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快要30岁的孟锦云申请要小孩,毛主席:再等一年吧

是汪小七班呀 2025-03-31 11:59:16

1975年的时候,孟锦云眼看就要迈入三十岁的大门了。作为毛主席的贴身护士,她每天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毛主席的生活。瞧瞧周围一起工作的同事们,一个个都有了自家的宝贝孩子,孟锦云心里头也盼着,希望能早点有自己的娃。

孟锦云跟毛主席商量说:“我年纪也不小了,想着和老公要个孩子,您看行不?”毛主席听后,想了想回“再等上一年吧,等我走了以后,你再考虑这事儿。”

为啥孟锦云要生孩子还得先问问毛主席的意见呢?并且,毛主席为啥又叫她再等上一年?

【孟锦云邀请毛主席跳舞】

1963年,孟锦云已经加入空政歌舞团四年了,由于她表现出色,被挑中进了舞蹈班,成了一名学员。空政歌舞团肩负着一个既重要又荣耀的职责,那会儿,中南海每周都会举办舞会,每次都邀请歌舞团的成员去跳舞助兴。

能直接去中南海和领导人们面对面,那可得经过好多道关卡,审查严得很。因为这种场合很重要,歌舞团每次都挑些年纪大、有经验的学生去。孟锦云呢,一来年纪小了点,二来也没啥经验,这种好事自然就跟她不沾边了。

后来,因为不少年纪稍大的学生都结婚生娃了,再加上歌舞团的工作本来就特别忙,能接下这重要活儿的学生就少了。歌舞团的头头们一看,觉得得找些年轻的新面孔来顶上。孟锦云呢,因为个子高挑,脑子又转得快,就被选上了。

这天,孟锦云跟着大家伙儿来到了长安街城楼的西边,中南海就在那儿。春藕斋的大厅里头,乐队已经忙活开了。不一会儿,领导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了进来。就在这时,孟锦云头一回见到了毛主席。

跳完一支舞后,舞厅里响起了京剧的旋律,这是毛主席的一个爱好,他爱在空闲时听听京剧,同时也让大伙儿放松放松。孟锦云瞅准这个机会,悄悄站在舞池边上,远远地看着毛主席。

毛主席那会儿正闭着眼睛享受京剧呢,感觉有人往这边瞅,他就睁开眼往那边一望,看见个模样俊秀的小姑娘,巧的是,她下巴上也有颗痣。毛主席对这小丫头挺有好感,就笑着朝她摆摆手,让她过来。

京剧演完那会儿,孟锦云壮着胆子走到了毛主席跟前,轻轻弯了弯腰,右手也递了出去,意思是要请主席跳支舞。毛主席见状,没推辞,笑着就答应了。音乐随即响起,正是那首挺合适的《喜相逢》。

跳完一支舞后,孟锦云变得不再害怕,主席问起话来,她也回答得很顺畅。毛主席好奇地问:“以前咋没见过你呀?”

孟锦云回应道:“主席,头一回来这儿呢。”

主席问:“原来是这样啊,小伙子,你叫啥名字?”

“孟锦云这人。”

毛主席对历史了如指掌,一听到孟锦云的名字,立马就想到了历史上的孟夫人,于是夸她:“和孟夫人是一家子啊,你这名字可真雅致,锦上添云,比添花还更胜一筹呢!”接着,他好奇地问起孟锦云的籍贯,孟锦云爽快地回答说是湖北的。

毛主席眼神突然一亮,说道:“湖南和湖北就隔了一条江,说起来,你也算是我的半个老乡了。”

从那以后,孟锦云对那位神秘的领导不再害怕,歌舞团每次搞伴舞活动,她都抢着参加。这样一来,主席跟她也越来越亲近了,他俩聊起天来,总是特别有意思。

有次,毛主席跟孟锦云逗乐说:“瞧瞧,咱俩下巴上都长着颗痣呢。”孟锦云就回应:“家里老人跟我讲过,下巴长痣的人都有福气。”主席一听,乐开了花,接着说:“你脸上也有痣,看来你也是个有福气的人啊。”

孟锦云跟毛主席逗乐说:“您那痣,地道的湖南标志;我这痣呢,湖北特产,咱俩这痣啊,不是一个地界儿的。”说这话时,她一脸正经样,结果把毛主席逗得乐开了花。

之后,毛主席时常会提起他那位小老乡,在接下来的那十年风云变幻里,毛主席心里也一直惦记着孟锦云。

【孟锦云向毛主席诉苦】

1966年,一场规模巨大的风波悄然掀起。孟锦云工作的歌舞团也自然而然地分裂成了两个阵营,这给平日里的演出安排造成了不小的麻烦。那时的她还年轻,觉得特别困惑,心里头甚至打起了退堂鼓,琢磨着要不干脆辞职,回家乡算了。

