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员工看起来不在状态,首先检查你自己的行为。
我们高估了技术能力而忽略了管理情绪的能力。许多公司的决策者过度重视管理者的技术能力,认为某个管理者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称之为“但他确实很聪明”综合征。虽然技术能力是重要的,但我们经常低估了管理者管理情绪能力的重要性。一项针对强生公司358名管理者的研究发现,那些表现最优秀的管理者在诸如自我觉察、自我管理、社交技能等情绪管理能力上有突出的优势。
我们低估了这类人的负面影响。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管理者,有时甚至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没有意识到,或是选择性忽视给员工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害怕直接说出真相。用个人情绪荼毒员工的管理者是制造恐惧氛围的专家,在这种氛围里,为他工作的员工不敢说实话。设想如果这类管理者恰好是企业的拥有者,一个员工能想到的唯一选择就是辞职。
我们为用个人情绪荼毒员工的管理者提供了另外的选择,即做一个有感染力的管理者。我们会分享一些事实经验,向你展示你的正面或负面情绪,是如何影响员工工作效率的。
1、领导者的感染力
细菌和感冒病毒并不是唯一在工作场所传染的事物。我们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一样富有传染能力。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走进某个办公室或会议室,你能感觉到四处弥漫着紧张情绪,以致你自己也变得很紧张?这种情绪在人与人之间互相感染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社会感染”。我们把它叫作“喷嚏效应”。
喷嚏效应中还有一点重要的内容:职位越高的人越可能把他们的情绪传递给职位较低的人,反过来,后者对前者却没有这样的影响力。你可以把坏情绪想象成感冒病毒,感冒的时候你一定很不舒服,效率也会受到影响。再想想好情绪的感染力,想想一个让人捧腹的视频是如何像病毒一样快速扩散的。

研究者也发现,一个领导者的正面或负面情绪可以在短短7分钟内扩散出去,影响一个团队的表现。一项研究中,每个团队被要求在蒙上眼睛的情况下15分钟内搭好一个帐篷。团队领导者被告知如何搭建帐篷之后需要分别观看一段视频。有些领导者看了戴维·莱特曼(著名脱口秀主持人)的视频后情绪变得积极,而另一些领导者在看了一段关于社会不公的视频后产生了消极情绪。结果怎么样?即使团队成员在接受指挥时看不见领导者的表情,他们仍然能感受到领导者的情绪(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另外,观察人员报告说,拥有积极情绪的领导者所领导的团队表现出了更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好吧,所以说情绪是有感染力的。那又怎样呢?搭帐篷时表现出的团队合作能力是一回事,在工作场合的表现又如何呢?一项针对53名领导着4~9名员工的销售经理的调查表明,那些情绪更加积极的领导者手下的员工销售业绩更好。
不幸的是,领导者的恶劣情绪也有同样的感染力。辛迪·比奇洛是百杰乐茶业的总裁,她这样总结道:“领导者无法承担负面情绪造成的高昂损失。”比奇洛认识到,领导者必须创造业绩,推动公司前进,但她强调,真正重要的是“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她说:“你若是真诚的……就会从他人身上获益良多……你犯了错误,必须勇于承认。你需要别人帮助,也要勇于承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你真诚面对自己的时候,别人也会愿意帮助你……”
我们的客户戴维跟我们分享了他在一次360度考核报告中收到的匿名反馈。这份匿名反馈与比奇洛关于拥有积极情绪的领导者的评价几乎完全吻合:“戴维富有激情,对我们的事业充满信念。这样的激情很有感染力,让所有人觉得我们从事的事业是有价值的。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
2、如何公布坏消息
作为公司领导,我们有时需要公布一些坏消息,比如糟糕的季度业绩、损失了一位重要客户、裁员,或一个项目的意外延期。这些消息常常会让人感到沮丧,却正是我们需要发挥创造力的地方。一位领导者该怎么做?
在公布坏消息之前,你需要收集与之相关的全部信息,然后像撕掉一个创可贴那样一次性公布完毕。你丢了东西,比如说丢了房子钥匙时,心情如何?很糟糕,对吗?而当你又找到,比如说房子的备用钥匙时,又是什么心情呢?也许这是件好事,但研究者发现,好消息对人的影响力往往不如坏消息的影响力大。事实情况是,你和我们所有人一样,都会受到前景理论的影响。
前景理论是行为经济学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这个理论认为,损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比获益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更强烈。正因为这样,你可以在一天或一周的时间里一点一点地不断公布好消息。至于坏消息,则要在第一时间一次性全部公布,长痛不如短痛。
贾森·弗里德是37signals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他深谙这一心理动力对人的影响。37signals公司是一家创新型公司,为个人和小公司开发软件工具。弗里德说:
“
“当有坏消息时,第一时间全部公开它。至于好消息,则应该一点一点地慢慢公开。如果能尽量留住正面的氛围,那就这样做。”
”
读到这儿,你可能会误以为我们希望你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保持好情绪。不是这样的。我们都很熟悉商业运作中会遇到的困难:不得已解雇优秀员工,损失了大客户,错过了报价或投标的截止日期等。面对诸如此类的负面事件时,我们会感到失望、愤怒或挫败,这是人之常情。问题在于,我们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接受过如何快速从坏情绪中走出来的训练。
3、如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有4种演示技术可以让你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每种技术都不用花费太多时间或金钱。
第一种是“标记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曾经做过核磁共振,你就了解压力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影响。这个过程被描述为没有痛苦,但被困在一个下水道般黑暗的隧道里,被震耳欲聋的重击声包围,虽然没有疼痛,但那种感觉糟透了。在扫描仪内保持不动,这几秒钟或几分钟,会让你感觉度日如年。然而,高速发展的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发现,比起把感受藏在心里,病人告诉技术人员他们的感觉,比如“我很紧张”,负面情绪会消散得更快。下次当你发现自己陷入一种糟糕的情绪里时,试着给它贴个标签,注意会发生什么。正是这个为你经历的感觉命名的举动把负面情绪降到了最小。
第二种方法是做深呼吸。
研究者发现,节奏缓慢的呼吸能迅速让人平静下来,更快地从每天的压力中恢复活力。
第三种方法是拔掉你的“虎牙”。
当我们被困在负面的精神状态中时,最糟糕的是一直坐在办公桌前,或者把坏情绪发泄到下一个走进办公室的人身上。我们经常教客户用“散步和交谈”的方法来释放心中的“那股气”,这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思考真正重要的是什么。你可以试试,当你离开办公桌,在办公室中或者在办公楼的走廊里走走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你可以到外面走走会更好。身处大自然当中也能够减轻我们的压力。
第四种,你可以尝试一下被心理学家称为“躯体化”的技术。我们把它叫作“弄假成真”。
躯体化技术是通过让身体处于某种姿态来改变心理状态的方法。例如,当你挺胸抬头,双脚距离与臀部同宽,坚定地站立在地上时,你会感觉更有力量。关于躯体化最有名的也是最早的研究是钢笔微笑试验。研究者以研究肌肉协调能力为名,让参与者用嘴咬住钢笔。其中一组参与者被要求用牙齿咬住钢笔,这样做时嘴巴的形态很像微笑时的样子。第二组参与者被要求用嘴唇咬住钢笔,这种情况下,参与者很难笑出来。第三组参与者被要求用非惯用手拿住钢笔。
在保持钢笔不动的过程中,三组参与者都读了4部名为《远端》(The Far Side)的漫画,之后研究者询问他们觉得漫画是否有趣。那些用牙齿咬住钢笔的参与者(他们无意识地活动了笑肌)比用非惯用手拿钢笔的参与者觉得漫画更有趣,用非惯用手拿钢笔的参与者又比那些用嘴唇咬住钢笔(所以笑不出来)的参与者觉得漫画更有趣。妈妈们如果知道她们经常挂在嘴上的明智建议“笑一笑”如今有了科学依据,一定会很高兴。

