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武装部队于2025年3月19日至20日夜间对俄罗斯萨拉托夫州恩格斯机场发动了联合无人机攻击,导致机场区域发生火灾、爆炸及弹药二次引爆。
当地居民称,爆炸产生了蘑菇云并导致辐射值飙升至正常水平的4倍-40倍。这引发外界对是否击中核武库的猜想。
一、恩格斯机场遭袭的基本事实
(一)袭击经过与官方确认
根据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及俄罗斯萨拉托夫州官方通报,2025年3月19日至20日夜间,乌克兰使用无人机对恩格斯军用机场发动了大规模袭击,导致机场区域发生剧烈爆炸和火灾,弹药库发生二次爆炸,造成至少10人受伤,部分居民疏散。俄国防部称击落132架无人机,但未否认机场遇袭。
(二)机场的战略地位
恩格斯机场是俄罗斯战略航空兵的核心基地,部署有图-95MS、图-160战略轰炸机及KH-101等巡航导弹,长期用于对乌克兰境内目标的打击。乌方称此次行动旨在削弱俄军对乌克兰的远程打击能力。
(三)爆炸规模与现场描述
目击者称爆炸产生“巨大火光和声响”,火势持续至深夜,从十几公里外可见。乌方称弹药库二次爆炸导致冲击波扩散,但未提及蘑菇云。俄方仅强调火灾和人员伤亡,未详细描述爆炸形态。
二、“蘑菇云”溯源与科学分析
(一)社交媒体与目击者爆料
部分网络传言称爆炸现场出现“蘑菇云”,并附视频或照片。然而,类似“蘑菇云”的视觉现象在常规爆炸中也可能出现。
例如,2024年成都燃油车爆炸、2019年俄罗斯工厂事故均因剧烈燃烧和冲击波形成类似形态,但均与核爆无关。
(二)蘑菇云形成的科学机制
蘑菇云的形成主要依赖爆炸能量释放速度和大气条件。大规模弹药库爆炸(如存储巡航导弹或航空炸弹)可产生高温高压气团,形成类似核爆的蘑菇状云。
而核爆炸蘑菇云通常伴随电磁脉冲、光辐射、放射性沉降等特征。目前无证据显示恩格斯机场爆炸存在此类现象。
(三)官方与权威机构的态度
俄罗斯官方及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未提及蘑菇云或核爆关联性。IAEA近年报告聚焦于核设施常规监测,未对此次事件发表声明。俄国防部仅强调击落无人机和火灾处置,暗示爆炸为常规武器所致。
三、核辐射超标传闻的核实
(一)传言来源与矛盾点
部分自媒体称爆炸后当地辐射值“飙升4倍”或“超标40倍”,并称检测车辆出动。
但这些信息均来自非官方渠道,且未提供可验证的监测数据。俄方明确否认机场储存核武器,而IAEA的全球监测系统未显示萨拉托夫州异常。
(二)轰炸机与核武储存逻辑矛盾
尽管图-160等轰炸机构成俄罗斯“三位一体”核力量,但核弹头通常与载具分离储存。根据国际核安全惯例,核武器储存需严格保密并远离前线。
俄乌冲突中,俄军主要使用常规导弹攻击乌克兰,动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极低。若机场存有核弹头,其安保等级将远超普通弹药库,乌军无人机突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三)辐射监测的权威性缺失
IAEA和俄罗斯联邦核能局的公开数据中,无恩格斯机场周边辐射超标的记录。俄外交部一贯否认该机场涉核指控,称其为“信息战手段”。
四、国际社会反应与地缘政治博弈
(一)俄乌双方的叙事差异
乌克兰强调打击合法性。乌方称袭击针对军事设施,符合国际法中的自卫权。
俄罗斯淡化事件影响。俄方仅通报火灾和伤亡,避免承认战略设施受损。
(二)国际机构的谨慎态度
IAEA未介入调查,间接表明无核风险。北约和欧盟未就此事发表声明,可能因信息不充分或避免局势升级。
(三)舆论战的可能性
“核辐射”和“蘑菇云”传闻可能源于乌方心理战,旨在渲染俄方核威胁,或俄方支持者夸大袭击后果以塑造受害者形象。
五、结论:事件性质仍属常规冲突
(一)爆炸性质判定
现有资料指向常规弹药库爆炸,蘑菇云为大规模爆炸的物理现象,与核武器无关。
(二)核辐射指控存疑
缺乏权威监测数据支持,俄乌双方及IAEA的立场均不认可该说法。
(三)后续影响评估
袭击可能暂时削弱俄军远程打击能力,但俄方可通过分散部署战略轰炸机降低风险。事件凸显无人机在现代化战争中的突防价值,但未改变俄乌冲突的基本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