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爱吃西瓜 ■素材:赵长贵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1982年的夏天,南阳的骄阳似火,蝉鸣声此起彼伏,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蒸腾成一片火海。在县城西门的露天市场上,一排排的西瓜摊子整齐地摆在路边,每个摊位前都竖着一把大遮阳伞,伞下坐着昏昏欲睡的瓜农。
赵长贵的摊位在最末端,他今年二十五岁,已经是第三年来县城卖瓜了。他家的西瓜地在县城南边的石碾沟村,是方圆十里出了名的好瓜。可今年的行情不太好,西瓜多,买瓜的人却少了,摊位前冷冷清清的。
“哎,长贵,今天又是个火炉天啊!”隔壁摊位的王老三递过来一根皱巴巴的烟。
赵长贵接过烟,摆摆手说:“不抽了,留着钱娶媳妇。”
“就你这老实巴交的样,啥时候是个头啊。”王老三笑着调侃道。
赵长贵憨厚地笑了笑,用草帽扇着风。他家里种着十亩西瓜,全靠他一个人打理。父母年纪大了,只能在家里帮着浇浇水、除除草。这些年,村里的闲话没少传,说他都二十五了还打光棍,说他挑三拣四,配不上村里的姑娘。
其实他心里也着急,可就是没遇到合适的。村里倒是有人提过亲,可不是嫌他家穷的,就是想图他家的西瓜地的。他宁愿一个人过,也不想娶个不对心的回来。
“诶,有主顾来了!”王老三突然坐直了身子。
赵长贵抬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牵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老太太看起来精神矍铄,穿着整洁的蓝布衫,脚上蹬着一双老式的布鞋。小姑娘头上扎着两条麻花辫,皮肤白皙,眉眼清秀,一身淡青色的连衣裙,看起来不像是本地人。
“小伙子,你这西瓜怎么卖啊?”老太太走到摊前,用手轻轻敲了敲其中一个西瓜。
赵长贵赶紧站起来:“大娘,我这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保证又甜又脆。您要是不信,我给您切开尝尝。”
“那行,给我挑个好的。”老太太笑着说。
赵长贵在瓜堆里翻找了一会,挑出一个足有二十多斤重的大西瓜:“大娘,就这个,您看成不?”
那小姑娘忍不住轻声说:“奶奶,这么大,咱们吃不了吧?”
“没事,家里不是还有你舅舅他们嘛。”老太太说着,又问道:“小伙子,多少钱?”
“您给三块就行。”赵长贵说。这个价钱已经很便宜了,但看老太太慈眉善目的样子,他就想着多卖个人情。
老太太点点头,在衣兜里摸了半天,脸色突然变得有些尴尬:“哎呀,我这是怎么了,钱包好像落家里了。秀兰,你身上有钱吗?”
小姑娘摇摇头:“奶奶,我们早上出门急,都没带钱。”
赵长贵见状,连忙说:“大娘,没事,您下次来付钱也行。”
老太太摆摆手:“这怎么行。这样吧。。。。。。”说着,她从手腕上摘下一个金镯子,“小伙子,这个镯子先押在你这里,等我回家取了钱再来赎。”
赵长贵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哪能行啊。”
老太太却很坚持:“你放心,我们就住在前面的教师新村,一会儿就回来。这镯子值几百块呢,你就当我借钱,总行了吧?”
没等赵长贵再推辞,老太太已经把金镯子塞进了他的手里,然后让小姑娘帮着抱起西瓜,转身就走了。
赵长贵攥着手里的金镯子,有些发愣。阳光下,金镯子泛着温润的光泽,看起来确实是真金的。他连忙追出去喊:“大娘,您留个地址。。。。。。”
可老太太和小姑娘已经消失在了热闹的街市中。
王老三凑过来看热闹:“长贵,你这是让人给忽悠了吧?”
赵长贵苦笑着摇摇头:“应该不会,那老太太看起来不像是坏人。”
可直到天黑,他收了摊,那老太太也没有回来。无奈之下,他只好把金镯子小心翼翼地包好,放在贴身的口袋里。
回到家,母亲正在院子里喂鸡。看到儿子回来,连忙问道:“今天卖了多少?”
