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的幸福感

紫易觉悟兴时态 2024-03-13 08:22:02

《“活在当下”的幸福感》

一、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只是灵魂的事,肉体只会有快感,不会有幸福感。

灵魂是感受幸福的“器官”,任何外在经历必须有灵魂参与才成其为幸福。

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

在此意义上,幸福是一种能力。

苦与乐不但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苦与乐的数量取决于他的遭遇,苦与乐的品质取决于他的灵魂。

欢乐与欢乐不同,痛苦与痛苦不同,其间的区别远远超过欢乐与痛苦的不同。

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欢乐。

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痛苦。

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

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

痛苦使人深刻,但是,如果生活中没有欢乐,深刻就容易走向冷酷。

未经欢乐滋润的心灵太硬,它缺乏爱和宽容。

幸福的反面是灾祸,而非痛苦。

痛苦中可以交织着幸福,但灾祸绝无幸福可言。

另一方面,痛苦的解除未必就是幸福,也可能是无聊。

可是,当我们从一个灾祸中脱身出来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是幸福的了。

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

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人生有两大快乐:

一是生命的快乐,例如健康、亲情、与自然的交融,这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

另一是精神的快乐,包括智性、情感和信仰的快乐,这是人的高级属性得到满足的快乐。

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其满足诚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比,它太浅,与精神的快乐比,它太低。

看见那些永远在名利场上操心劳碌的人,常常心生怜悯,他们因为不知道世上还有好得多的东西,所以才会把金钱、权力、名声这些次要的东西看得至高无上。

物质带来的快乐终归是有限的,只有精神的快乐才可能是无限的。

遗憾的是,现在人们都在拼命追求有限的快乐,甘愿舍弃无限的快乐,结果普遍活得不快乐。

快乐更多地依赖于精神而非物质,这个道理一点也不深奥:

任何一个品尝过两种快乐的人都可以凭自身的体验予以证明;

那些沉湎于物质快乐而不知精神快乐为何物的人也可以凭自己的空虚予以证明。

幸福是一个心思诡谲的女神,但她的眼光并不势利。

权力能支配一切,却支配不了命运。

金钱能买来一切,却买不来幸福。

幸福的和不幸的人,仔细想想,这世界上有谁是真正幸福的,又有谁是绝对不幸的?

幸福是有限的,因为上帝的赐予本来就有限。

痛苦是有限的,因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

幸福属于天国,快乐才属于人间。

幸福是一个抽象概念,从来不是一个事实。

相反,痛苦和不幸却常常具有事实的坚硬性。

幸福是一种一开始人人都自以为能够得到、最后没有一个人敢说已经拥有的东西。

幸福和上帝差不多,只存在于相信它的人心中。

幸福喜欢捉迷藏。我们年轻时,它躲藏在未来,引诱我们前去寻找它。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把它错过,于是回过头来,又在记忆中寻找它。

幸福是一种苟且,不愿苟且者不可能幸福。

我们只能接受生存的荒谬,我们的自由仅在于以何种方式接受。

我们不哀哭,我们自得其乐地怠慢它,居高临下地嘲笑它,我们的接受已经包含着反抗了。

一切灾祸都有一个微小的起因,一切幸福都有一个平庸的结尾。

自己未曾找到伟大的幸福的人,无权要求别人拒绝平凡的幸福。

自己已经找到伟大的幸福的人,无意要求别人拒绝平凡的幸福。

二、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

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因此所有脱离本身的向外求索的过程往往与幸福背道而驰。

而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又胜过其他幸福,身体是心灵的神殿,唯有将觉察放回身体,方能给心灵一方空间。

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快快乐乐地享受非常健全的体格,理智清明,生命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身份与财富所能促成或代替的。因为人最重要的在于他自己是什么,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也还是自己伴随自己。

上面这些美好的性质既没有人能给你,也没有人能拿走,这些性质比我们所能占有任何其他事物重要,甚至比别人看我们如何来得重要。

幸福总是有限的。我们的幸福与我们的视域,与我们的工作范围,与我们同世界的视点协调相称,并受其制约和界定。这些限定的范围越广,我们的担忧和焦虑越甚;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烦恼、欲望和恐惧不断增长和强化。这便是为什么愚昧无知者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幸的原因,否则,他们脸上的表情就不会如此温顺安祥了。

