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街直路|武昌“游乐大街”——民主路

人文历史武汉 2024-12-17 11:16:44

原创 方东平

清末,美国旅行家威廉·埃德加·盖洛曾多次游览考察武昌城的蛇山、长街和民主路及昙华林街区,在他著的《中国十八省府·武昌》中写道:“在蛇山西端一个叫花山的地方,有一座漂亮的三层塔(指胜像宝塔),让我们想起西藏的圣骨冢。城市现代脊柱(指蛇山)的北面,有一条东西向的大街,街上有700多家店铺,堪称武昌的百老汇。”

百老汇原本是美国纽约的一条大街,其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的初期,是闻名世界的戏剧、艺术和娱乐业的活动中心。在武昌旧城,民主路这条大街亦是全城的娱乐场所、演出场所和游乐场所,其繁华和闹市的场面不亚于美国的百老汇。

民国中期的1935年,民主路叫胡林翼路

民主路位于蛇山之北,东西走向,西起汉阳门江边,东接中南路北段,全长4122米。该路为古城武昌交通干道。汉阳门有轮渡可到汉阳、汉口,在司门口与长街(今解放路)交叉,南可到解放桥,北可到中山路。在胭脂路与武昌路相交,南可到阅马场,北可到湖北中医药大学。在小东门与中山路相交,南可到大东门,北可到积玉桥,武黄铁路从小东门跨线桥通过。

民国中期的1935年,民主路叫胡林翼路,再往前溯,该路则为四条路,且各有路名,汉阳门江边到司门口一段,名为汉阳门正街;司门口到横街头一段,名为察院坡;横街头到胭脂路,名为抚院街;胭脂路口到民主路482号(结核病防治所),名为龙神庙街。1935年将上述四条街串通扩建,命名为胡林翼路。

胡林翼在清末曾任湖北巡抚,因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新中国成立后将胡林翼路改名为民主路。该路处武昌城中部,沿蛇山北麓东西延伸。历史上它是唯一贯通武昌水陆两个城门(汉阳门到忠孝门)的大街,因而是武昌的闹市中心。

自宋代起,蛇山北即民主路及往北一带是密集的万家民房,书院也大多聚集于此,南来北往的人,摩肩接踵。古黄鹤楼在汉阳门西面,游人如织,因此汉阳门正街亦是一条最繁华的街道。

在司门口与解放路十字交叉处是宋代岳飞的鄂王府,明代为布政使司衙门,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第一次占据武昌城时,成为杨秀清的东王府,后为著名的私人花园“憩园”。清武昌政府曾在汉阳门内(今民主路小学西侧)。清末察院坡一段,新旧书业在此集中,形成三镇最早的文化街。

民国时期武昌

民主路是武昌历史上第一条现代大马路。20世纪20年代初,武昌城墙坍塌多处,缺口处也成为“通道”。在武昌城所有10个城门中,汉阳门是最低矮的,但过往行人最多,城西的居民都要经汉阳门去江边挑水。行人(过往武昌、汉口、汉阳乘船上下的人居多)、人力车、挑夫在城门洞里争相夺路,拥挤不堪。门洞内长年泥水淤积,如水田一般,过往人叫苦不迭。

1925年石瑛(字蘅青)任武昌大学校长时,邀请吴稚晖、胡适、马寅初等来校讲学,经过汉阳门时极不方便。吴稚晖提着衣襟和裤脚走过汉阳门时笑道:“蘅青,为何叫我钻‘狗洞’?”但是拆除这个“狗洞”却并不容易。

早在1919年,湖北省议员有62人提出拆武昌城墙的议案,理由是为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此议案遭到许多人反对,自那时起,拆与不拆的争议一直持续不断。1926年10月,湖北省政务委员会终于作出了拆除武昌城垣的决定,拆后要修建包括汉阳门在内的8条进出城区的道路。但拆除汉阳门,修建汉阳门大马路,拆迁工作遇到了麻烦。

居民们笃信风水,不愿意拆迁。身为省建设厅厅长石瑛亲自出马,挨家挨户动员居民们拆迁。他向居民们说:大家相信风水,这是从老辈人那里传下来的,也没有什么对错可说的。我要说的是,所谓“风水宝地”,能自己长出稻米来吗?所谓风水好的店铺,不用心经营就能发财吗?糠能变成米吗?还是得靠人用心操持。等大马路修好了,人气旺了,你们的生意就好做了。如果讲风水,这才是你们的好风水。

这番话让人们眉开眼笑,特别是大家知道他是省建设厅厅长“石老头子”(亦是湖北三怪之一)之后,更为感动,拆迁的居民们都很快地搬了家。石瑛主持修建了这条武昌历史上的第一条现代大马路,它仍是去码头出城西去的必经之路,一条依然繁华之路,一条闹市游乐之路。

民主路一带是武昌著名的娱乐场所。美国旅行家盖洛把纵贯该街旁的蛇山称为“花山”,亦是指以汉阳门临江黄鹄矶头上的黄鹤楼为圆心的一带,是一处浑然天成的游览娱乐场所。其时的黄鹤楼虽自光绪十年(1884年)被火毁,仅存遗址,但胜像宝塔、涌月台、吕祖阁、禹碑亭、古碑廊等名胜古迹仍存,黄鹤楼遗址亦是人们登高游览的胜地和大众休闲活动的好场所。

