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香炉岭,有史记载可溯至明洪武八年;600多年来,历经水西抗明、奢安之乱、吴三桂剿水西、咸同大起义......
山上原建有道观一座,不知其历史起源;后道释合一,蔚为壮观,堪称黔中寺庙之首;历史沧桑、腥风血雨,几经焚毁、屡次重建。
一、香炉岭历史过往
01.水西建城堡
明洪武五年(1372),贵州水西土司、水东土司归附明廷,水西霭翠与水东宋钦被任命为贵州宣慰司正副宣慰使。
水西土司统治范围为今贵州省西北部毕节一带,元梁王巴匝剌瓦尔密占据云南,大明朝廷已占据湖广行省,水西霭翠实际上是仍处于一种观望心态。
为抵抗明廷大军,梁王加紧备战,同时联络辖内土司一致抗明,占据乌蒙山脉势力直达贵阳的水西土司,是其重点拉拢的对象。
明洪武八年(1375),水西土司辖下清镇一带土目(水外六目之一),在“香炉岭”建城堡,就是为防止明廷大军攻入水西之地。
香炉岭位于今清镇市犁倭镇小屯村境内,是元朝时贵阳至水西必经之路,水西土司在此驿道上修建城堡,加上鸭池河天险,一则是担心自己被明廷消灭,二则也是作为自己与明廷讨价还价的资本。
《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香炉岭,山峰陡峭,形如古鼎,故名。又名玉冠山。”
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廷30万大军进攻云贵。
北路由永宁(今四川省叙永县)过乌撒(今贵州省威宁县)攻入云南,南路由贵阳过普定(今贵州省安顺市)、普安(今贵州省盘州市)攻入云南。
明廷实际上是从水西土司南北两侧攻入云南,压根没进入水西腹地,这是一种精心的战略选择,直捣云南昆明,避免在水西等地节外生枝。
失去土司支持的梁王,实际上不堪一击,不过一年便被消灭,水西土司也就彻底归顺了明廷。
因此,“香炉岭之战”并未发生,但明洪武八年建城堡,却成为了香炉岭最早的历史记载。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朝廷设置威清卫,朝廷势力进入水西辖地,目的很明显,就是防范水西土司。
玉冠山所在的小屯村,就是威清卫下设的屯堡。
由此,攻防易位,水西土司修建抵抗明廷的香炉岭城堡,变成了明廷制约水西土司的桥头堡!
02.安氏据天险
明天启二年(1621),四川、贵州爆发奢安之乱。
永宁土司奢崇明首先叛明,水西宣慰同知安邦彦响应(安邦彦为贵州宣慰使安位的叔叔,安位年幼,实权掌握在安邦彦手中),与水东土司宋万化组成10万大军,围攻贵阳城整整10个月,史称“十月围城”!
在贵州巡抚李枟有效组织下,贵阳城虽然伤亡惨重,但迟迟未被攻陷!
在朝廷严令申斥之下,早就该接任贵州巡抚职位的王三善,终于带领两万援兵到达贵阳。
安宋大军随即瓦解,安邦彦撤退水西;宋万化决意投降,被王三善将计就计深夜突袭斩杀。
安邦彦撤退途中,在香炉岭加固城堡,意图据此天险抗拒!
香炉岭虽然离地数百米,为群山之冠,一条羊肠小道蜿蜒而上,但孤山一座,面积狭窄,如何抵挡王三善两万将士!
毫无悬念,香炉岭城堡被攻陷。
安邦彦撤退至水西腹地;王三善胜利之下轻敌冒进,跨过鸭池河,孤军包围水西大方,双方激战40多日。
久战不克,王三善撤退,随即被水西跟踪追击。
撤退途中,后军被截断,王三善回援。激战之中,被诈降叛军陈其愚冲撞坠马,于是挥刀自杀,未死被俘,而后被杀害,时年60岁。
明崇祯二年(1629),奢安之乱平叛成功,奢崇明、安邦彦兵败被杀。
水西土司宣慰使安位投降,由贵州宣慰司降为水西宣慰司,被迫献出水东六目,完全收缩回鸭池河以西,并且不得干预军政,仅剩名义了。
