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的庐江郡到现在的江西省,其辖地外形为何没啥大变?

书兰聊历史 2024-03-26 22:12:58

前言:众所周知,秦朝因不愿像周朝一样松散而推行了郡县制,今江西之大部在当时属三十六郡之一的庐江郡所辖,而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彼时的庐江郡和今之江西在辖地外形上的相似度很高。按理来说,华夏各地的行政区划是带有发展性的,常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发生调整。就拿一级行政区划的单位来说,郡改州,州改道,道改路,路改行省。

今之各一级行政区划的辖地外形大多都是在元朝之后才形成的基调,还有一些甚至到公元20世纪才成形,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正常现象。江西难道是因为没有存在感才显得如此不同?可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江西在古代的表现都十分抢眼,这就让人有点纳闷了。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到底是什么因素造就了江西这种别具一格的现象。

今之江西

一、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

1、江西外围

江西最早的先民实属难考,大约在商朝后期,百越中的扬越人开始广泛分布在江西之地,并以鄱阳湖东岸为中心逐渐形成了源自扬越而不同于扬越的干越。史载干越人在西周初期建立了一个介于国家和部族之间的方国,即干国。后来随着东边吴国和西边楚国的崛起,干国被打成了历史名词,其地则先后被吴国和楚国所占。

等到秦并天下之际,楚地南部被分成黔中、长沙和九江三郡,其中九江郡辖有今江西大部和安徽北部。后来始皇本着实践出真知的态度对各郡区划时有调整,从九江郡中分出的庐江郡逐渐囊括了今之江西。所谓庐江,即长江南部的支流之一,“庐江出陵阳(今安徽铜陵一带)东南,北入江”,也就是说庐江郡与九江郡以长江一带为界。

秦朝庐江郡

长江的江面在秦朝时期更为宽广,如果一个郡跨江而设,确实多有不便。不止是庐江郡,像其上游的长沙郡同样和江北的南郡以江为界,还有下游的会稽郡和江北的东海郡亦是如此。另外,从地图上可以发现庐江郡在长江沿线的地形比邻近各郡都要有特点,其东北部有黄山和九华山,西北部有九岭山和幕阜山,这些山给其留下的北口很窄。

窄就不说了,口子里还耸立着一座偌大的庐山。如此一来,庐江郡和江北的交通条件就更差了。然后再看其地另外三个方向的地形,南边和岭南之间有南岭相隔,东边有武夷山脉和闽越相隔,西边则有罗霄山脉和长沙郡相隔,由此让其地呈现出相对比较封闭的三面环山之态势,而像这样的地理单元历来就适合作为单独的一级行政区划。

2、江西内部

楚汉相争之际,庐江郡和九江郡均成为九江王英布的封国,后来英布谋反,九江国被废,其地分成九江、庐江和豫章等郡。几经调整,庐江郡被汉武帝弄到了江北,而豫章郡则辖了今之江西大部。豫章郡的知名度应该算非常高的,正所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汉武帝的孙子刘贺(汉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在失去皇位之后就是被汉宣帝给“安顿”在了豫章郡。

纵使汉宣帝心再大,也断然不会给刘贺一个好地方,首先豫章郡就比中原诸郡要落后,然后再在豫章郡挑个差强人意的海昏县。当时的豫章郡辖有18个县,海昏县位于西北部,即今江西安义县一带,境内有潦水经过,常生水患,正好与县名中的“昏”(即昏垫,意为水患)字相合,再则海昏县的南边和郡治-南昌县相邻,便于朝廷监视。

汉朝豫章郡外形

南昌县之所以能成为郡治,其地理位置是关键原因。其地位于鄱阳湖平原的中部、鄱阳湖的西南岸、赣江下游,土壤肥沃,交通优势明显,经其地往南,赣江有袁水、泸水、禾水、章水和梅江等支流,相当于南昌县处在赣江水道总口之地,几乎可经赣江水系通往豫章大部分的县,即使还有小部分到不了,还有鄱阳湖的其他水系可用,比如抚水、饶河和信江等。

正因为豫章内部的水系发达,所以其中南部的丘陵地带和分散在各处的诸多谷地均可通过水路连接起来。这种地理格局为豫章郡提供了内部管理的基础,毕竟作为一个一级行政区划来说,肯定需要将辖下各县整成一盘棋来下。如果某几个县处在世外桃源,与郡治之间的交通极其不便,那么豫章郡的区划肯定会大变,也就不会在辖地外形上和今之江西雷同了。