“卖了二十几个。”赵长贵说着,把金镯子的事情告诉了父母。
父亲皱着眉头:“这年头什么人都有,你可得小心点。”
母亲却说:“没事,那老太太既然说住在教师新村,明天你去打听打听不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赵长贵就骑着自行车去了教师新村。可转了一圈,问了好几户人家,都说不认识这样的老太太和小姑娘。他又去了几天,还是没有找到人。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那个金镯子就这么搁在了赵长贵家。
谁也没想到,这一放就是十年。
这十年里,赵长贵经历了太多变故。1984年,他的父母在一场意外中双双去世,留下一屁股债。为了还债,他不得不卖掉了祖传的西瓜地,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
从最初的工地小工,到后来的水果批发,再到现在拥有自己的水果连锁店,赵长贵用了整整十年时间。这些年,他一直随身带着那个金镯子,总觉得这是一个没了结的心愿。
1992年的春天,赵长贵回到了南阳。县城已经大变样了,街道宽了,楼房多了,连他当年卖瓜的西门市场都拆了,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商贸城。
这一天,他正在自己的水果店里忙活,突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阵惊呼:“这不是长贵吗?”
他抬头一看,是当年的邻居王老三。这些年王老三也不卖瓜了,改行开了个小饭馆。
“老三哥!”赵长贵连忙迎了出去。
“听说你在市里开了好几家水果店,今天特意来看看。”王老三打量着装修气派的店面,感慨道,“你小子有出息了!”
正说着,一位老太太和一个年轻女子走进了店里。
赵长贵愣住了。
那老太太虽然头发全白了,但还是能认出是十年前那个给他金镯子的人。而那个年轻女子,不就是当年那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吗?只是现在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越发清丽动人了。
“是你!”老太太也认出了他,惊喜地说,“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找你啊!”
原来,那天老太太回家取钱的路上突然晕倒了,被送进了医院。等她醒来,已经是三天后的事了。她让孙女去西门市场找赵长贵,可那时候赵长贵已经回了村里。后来她打听到石碾沟村,却听说赵长贵早就外出打工了。
“对不起,让你等了这么久。”老太太歉意地说。
赵长贵连忙从柜台里拿出一个布包,那个金镯子一直被他保存得很好:“大娘,您的镯子我一直带在身边。”
老太太看着金镯子,眼睛湿润了:“好孩子,这么多年,你还记得这件事。”
原来,这个金镯子是老太太年轻时的传家宝,一直想留给孙女做嫁妆。那天只是一时忘记带钱,却没想到因为这场意外,让金镯子在赵长贵手里放了十年。
“奶奶,这就是您一直念叨的那个卖西瓜的小伙子啊?”年轻女子好奇地打量着赵长贵。
老太太笑着介绍:“这是我孙女江秀兰,现在在县医院当护士。”
就这样,赵长贵和江秀兰重逢了。命运就像一个圆,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重逢之后,赵长贵经常去江秀兰工作的医院送水果。江秀兰也会在下班后到他的水果店帮忙。两个人渐渐熟络起来,暗生情愫。
可好景不长,一个叫张翠的寡妇突然出现,声称自己当年和赵长贵有过婚约。这个张翠是赵长贵村里的人,早年守寡,一直对赵长贵有意思。趁着赵长贵发达了,就想借机攀附。
她四处散播谣言,说赵长贵当年始乱终弃,还说那个金镯子是她的。一时间,闲言碎语满天飞,江秀兰也开始对赵长贵产生了怀疑。
赵长贵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越解释越乱。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江老太站了出来。
原来,江老太这些年一直在暗中打听赵长贵的事。她知道赵长贵是个老实人,知道他吃过的苦,也知道他的为人。金镯子的事情,不过是她设下的一个考验。
“秀兰,你奶奶我这辈子看人很准。”江老太拉着孙女的手说,“长贵这孩子,就是个实在人。那个金镯子要是落在别人手里,早就被卖了。可他呢,带了整整十年,连一点划痕都没有。这样的人,值得托付终身。”
在江老太的劝说下,误会终于解开了。张翠的谣言不攻自破,灰溜溜地离开了县城。
1993年的春天,赵长贵和江秀兰举行了婚礼。婚礼上,江老太亲手把那个金镯子戴在了江秀兰的手腕上。
“这个镯子,就当是我送给你们的定情信物吧。”江老太慈祥地笑着说。
赵长贵看着妻子手腕上泛着温润光泽的金镯子,恍然想起十年前那个炎热的夏天。他感慨地说:“也许这就是缘分吧,绕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江秀兰靠在丈夫肩头,轻声说:“不是回到原点,是一个新的开始。”
现在,赵长贵和江秀兰的水果连锁店已经开到了省城。每当有人问起他们的故事,江老太总是笑着说:“这都是金镯子的功劳啊!”
十年的等待,究竟值不值得?如果当初没有那个金镯子,我们的人生会是什么样?这些问题,或许永远也没有答案。但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看似偶然的相遇,其实是命运早已安排好的礼物。
就像那个金镯子,在岁月的流转中,见证了一段跨越十年的爱情,也见证了一个普通人的奋斗与成长。它不仅是一个信物,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诚信、坚持和那些美好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