那时黄鹤楼旧址上及附近的空场上有三多:民间艺人多、打卦算命的多、小吃摊点多。由于民间艺人汇集,茶社茶馆应运而生,最著名的有品江茶楼、黄鹤楼茶社、象棋茶棚等。这里成为名符其实的民间文艺阵地,被称为“民众娱乐宫”。

民主路一带是民间文艺演出的“热闹窝子”。自唐代以来,历代名人来此地登临游览,行吟作歌。李白有“黄鹤楼中吹玉笛”,刘禹锡有“商声五音随指发”,郑东华(清末江夏官员)有“轰轰烈烈汉阳门”“黄会馆,听瑶琴”“何方歌舞闹盈盈”等诗句。反映了吹、奏、弹、舞,歌舞升平的场景。

民初 胜像宝塔

在黄鹤楼四周的空场上,许多艺人在这里“撂地”献艺,挣钱谋生,演出的种类有湖北评书、小曲、渔鼓、三棒鼓、相声、戏剧、武术、杂耍、棋弈等。

提起棋弈,自古流传着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古时很多人喜欢到黄鹤楼周边一带下棋,一位弈棋手便在这里开了一家弈棋斋。斋主棋术不错,但傲气十足。一日,有老汉牵着一头毛驴到斋屋来,要与斋主对弈。斋主见是一乡下打扮的老头,便有些不快,挥手让他走开,岂料老者执意要与斋主比输赢,斋主敲着棋子道:“你要真想下,也可以,我输了给你五两银子,要是你输了呢?”老汉道:“就依了你,我输了便把毛驴给你如何?”斋主点头同意,又说:“我的弈棋斋有个规矩,南来的我让车,北来的我让马,听口音你是北方人,就让你一马吧。”

说罢二人楚河汉界杀将起来,不到二十回合,老汉乱了套,输了棋,于是道声“领教”便留下毛驴走了。不料次日老汉又来了,肩上还多了条褡链,对斋主笑道:“昨日蒙教,今天我又拿来了50贯钱,还想下一盘。输了我把钱留下,赢了我牵毛驴走。”斋主又点头同意,准备让马,老汉却说:“不必了,输要输得光彩。”双方遂摆子对弈。

又是二十个回合,斋主便败下阵来。老汉道:“昨日我有事,骑驴不方便,谢谢你给我驴饮水喂料。”说罢骑驴飘然而去。斋主半天才回过神来,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再也不夸海口了。

这里声名远播,外地民间艺人也纷至沓来,主要有耍猴艺人、皮影木偶戏、拆字打卦等,夹杂其间。算命先生为招徕生意的乐器和器具达十来种。各类特色演艺的内容,主要是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由于通俗易懂,形式贴近观众,观赏性和娱乐性强,到此观光者从早到晚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被武汉人称为“热闹窝子”。

民主路一带是武昌古城文化服务之街。察院坡(司门口到横街头)是旧武汉的三条文化街之一(另两条街为汉口的交通路和华商街),美国旅行家盖洛说这里有“700多家店铺”,足以说明民主街文化服务业的繁盛。

据历史文献记载,明清两代的湖北巡抚、藩署、盐署、武昌府衙及藩照厅、藩经厅、藩库厅等都设在这一带,鄂地官员进城、京城官员来鄂,大都经过这里,送往迎来,都要应酬交际,自然带火了这里的商机,司门口、斗级营一带酒楼、茶馆、店铺(礼品、烟酒)、旅馆、澡堂、戏院等铺满整条街道。横街头至察院坡一带,是闻名的文化街,仅书店鼎盛时达32处。

利群书社旧址。王炎生摄

1920年2月1日,恽代英在横街头18号创办“利群书社”,在介绍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唤醒民众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进步作用。蛇山上的南楼、黄鹤楼茶园(剧院的前身、辛亥革命后称共和大舞台,即黄鹤楼剧场)成为宦官们游宴娱乐之所和艺人展示戏曲艺术的据点。

到了清末,司门口又形成了:北面的户部巷小吃店;东面的青龙巷扎彩店(专供娶亲迎新之用的花轿、唢呐、铜管洋号乐器等);西面鼓楼洞附近的翠丰巷、新街古玩珠宝市场;南面的横街头文化街,商机火爆,逛游者如织,据说曾与北京的琉璃厂齐名。

清末科举未废时,城内设有举行全省乡试的贡院,为适应考生的需求和那些进士出身官员的文化消费的需要,加上武昌古城书院及新学堂的兴办,给古旧书业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因此聚集了众多经营古旧书刊、文献典籍、文房四宝、传统书画、碑帖尺牍、历史年画及古玩的店铺,最盛时达30余家。最著名的是亚新地学社,该社编印的地图,行销海内外。有的书店出售评弹鼓词、戏曲唱本、绣像小说,最受艺人们的青睐,成为他们献艺的脚本和再创作的重要参考依据,俨然是一个文化购物中心。

还有街东段的殡葬用品店铺等,亦形成规模经营。凡此种种,均凸显了鲜明的文化服务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路依然古风弥漫,文化氛围浓烈,特别是黄鹤楼故址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堡沿江地区和大桥纪念碑一带,每天各类戏剧、艺术演艺班子圈地演出,专业剧团演员和戏曲文艺爱好者竞相表演。看戏听歌的观众少则千余人,多则二千余人,加上沿江数十家固定的歌厅场所,可以说不减当年武昌旧城“百老汇”之风貌。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民初•武昌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