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新中国出台《婚姻法》之前,华夏长期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有条件的男性会娶多个女性来为自己家族开枝散叶,其中地位最高的是为“妻”,按宗法传统来说,只有“妻”生下的孩子才是拥有继承权的嫡子,那些“妾”生下的孩子只是被视为旁枝的庶子。嫡庶之别,有如鸿沟,正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想当初永乐皇帝靖难起兵之初便申明自己是“孝慈高皇后嫡子,国家至亲”,也就是考虑到嫡子身份对承继大统的莫大助力。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嫡子身份竟然在后世受到了质疑,有部分史家说他是碽妃所生,乃庶子,还有少量史家说他的生母是弘吉剌氏。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永乐皇帝的生母怎么就不是马皇后了?他难道真的不是朱元璋的嫡子?
永乐皇帝朱棣画像
一、关于永乐皇帝乃碽妃之子的说法1、失传的《南京太常寺志》
永乐皇帝上位之后不遗余力地消除建文印记,强化言论管控,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否定建文皇帝的合法性,进而提升自己这一脉的合法性。自此之后,朝野内外对建文和永乐两朝的皇家事务讳莫如深,生怕自己被树成反面典型。这种情况直到万历皇帝下令恢复建文年号、褒奖建文死节忠臣才得以改变,毕竟老大都不避讳了,下面的人还有啥顾虑?
先有一位名叫何乔远的史家编了一部关于明朝十三代遗事的纪传体史书《名山藏》,书中提到“臣于南京见太常志云,帝为碽妃所诞生”。也就是说何乔远曾在《南京太常寺志》中看到了永乐皇帝是碽妃之子的记载。后来又有一位名叫李清的史家在自己的《三垣笔记》中写了同样的事情,并提到他曾亲自前往孝陵探察,发现碽妃的牌位最为特殊。
南京明孝陵
《南京太常寺志》大概成书于嘉靖中期,是由时任南京太常寺卿的汪宗元所编,目前书已失传,不过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此书具有一定的官方性质,也正是因为这个,后面的一些史家就觉得此书所载内容的可信度较高,以张岱、查继佐和谈迁为代表的史家纷纷将此书中关于永乐皇帝乃碽妃之子的说法引用到自己的著作中。
及至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先生专门写了《明成祖生母记疑》一文。在他看来,《南京太常寺志》可信,至于官方正史之所以将永乐皇帝说成是马皇后之子的原因,很简单,“碽妃位卑,不足彰也”。再往后,又有作为现代明史研究开拓者之一的吴晗先生不断为此种说法提供佐证,使之愈发受人关注。
马皇后画像
2、永乐皇帝篡改史书
毫无疑问,支持永乐皇帝为朱元璋嫡子的最有力证据便是像《明史》和《明实录》这样的官方正史。其一,据正史所载,永乐皇帝和建文PK期间,建文一方从未拿永乐皇帝的生母地位说事,纵使方孝孺硬杠到被诛十族的地步,也没有;其二,建文曾多次对臣下强调“(燕王)此孝康皇帝(朱标)同产弟”。如果永乐皇帝不是嫡子,建文一方为何没有借题发挥?
只可惜正史的可信度存疑,概因永乐皇帝有篡改史书的嫌疑。就拿《明太祖实录》来说,原本书中写得很清楚,“皇帝(即永乐),孝慈皇后出也”,可这书是永乐朝重修的版本,而且重修了两次,至于建文朝的老版,永乐朝的说法是毁于一场大火。既然是自己的臣子来编,永乐皇帝即使什么也不做,臣子们也会尽量美化他。
靖难之变
依《明太祖实录》所载,永乐皇帝深得朱元璋欢心,朱元璋在朱标死后曾有意立他为储,结果因为朱允炆的原因而无辜失去机会。另外,书中反复强调永乐皇帝发起靖难是响应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训》,即“朝无正臣……以清君侧”,而且他的继位也合乎朱元璋的意志,即嫡长子继承,要知道永乐皇帝当时确属太祖存活诸子中的老大。
然而这些描述都充满了欲盖弥彰之嫌,首先,朱元璋向来重视纲常秩序,断不会想着立老四。其次,朱元璋说的清君侧之前提是皇帝下令,可永乐皇帝是自行其事。有此种种,算是坐实了永乐朝有篡改史书的事情发生。既然有篡改,那么永乐的嫡子身份是不是也是篡改而来?这就让正史中关于永乐为嫡子的记载陷入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怪圈。
朱元璋部分儿子列表
二、坚持永乐皇帝乃朱元璋嫡子的理由1、碽妃是高丽人
从各种史料来看,朱元璋的妃嫔中确有碽妃的存在,只是说她的生平难以考证。不过明清两朝的一些历史文献中提到她是高丽人。其一,太祖诸妃嫔多冠以姓氏,比如李妃、郭妃和杨妃等,碽妃之“碽”明显不是妃号,那就只能和其姓氏有关;其二,“碽”乃生僻字,汉姓中难找,大概率和其他民族的姓氏有关,多传为高丽或蒙古。
明朝有朱彝尊引《南京太常寺志》说碽妃是高丽人,清朝有刘锦藻在《续文献通考》中重申此论调。另外,由于《黄金史纲》和《蒙古源流》等蒙古史书均强调永乐皇帝的生母是蒙古人弘吉剌氏,而弘吉剌的“弘”和“碽”字在蒙文中的字形很相似。当然,后者的可信度百分百是没有的,明显是蒙古人为了自己所谓的天命观而杜撰的。
以美女如云而闻名的弘吉剌部
至于前者,高丽是明朝的藩属国,其国像早前给元朝敬献美女一样给朱元璋送个碽妃也不是不行。可依高丽的传统习惯,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其内部史书上还不得各种添油加醋、大书特书?怎么会没有声音?正如近代著名史学家朱希祖先生所说,“亦必……载其家世”。高丽方面的反应足以说明永乐皇帝和高丽人是没有血缘关系的。
退一万步来说,朱元璋即使纳了这个出身于高丽或其他番邦的碽妃,那也是在立国之后,而朱棣出生的时候,朱元璋尚且只是盘踞应天的一方诸侯。如果碽妃是汉女,那些史家又为何非要将她和高丽人关联在一起?不外乎进一步给永乐皇帝抹黑。想当初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不也被后世史家多加批判吗?
