,夫妻俩回到北京,朱仲丽妈妈也第一次来到北京,她第一次见到任共产党高层领导最小的女婿。

令人难过的是,69岁的朱妈妈患了乳腺癌,她不愿意手术治疗,让朱仲丽左右为难,只能依了妈妈。

到北京后,朱妈妈一直想见毛主席,开国大典前夕,毛主席得知朱仲丽回长沙探亲,还委托她去看望杨开慧的母亲,捎去了200元钱和一些布料,还有一封亲笔信,信是这样写的:

杨老太太,开智夫妇:

托朱小姐来看你们。

皮衣料一套,送给老太太。另衣料二套,送给开智夫妇。

毛泽东

九月十一日

朱家和杨家的关系那么好,上门看望杨老太太,朱仲丽是最佳人选。

20年代初,年轻的毛润之曾住在朱家,他喜欢吃朱妈妈亲手为他做的腊肠、火焙鲫鱼和油茄子。

朱仲丽去延安时,朱妈妈曾亲手做了火焙鲫鱼,让女儿送给毛主席。

20多年过去了,朱妈妈说:“毛主席住在北京,吃不到湖南人做的传统口味。我做好后,你替我送给他,顺便代我问候他。”朱妈妈亲自下厨房烤鲫鱼、晒茄子。

朱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八妹子,你告诉毛主席,说这是我亲手做的。你问他,我想见他一面可不可以?我已经几十年未见到他了。”

第二天,朱仲丽把妈妈做的美食精心地包好,送到了中南海,恭恭敬敬地捧给毛主席,毛主席边说话边打开,伸手拿出一根油茄子送嘴里,边吃边说:“真好吃,年轻时吃过的,过几天,我请苏联大使尤金博士吃饭,这油茄子、火焙鲫鱼都上席,谢谢你妈妈,祝她的病快快治好。”

可惜,朱仲丽见主席天天忙于国家大事,妈妈想见主席一面的话她没有说出来,也成了她的遗憾,如果她向主席提出来,主席一定会答应的。

1953年,朱妈妈去逝了。

1974年,朱仲丽得知毛主席身患多种疾病,她作为一个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的医生,懂得护理,朱仲丽给毛主席写出一封信,她请示加入主席的医疗小组,日日夜夜守护着主席,直到身体康复为止。

朱仲丽没有等来回音,她在焦虑不安中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朱仲丽听到消息,全身瘫痪在沙发里,哭啊,哭啊,想到儿时的“毛叔叔”经常抚摸她的头和她聊天,想到几十年在主席身边工作的点点滴滴,眼泪止不住地流…毛主席啊,您为什么不能活到90岁100岁?!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