幸福之所以是有限的另一个原因,是人的后半生要比其前半生更为凄凉冷寂。

随着年华的流逝,我们的视域不断扩展,我们与世界的触点不断延伸。童年时代,我们的视界囿于周围狭小的范围;青年时代,便有了引人注目的拓展;到了中年,我们的视野已包容我们活动的所有范围,甚至伸向遥远的界域;而人至老年,还包括对子孙后裔的牵挂。

即使在理智活动中,我们对幸福的追求也必然是有限的。因为,意志越是不易激动,我们遭受的痛苦也就越少。

我们明白,痛苦是某种肯定的东西,而幸福则是一种否定的状态。对外部活动范围的限定是为了突出意志的内驱作用,而对理智能力的限定则突出了意志作为内驱动源泉的作用。这后一种限定常常会遇到麻烦,即它为那些令人厌恶的事物敞开了方便之门;为了摆脱这些烦扰,一个人将利用种种便利的方法,诸如闲荡、社交、挥霍,娱乐、饮酒等等,这类方法将导致灾难、堕落和不幸。

一个人若无所事事,则很难保持其心灵的宁静。那种对外部活动范围的限制有助于幸福的获得,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幸福的必然条件。

人们也许留意到一个事实:描写人们生活幸福、心境安宁的诗,那种质朴宜人的田园诗,所表达的常常是在单纯狭小的生活环境中的人,而这一点恰是田园诗意境中的本质核心。同时它也是一种情感,即我们在欣赏所谓风俗画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愉悦的本质。

因此,生活方式的简单质朴,乃至单一不变,倘若它并不使我们感到厌烦乏味,那么,还是有益于幸福的。因为正是在这种景况中,生活,连同其不可避免的重负,至少可使人感受到:它像一涓涓细流的小溪,悄然无声地流逝,它是那样地平静,甚至没有一丝波纹或旋涡流。

一个人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取决于他倾注全力的是什么事物。

这方面,纯然的脑力工作,这是精神自身能力的发挥,一般来说,要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生活实践享受到更多的幸福,因为后者往往沉陷于成功与失败的无休止的更迭,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不安宁和痛苦的折磨。需要指出的是,从事这种脑力工作必须具备杰出的理智能力。

自给自足,自己就是一切,无所欲求,才能够说“余只占有自身之一切”。毫无疑问,这就是幸福最主要的品质。

因此,我们毋须过多地重复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事实上,在商福特那极为巧妙的话语中也出现过同样的思想:“幸福决非轻易获得的东西,在别处不可能找到它,只有在我们自身中才可能发现它。”

追名逐利,饮酒狂欢,生活奢侈,所有这些,都是通往幸福之路的最大障碍:虽然它们会改变我们悲惨的生活,使我们享受到种种乐趣、欢快和愉悦,但是这也同样是一个危险的过程,一个不可能不导致期望和幻想的过程;在这方面,不断变幻的谎言同样是不可避免的附属物。

三、活在当下的觉悟

生活要用心经营,无挂虑地去工作、生活、玩乐,活活泼泼、欢欢喜喜、全心全意。

人生的际遇事实上与船过的波浪一样,它必然是会消失的,可是它并不是没有,而是时空轮替自然的悲哀,如果老是看着船尾,生命的悲怀是不可免的。

蝶的诞生、花的开放,其实是一种最好的示现,示现了人生的美丽的确短暂,在我们生命中一切的美丽真的只是一瞥。

花开是一种有情,是一种内在生命的完成。

我们应该蓄积、饱满、开放、永远追求自我的完成。

人要活得像一株‘落地生根’,看起来这样卑微,但有生命的尊严;即使长在最贫瘠的土地,也要开出最美丽的花;在石头缝里、在盐分地带,也永远保持生存的斗志。

这个世界上虽有许多人可以告诉我们远处美丽的风景,却没有一个人能代替我们走茫茫的夜路。

最好的当然是在雨天,屋里点起一炷香,当微雨如星芒在屋外浮动时,泡一壶沉香,看烟香袅袅,而茶香盈胸,那时真可以做到宠辱皆忘的境界。

但雨应该是晴天的间奏,而不能是天气的主调;一旦雨成为天气的主调,人的心情也如雨一样,交错着找不到一个重心。

生命历程中的快乐或痛苦,欢欣或悲叹都只是写在水上的字,一定会在时光里流走。

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永远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地过冬,才能在流血之后还能满树繁叶,然后结出比剪枝以前更好的果实。

唯有活在当下的人才可以无事,每一刻都尽情地、充满地、没有挂虑地去生活,活活泼泼、欢欢喜喜、全心全意。

丁俊贵

2024年3月12日

0 阅读:6

紫易觉悟兴时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