明崇祯三年(1630),朝廷设置镇西卫,治所在今清镇市卫城镇,领赫声、威武、柔远、定南四个守御千户所,兵锋直抵鸭池河。
03.吴三桂火烧香炉岭
清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30万大军三路进攻云贵,其中北路吴三桂攻入水西,大军压境之下,水西宣慰使安坤投降。
清康熙三年(1664),受到南明残余势力鼓动,安坤反清,吴三桂领兵讨伐,双方在果勇底城(今织金县以那镇果永底村)激战两月,胜败难分。
最终,因水西土目车噶喇叛变,水西兵败,安坤转入深山继续战斗。
清康熙四年(1665),安坤被俘,为吴三桂所杀,清廷废水西宣慰司。
吴三桂在剿水西时,为彻底消除南明和水西抵抗势力,加之为向满清表忠心,在攻陷香炉岭后,一把火焚烧,280多年的城堡,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清康熙十二年(1673),削三藩,吴三桂反。
安坤遗腹子安圣祖在彝族各部支持下,在威宁起兵反抗吴三桂,收复了大定(今大方县)、黔西、遵义等地,朝廷于是恢复了水西宣慰司。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安圣祖病死,无嗣,清廷乘机废除水西宣慰司,水西安氏作为土司,彻底结束!
04.玉冠山道观
吴三桂焚烧香炉岭后,香炉岭变成废墟,再无人迹!
30多年后,一位山西道长云游至此,见香炉岭孤峰耸立,崖壁如同刀削斧劈,山体像极香炉,左侧一小一大山头犹如神龟昂首,右侧连绵山峰犹如神蛇伏低,正是“玄武奉香”的绝佳寓意!
于是道长决定在此修行,创建道观,时间大概为清雍正初期。
因香炉岭犹如道士冠帽,因此在修建道观后,又被称作“玉冠山”;道观也就被称作“玉冠山道观”了。
明朝时特别尊崇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玉冠山一带明朝屯堡后裔较多,具有较好的群众信仰基础,玉冠山道观形成了一定规模。
在当地老百姓支持下,100多年后,玉冠山道观形成了灵宫殿、玉皇阁、三官殿、观音阁、韦驮殿、大佛殿等道释合一的庞大建筑群。
05.玉冠山寺
清咸同年间,贵州全省狼烟风起,黔中一带为何德胜领导的黄号军。
黄号军所到之处,玉石俱焚,众多寺庙,无一幸免!
玉冠山道观,也被黄号军一把大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清光绪初年,玉冠山重建为佛教寺院,称为“玉冠山寺”。
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玉冠山寺主持为李白云老和尚。
李白云俗籍四川,到玉冠山后,为重建寺院,生活清苦,常常一双赤脚外出化缘,在重建寺院时,也是一双赤脚搬运建筑材料上山。
所以深得当地民众的爱戴,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铁脚板和尚”。
解放后,僧人被迫还俗,玉冠山寺逐渐衰败;至“特殊十年”,被彻底破坏,仅剩残垣断壁,唯有灌木野草,一年又一年,肆意地生长!
二、玉冠山旅游寻古
2013年,玉冠山道观获批重建;如今高大雄伟的玉皇殿已矗立于玉冠山巅。
在经过玉冠山背面公路时,可以停车欣赏玉冠山,此处是欣赏“玄武奉香”的最好地点。
右侧一个小山头是神龟头部,后面圆鼓性山体是神龟身体,神龟惟妙惟肖;左侧蜿蜒起伏的几个山头,像极了神蛇;蛇与龟的结合,就是玄武的形象。
中间山体刀削斧劈,白色矩形崖壁在上下绿色的映衬下,犹如“香炉”;更妙的是,如今新建的玉皇殿及两侧钟鼓二楼,又构成了一个“山”字,“香炉山”果然恰如其分、名不虚传!