朱元璋在朱棣出生时的境况
2、时间上的逻辑
永乐皇帝如果在史书中改了自己的身世,为何会忽视掉孝陵中的牌位摆放?以至于让200多年后的史家看到碽妃的特殊性。明朝对舆论的管控力度确实很大,可再大也不至于大到200多年才有异样声音出来吧?官方不敢说,民间的一些传闻、野史也不敢?有道是事出反常必有妖。最值得怀疑的就是那本《南京太常寺志》。
史家在编写这样的官方志时,断然不会信口开河,肯定会找一些有可信度的材料来佐证,那么也就是说关于永乐皇帝乃碽妃之子的说法早就应该有迹可循,可现在是无迹可寻,后世翻遍了史籍,也只能溯源至这本书。关键是后世史家基本也都没看过这本书,只是从前人著作中发现有这本书和这本书中的故事。
明朝皇帝世系
这本书应该是存在过的,可里面的内容是不是如同何乔远所说呢?从嘉靖朝到万历朝,中间有这么长的时间,为何只有何乔远发现了书中关于永乐皇帝身世的记载?难道其他人都是睁眼瞎?另外,如果这些人引用的的《南京太常寺志》内容是真实的,那么朱标等人的身世是不是也存疑?书中不是说朱标和他二弟、三弟都是由李妃所生吗?
如果朱元璋没有嫡子,那么朱标当初就只是凭借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储君,等到朱允炆继位的时候,为何不追封李妃?再则,永乐皇帝又何必非要把自己和朱标皆篡改为朱元璋嫡子?他干嘛不说朱标是庶子,而他则是嫡子?逻辑上压根就对不上,想想朱标出生的时候,李妃还没有嫁给朱元璋,就知道所谓《南京太常寺志》中对朱标和永乐皇帝等人的身世之说纯属胡编乱造。
朱元璋画像
结语综上所述,永乐皇帝继位的合法性确实不足,他也确实有篡改史书的嫌疑,可这些事情并不足以否定他的嫡子身份。无论是《南京太常寺志》,还是《黄金史纲》,均缺乏公信力。不过这也很正常,越是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其身上的野史传闻就越多,昨天说宋仁宗经历过狸猫换太子,今天说永乐皇帝不是马皇后所生。
人家永乐皇帝为了感念父母之恩,特地在南京修建了大报恩寺塔,结果一些人就说永乐皇帝是挂羊头卖狗肉,他真正要缅怀的不是马皇后,而是他那个所谓的生母。这些人也不想想,前脚说人家掩盖事实,后脚又说人家露了马脚,人家永乐皇帝做事就这么婆婆妈妈?总而言之,笔者认为永乐皇帝确属朱元璋嫡子。您觉得呢?
参考文献:
《明实录》
《名山藏》
《黄金史纲》
明史都没否认朱棣的嫡子身份!
我认为朱棣为马皇后所出,有两个佐证。朱棣和周王朱橚是同母这有没有争论,争论在于生母是不是马皇后。朱橚初封吴王,后来朱元璋决定定都南京所以移封为周王。在明朝吴王是一个特殊的王爵,因为朱元璋在称帝之前称吴王。(一般来说,封建王朝封王爵以齐秦晋楚四王为贵,因为这是古代最强盛的诸侯国)明季,朱橚是唯二封过吴王爵的亲王,这是他作为嫡幼子获得的优待。另一个是朱允熥,他是朱标原配常氏所出第二子,虽然朱允炆登基称帝,但是在宗法地位上朱允火道熥更高,所以得到了吴王这个爵位。另外一个佐证就是楚王朱桢。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给自己的子孙设定了二十字的字辈,而楚王的字辈是,孟季均荣显,英华蕴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第一个字辈孟,是什么意思呢?庶长子。曹操字孟德,马超字孟起,在这个表字中就已经体现出了这两个人是他爹的庶长子。楚王行六,他是庶长子的话就代表前面的五个都是嫡子,也就是都是马皇后所生。
不管他是不是嫡子,他老爸都没有打算传位给他,谋朝篡位四个字,无法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