这时,有人给她出了个主意:“你之前不是去过中南海嘛,主席还提过你俩算是半个老乡,你咋不去找主席问问看呢?”孟锦云一听,心里有了底,就壮着胆子去了中南海,想拜访一下毛主席。

一听来访的是自己的小老乡,主席高兴地会见了她。站在毛主席面前,孟锦云心里特别激动,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她跟主席聊起了外面的事儿,还提到自己挺困惑的,因为自己和亲哥在不同的组织里,两边看法还不一样。

听完孟锦云的叙述,主席拿起笔,把她的名字记在小纸条上,并亲手写下:“联系叶群。”到了告别的时候,主席还鼓励孟锦云,让她在工作中保持那股子热乎劲和信心,要和大家伙儿心往一处使。万一有啥难题,随时找叶群帮忙。

叶群后来也见了孟锦云,跟她说:“你得相信,咱们干的事儿没错。以后有啥需要,直接找我就行。不过,你回去后千万别跟人提你今天见过主席和我,这可是绝密的,不能让坏人有机可乘。”

孟锦云一回歌舞团,就跟同事们瞒着这事儿,不过她还是跟亲哥说了。毕竟血浓于水嘛,虽然他们立场不一样,但孟锦云觉得哥哥还是她最贴心的人,对他没啥防备。

那时候的动荡真是闹得沸沸扬扬,连亲人之间都会因为站队不同而各走各路。孟锦云说的那些话,后来被她哥哥告诉了他的上司。孟锦云的哥哥在“红旗队”那边,而孟锦云自己呢,是在“铁骨团”。这两个阵营啊,都一门心思想把对方给拉下马。

之后,“红旗团”的那些人又四处造谣,讲孟锦云仗着毛主席的信任,跑到中南海去编排“硬骨头团”的不是。这事儿越传越广,最后竟然让林彪也给知道了。

林彪那时候心里打着如意算盘,想要往上爬,掌握更多大权。他就琢磨着怎么利用孟锦云和毛主席之间的交情。接着,他指派手下找孟锦云,让她写份东西,说说毛主席跟她见面时都聊了啥,干了些啥,主席身子骨咋样,日常都吃啥药。更过分的是,他还让孟锦云再进一趟中南海,想办法把主席的药给拿出来。

孟锦云当然不可能同意这种无理要求,她心里头,毛主席不光是大家敬仰的大领导,更像是亲切的长者,对她那叫一个关怀备至。结果,林彪一看孟锦云不买账,气急败坏地就让手下把孟锦云给抓了,硬说她是搞破坏的女间谍。

在铁窗里度过的漫长岁月和繁重的劳动日子里,孟锦云心里老是犯嘀咕,自己只不过和毛主席有那么点“半同乡”的关系,咋就被扣上女特务的帽子了呢?她整天就盼着,哪天能再见到毛主席,跟他好好唠唠,把心里的冤屈都倒出来。

不久,好运降临了。1971年,林彪飞机失事,局势稍微安稳了点。就在这时,孟锦云在歌舞团的好朋友又跑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还聊起了孟锦云。毛主席一听,立马吩咐人快点把孟锦云接回来。

【孟锦云得到毛主席的庇护】

折腾了好久,孟锦云终于在1975年回到了北京。主席立马就见了她。一见面,孟锦云眼泪就下来了,哽咽着说:“主席,我是孟锦云,从湖北来的。”

她心里直打鼓,生怕主席把自己给忘了,所以一开口就先做了个自我介绍。但她压根儿不知道,其实是主席让她回北京的。主席看着她,笑眯眯地说:“我记得呢,咱俩还算半个老乡。”

一听主席还记得自己,孟锦云眼泪哗哗地就流了下来。她一股脑儿地把这些年吃的苦头全告诉了主席。主席听完,眼眶也红了,他温和地说:“别说了,你来了就好,以后就在我这儿干吧!”