江西内部的水系条件比较好

二、以经济文化来划分行政区划

1、江西经济

从汉末到隋朝一统,天下纷乱了近400年,连带着行政区划异常紊乱,迫使隋唐两代王朝耗费大量精力来重新构建区划,像豫章郡这种设置已然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江南西道、江西观察、镇南节度。唐初仿汉时的监察区划,施以“道”治,后在唐玄宗时期形成15个道,原豫章郡辖地基本属江南西道。紧接着藩镇之祸爆发,“道”像汉末的“州”一样往行政区划发展。

期间,辖地甚广的江南西道先是顺理成章地分成湖南和江西等4个观察使区,其中江西观察使区基本囊括今江西之全境。接着,江西观察使区升格为镇南藩镇,第一个正儿八经的镇南节度使是南平王钟传(江西高安人),他主政江西20多年,为江西的安定发展贡献巨大。他的名气或许不够大,但是分布在他四周的杨行密、马殷、钱缪和王审知等人可都是乱世枭雄。

唐朝镇南节度使钟传辖区

钟传之所以能在这种群狼环伺的危机中力保江西太平,除了江西地形的优势外,还有江西的经济支撑,毕竟经济才是军事的基础。首先说商业,自张九龄修缮大庾岭通道后,江西的商业就愈发繁荣,来自北方的商品可通过京杭大运河和长江进入鄱阳阳湖水系,然后越过大庾岭通道进入珠江水系,甚至还可以经番禺港远销海外。

接着说农业,唐朝从安史之乱开始就没怎么消停过,中原的人口在此纷乱期间大量向南迁徙,而江西整体态势平稳,吸纳的人口也就多些。这些新增人口不仅为江西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还有更加多样的耕作技术。农业产量上来了,能养活的人口就更多了,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据相关数据显示,江西人口在唐宪宗时期超过了唐朝人口的10%。

赣粤之间的关键性通道

2、江西语言

大约在始皇征南越的前后,吴语、楚语、中原雅言和当地方言在江西之地上互相融合成了富有特色的赣语。后来随着中原大规模向江西移民的展开,赣语体系渐趋成熟,并成为汉语的主要分支之一。时至今日,赣语中依然保留了不少古汉语的特点,比如普通话中的翘舌音“zh”在赣语中往往会变成送气音“dh”,而这种送气音与古汉语的发音习惯相同。

都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划分行政区划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区域内的语言情况。一般来说,一个行政区划内如果在语言方面有一定的统一性会更利于其辖地内部的沟通和发展。然而地方可以固定,语言却难以固定,只要有人口流动,就会有讲赣语的人走出去,讲其它语言的人走进来。故而赣语区的范围比江西要大上不少,江西也不全都是赣语。

主要赣语区

赣语区除了江西之外,还有4处重要区域,分别是邻近江西的鄂东南、湘东、皖东南和闽西北。另外在陕、浙等省亦有零星的方言岛。不过赣语区有一个特点,不管人口再怎么流动,其核心区域都保持在江西,赣语区在江西境内占有2/3的绝对优势,像赣西北的江淮官话和赣东北的徽语等其它语言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分布多为零星状态,实难动摇赣语的核心地位。

江西有4500多万人,其中近75%的人能讲赣语,这种比例是相当抢眼的,极富特色。要知道粤语在广东常住人口中的比例比这个要少10个百分点左右。另外,闽南语在福建常住人口中的比例大约只有40%左右,湘语在湖南常住人口中的比例也仅46%左右,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如此一来,调整江西区划之时很容易就弄出现在这个外形。

十大方言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

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区划确实是一种动态的,但其原则总有一些不会发生什么变化,比如山川形便和经济文化等。如若影响这些原则的因素没有发生大变,行政区划自然也就相对稳定一些。江西的地理环境是古来有之,这不是说一两千年就会有什么大变化的,所以江西的区划外形也就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了。

再加上江西的经济能够发挥衔接内陆和沿海地区的桥梁作用,以及对沿海地区的补益作用。最后,以赣语为代表的江西文化兼容并蓄,不仅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点,还在江西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这就让江西的行政区划在文化经济原则上面也有了稳定的基础。当然,肯定还会有其它影响因素的存在,欢迎大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江西通史》

《江西地理》

《赣方言概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