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传统的销售旺季已经开始,对于大多数的新能源汽车厂商来说,2023年都是关键一年,在续航焦虑出现明显缓解的情况下,它们开始在智能化方面进行比拼。
本次成都车展期间,不少新能源厂商都拿出了自己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上汽、长城、极星、奇瑞等厂商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就跟十几年前的手机市场一样,车辆的智能化也是势不可挡,哪家厂商能在该领域内占据先机,就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多一份胜算。
有哪些智能座舱?
智能汽车与当年的智能手机比较类似,最终都要实现全行业的智能化,而智能座舱是消费者接触最多的地方,是一款智能汽车的灵魂,因此得到了各大厂商的重视。
首先是飞凡汽车的巴赫座舱数字生态,飞凡品牌官方表示这是业内首个打破手机品牌界限的车联融合方案,预计将在4季度正式推送给用户。该方案的核心是高通骁龙8155芯片,同时融合飞凡汽车在硬件方面的各种优势,目前已经支持接近50%在售机型多个品牌手机高速无感接入,这大大降低了用户使用智能座舱的时间成本,显得更加亲民。
巴赫座舱数字生态能够快速自动识别手机,可以在手机和车机之间无缝切换,甚至还增加了腾讯会议等移动办公应用,可以让用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移动办公,这与飞凡品牌的高端定位是比较契合的。
沃尔沃与吉利汽车联手打造的极星品牌也推出了自己的升级版智能座舱系统Polestar OS,预计将在年底正式开启交付。
该系统实际上是基于魅族的Flyme Auto车机系统打造,可以直接在车载大屏上操作常用的各种APP,基本上突破了各种硬件壁垒,为用户提供了丝滑的操作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魅族当年是智能手机行业的重要一员,吉利收购魅族之后,迅速具备了车机融合的能力,放眼整个业界,除了华为,这可能是唯一一个能同时玩转手机端和汽车端的智能车机系统。
除此之外,长城汽车也是智能座舱领域的重要玩家。本次成都车展期间,哈弗猛龙正式亮相,它所搭载的新一代咖啡智能座舱系统Coffee OS 2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该系统的亮点主要在于更高效、更灵敏的语音交互功能,响应速度达到了毫秒级,支持连续交互、可见即可说、声音复刻等功能,同时还具有模糊识别能力,用户一句话,它可以同时完成10个指令,因此得到不少消费者的认可。
当然,在智能座舱领域,还有一个真正的巨头级玩家,那就是虽然不造车,但处处有它影响的华为。
近期华为全新旗舰机型Mate 60 Pro提前上市,预示华为已经实现了芯片领域的突破。目前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占有率最高的高通8155,实际上就是高通骁龙855的水平,整体性能相当于华为2018年发布的麒麟980,在麒麟芯片回归之后,必定会杀入智能芯片市场。
也就是说,以后华为将为用户提供包括鸿蒙智能座舱、麒麟车载芯片、激光雷达等在内的一整套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能座舱的行业格局将就此改变。
到目前为止,华为的鸿蒙系统已经在问界、奇瑞、极狐等多个品牌上应用,堪称目前智能座舱行业的天花板,将推动汽车智能化高速发展。
为何一定要智能化?
其实汽车的智能化并不是新鲜事物,不过在燃油车时代,它只是作为某些豪华车型的一项高端配置而出现,当时的电子元器件体积和功耗都比较大,不适合上车。
但随着消费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车载电子元器件的技术已经成熟,新能源汽车充足的电量也为实现各种智能化功能提供了可能性,车载智能便油然而生。
智能座舱能够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用车体验,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从客观角度来说,动力电池、激光雷达、车载芯片之类的核心零部件技术难度太高,绝大多数的汽车厂商都不太可能实现自主,只能进行外部采购。
相比之下,基于成熟的车载芯片和其它各种车规级电子元器件,厂商们却可以用较低的成本打造出一套智能座舱系统,用来吸引消费者。
可以说,智能座舱是最有可能体现出差异化的汽车组成部分,也是大多数汽车厂商力所能及的。一个独具特色的智能座舱系统,能够为用户带来不同于其它厂商的用车体验,这是汽车厂商们希望看到的。
未来会如何发展?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主流汽车厂商都有能力拿出自己的智能座舱系统,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汽车厂商都能够做到。在这方面,国产厂商是明显领先于外资品牌的,这也是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全球的领导地位相匹配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智能座舱领域的“上半场”,下半场还未正式开始。智能座舱系统的上半场,只是解决了从0到1的问题,于是呈现出一种谁都能做的状态,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智能座舱的逐渐成熟,与之相匹配的互联网生态也会越来越多,到那个时候,那些销量较少的车型,很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生态,就有可能被淘汰。
在华为麒麟芯片重出江湖之后,智能座舱市场格局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实力不强的中小型厂商有可能会加入鸿蒙生态,市场呈现多极化格局。对用户来说,几家成熟系统的竞争,将会带来更多的实惠,以及更优质的用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