打那以后,这俩“老乡”就在中南海一起工作了。孟锦云呢,做了毛主席的护士,一直陪在他身边。毛主席对这个算是半个老乡的小姑娘,那真是没得说,照顾得无微不至,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总惦记着她的生活好不好。

孟锦云每天的任务就是照料毛主席的平常起居,比如给他递水、喂药、准备饭菜。而且,主席对孟锦云特别放心,就算她不是党员,也放心让她读党里的文件给自己听。

这些资料往往都藏着重要秘密,孟锦云心里头直犯嘀咕,生怕自己的工作一不留神就给保密规矩捅了娄子。主席一听她的担忧,立马乐呵起来,跟她逗趣说:“瞧瞧,你一个不是党员的家伙,还给主席我读这些材料,你这简直就是党外的‘编外党员’嘛!”

接着,毛主席就对孟锦云说,让她写一份申请,想正式成为党的一员。转眼七天过去了,孟锦云拿着自己写好的申请,给毛主席念了一遍。主席听完,直夸她:“看来你是真心想入党啊,我赞成,非常赞成!”

孟锦云当时心里别提多乐呵了,可毛主席的身体状况突然有了变化,她就把入党那事儿先搁到了一边,一门心思扑在照顾毛主席上。为了让毛主席心情好点,她和其他同事一块儿,费了好大劲儿给毛主席筹划了个生日派对。

1975年12月26日那天,丰泽园的菊香书屋里面可热闹了,以前给毛主席干活的那些老同事都回来给他过生日。看到满屋子的人,毛主席那被病痛折磨得有点呆呆的脸上,也露出了点笑容。

由于身体不舒服,毛主席大多时间都躺在床上,但那天他自个儿说想去大厅坐坐,体验一下那里的热闹。孟锦云就扶着毛主席走到了大厅。

等毛主席安稳坐下后,孟锦云逗趣地说:“咱俩也算半拉子老乡嘛,按咱那地方的规矩,老人过寿,小辈得磕头呢。”毛主席一听这话,心思飘回了久违的故乡,心里头乐呵,但还是笑着摆手:“我哪敢当这个,受不起啊。”

孟锦云直接说道:“要是您不敢当,那还有谁敢担这责任呢?我先给您行个大礼!”话罢,她真的认认真真给毛主席磕了三个响头。毛主席见状,和蔼可亲地站起身,轻轻摆了摆手算是回礼。这一幕,暖心得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心里热乎乎的。

这天,毛主席心情格外好,还跟身边的工作人员逗起乐来:“记得小时候在老家,我妈老带着我去庙里,给那些菩萨烧香、磕头,求他们保佑我们。现在你们也来给我磕头,这不是把我当成活神仙了嘛?是想让我给你们也保个平安吧?”

有个员工讲:“我们心里当然盼着主席能保佑,但这话哪敢轻易说出口啊。”主席听后,也诚恳地说:“现在啊,不是我保佑你们的时候了,反倒是需要你们来保佑我呢。”他当时的身体状况已经相当不好,平时的生活起居,全靠孟锦云她们几个护士细心照料着。

生日派对完事儿后,孟锦云就跟毛主席掏了心窝子:“主席,您看张护士她们都一家四口其乐融融了,我也想跟我家那位要个宝贝,行不?”孟锦云找主席商量这事儿,一来是把主席当自家亲人看待,二来也是因为照料主席这事儿责任重大,她怕万一怀上了孩子,工作上会力不从心。

毛主席心里明白孟锦云提出申请的缘由,他当时已经感觉到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了,于是就对她说:“你暂且再等上一年。”

孟锦云一听这话,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掉,从那以后,她再也没跟任何人提过想要孩子的事儿。而那一天,本该热热闹闹的生日派对,没想到竟是毛主席过的最后一个生日。孟庆云每每想起主席说的那句话,心里总是感慨万千。那时候的主席,已经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自己还想着要孩子,现在想想,真是太自私了。

主席离世后,孟锦云身为他贴身的助手,参与了料理主席后事的任务。葬礼办完后,她还在中南海多住了阵子,然后才重新返回到工作岗位上。

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就告别了家乡。之后的几十年,他四处征战,一直没有机会体会家庭的温暖。到了晚年,孟庆云走进了他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不少安慰。他们俩兴趣相投,毛主席很自然地就把孟庆云当成了自家的晚辈看待。

孟锦云给毛主席孤独的晚年添了不少乐子,而毛主席那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也在之后的日子里不断鼓舞着孟锦云。她经常跟旁人提起主席的教诲。虽说他们真正一起共事的时间也就16个月,但这份革命中的深厚感情,确实是一段美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