“玄武奉香”
01.玉冠山石林
接近玉冠山时,左侧为一片裸露在外的岩石林,外侧呈现褐色,表明早已有之,内侧呈现白色,说明清理出来不久。

玉冠山岩石林
外侧褐色部分有两个小景观:一个是一块巨石仿佛从天而降叠于石台之上,称为“天降祥瑞”;一个是两段长条形巨石呈U形蜿蜒,被称为“玉冠山龙”。

天降祥瑞

玉冠山龙
内侧白色岩石上,各处置放了许多小的石块,中间用水泥连接,虽然给人以各种想象,但我不太喜欢“人为”之物,感觉颇有画蛇添足之感,所以就没照相了。
02.玉皇阁遗址
小车可以直接开到玉冠山下,我在主路上停车,因为这儿可以欣赏到玉冠山整体。

仰望玉冠山
步行到山脚下,几座现代建筑(包括板房)是道长们办公场所及临时放置神祇的道房,周围有一些散落的古建构件。
沿着右侧古道上行,古朴台阶两边依稀可辨遗存的屋基;古道中部,有“万山来朝”崖刻,自是比喻玉冠山为群山之宗了。

古道台阶

“万山来朝”
及至山顶,为数平米屋基平台,中间遗存放置神祇的台基,这就是玉冠山玉皇阁遗址了。

玉皇阁遗址

从玉皇阁看玉冠山
回到山脚,往前走就是原来的“观音阁”和“大佛殿”遗址,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遗存了。
03.玉冠山遗存
沿着“之”字形古道,我开始攀爬玉冠山。
褐色堡坎为原来遗存,有些地方经过修补;新建白色栏杆上有龟蛇合一石像,这就是“玄武大帝”在人格化之前的形象了。

“之”字形上山古道
古道两侧有多块崖刻,不过大多模糊不清,有两块倒是依稀可辨,明确此山为“玉冠山”,刻于清雍正年间,就是玉冠山道观建造的时候。

玉冠山崖刻

玉冠山崖刻
继续前行,就到达玉冠山城门了。
城门横额刻“玉冠圣境”,两侧刻“金阙化身百千载威灵如在、玉虚上帝亿万年圣德昭明”。

转角的城门更利于防守

“玉冠圣境”
从城门厚度来看,这是古代典型的防御型城门,黔程认为,此城门建于明洪武时期,是屯堡将士的杰作。
至于城门上“玉冠圣境”及两侧对联,估计是道观创建后在原有城墙上增刻的。

厚厚的城门洞

转角台阶也是从防御角度设计
台阶的尽头是最大的一幅崖刻,这个崖刻估计是说明道观的由来,可惜无法辨认字迹,因此,历史在宏观之下隐藏了很多微观细节,留给后人游玩时遐想。

最大一幅崖刻,已无法辨认
上至山顶,为一平台通道,外侧为城堡城墙,内侧为建筑石墙,石墙厚约1米,最高处近5米,开有三门,其中一个券门保存完好,石雕图案精美。

遗存的建筑石墙

保存完好的券门

券门上精美的石雕
石墙内为长方形建筑结构,可见遗存神龛石台及一些曾经的生活物件。

从屋内看券门

神龛石台

曾经的生活物件

整体建筑(平视)

整体建筑(俯视)
建筑外侧,是一口古井,在一整块巨石上凿成,水质清澈,现在仍然正常涌出,非常难得!作为城堡而言,有水井就可坚守。

玉冠山古井
拾级而上,就到达了新修建的玉皇观,玉皇观覆盖于遗址之上,没有对遗址造成破坏。
主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还有许多配祀的神祇,我大致了解,但本文写得有点长,不想再写了。
主殿两边分别为钟鼓楼,我站在鼓楼边,风吹起时,鼓楼角上的风铃叮当响起,简单而清脆,非常悦耳!

玉皇观主殿

玉皇观走廊

玉皇观鼓楼
四周环顾,一览无遗;万山来朝,清风徐徐。
古往今来,朝拜神祇;宁静悠远,心旷神怡!

从玉皇观眺望犁倭村

从玉皇观眺望小屯村
附:本文景点地址
01.玉冠山道观:贵阳市清镇市犁倭镇小屯村境内(可导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冠山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