有时你也需要通过“弄假”来“成真”。你可以在真心想笑之前,让身体处于一种看起来很强大的姿势,面带微笑。这些简单的躯体动作真的能让你从沮丧情绪中走出来,让你的精神状态变得更积极。另外,如果你想让某人迅速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不要忘记幽默的力量。正如我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同学、喜剧演员雅科夫·斯米诺夫所说:“我想这不是科学,而是常识。如果你能让某个人笑起来,他就会轻松很多。”
在你走进办公室开始工作之前,注意你的情绪。如果你的情绪不错,那很好,坐下工作,传播这种情绪。但是有些时候你可能会感觉到紧张、恼火或是不耐烦负面情绪是无法避免的,但成功的领导者知道如何快速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这样他们就不会给员工或自己的工作效率带来负面影响。你已经知道了该做些什么,但要做一位积极的、有感染力的领导者,还需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绝对不要做控制狂。
4、不要做控制狂
我们认为内外控倾向都具有连续性。请想一想,当某些好事发生时,你通常是何种倾向?
请再想一想,你的团队成员是何种倾向?我们认为,如果你的员工具有较强的内控倾向,他们在工作中会更有活力和力量。关于控制点理论,超过30年的研究反复表明,员工在工作中的掌控感与其工作表现、努力程度、工作动力和满意度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另外,研究者发现,较强的掌控感可以缓解人们在工作中承受的巨大压力。
不过,阻碍员工获得对工作掌控感的人往往是他们的管理者。20多年前,管理者的角色被描述为要做这三件事:计划、组织和控制。对于很多控制狂而言,控制意味着可以对员工进行微观管理。如今我们已经意识到,给予员工更多工作上的掌控感,他们的工作效率会更高。
控制狂领导给员工带来的不良影响
• 员工不再主动,只会被动等待指示。
• 员工不再承担风险。
• 员工在接到工作指示之前无所事事。
给予员工掌控权的好处
• 员工会主动寻找改进工作表现的方法。
• 员工愿意承担可估量的风险。
• 即使你不在场,员工也会继续工作。
你可能很熟悉这句商业箴言“执行,授权,拖延,或放弃”。你的待办清单上的每件事都可以归为其中一种。不幸的是,即使我们知道授权是控制自己的工作负荷并使他人得到发展机会的有效方法,许多管理者仍然难以做到。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了,如果你在工作中有控制狂倾向,这种倾向在家庭中也会有所体现。
对于许多公司领导者而言,放弃控制权或允许事态自行发展很困难。

另一些公司领导者之所以难以放权,是因为他们是完美主义者,而我们知道完美主义是高效的大敌。可能你认为管理得越细,能做的事就越多,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员工在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掌控感的时候才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管理者只需要给予员工必要的培训和辅导,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如此一来,员工就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工作。
如果一个员工看起来不在状态,首先检查你自己的行为。
作者:玛格丽特·格林伯格
美国哈特福大学社会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一位广受世界500强企业高管欢迎的高管教练;塞尼亚·梅敏,PositivePsychologyNews.com网站的创始人及主编
来源:《正面领导:让员工跟定你的31个心理学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