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的重锤落下,法国外长巴罗的专机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场被欧洲媒体称为“救赎之旅”的访问,不仅关乎法国干邑酒庄的存亡,更预示着大西洋两岸百年同盟关系的历史性裂变。
欧洲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正遭遇双重绞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以每辆Model 3低至2.8万美元的成本碾压宝马i4,而美国关税大棒直接截断欧盟每年对美出口的48万辆汽车。德国汽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欧盟车企若失去中美两大市场,2030年前将萎缩37%产能,相当于裁撤220万个工作岗位。巴罗在飞行途中向《费加罗报》坦言:“当美国不再可靠,我们必须重新校准全球合作伙伴。”
俄乌战场的最新卫星图像显示,俄军已在哈尔科夫方向推进17公里,而欧盟承诺的100万发炮弹仅交付23%。更令欧洲难堪的是,美国国会卡住610亿美元军援的同时,特朗普私人律师正密会俄驻美大使讨论黑海停火协议。这种战略背叛迫使法国加速“戴高乐主义”回归,巴罗在与王毅会谈中三次提及“战略自主”,并罕见未就人权问题发难。
此次访华的核心议程藏在货机舱内:12吨顶级干邑原酒随行,瞄准中国年消费量达1.2亿瓶的白兰地市场。作为交换,法国或将放宽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准入限制。此前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已导致宝马莱比锡工厂裁员2000人。知情人士透露,中方在谈判中亮出底牌:若欧盟撤销调查,中国愿意将法国干邑关税从当前42%降至15%。
巴黎政治学院最新民调显示,62%法国民众支持疏美亲华战略,较2022年上升21个百分点。这种民意转向在巴罗的清华演讲中具象化:他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强调“商业贸易能软化文明冲突”,被解读为对特朗普“文明冲突论”的隐晦批判。
中法联合声明中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条款,更暗藏地缘玄机。塞纳河畔的智库领袖指出,这实为共建绕过美元结算的贸易通道,首单价值30亿欧元的非洲基建项目已进入条款细化阶段。当欧洲火车头开始铺设去美元化轨道,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正迎来最严峻挑战。
历史总是充满讽刺,1944年诺曼底登陆80周年之际,欧洲却在寻找新的解放者。巴罗专机起飞时,巴黎证券交易所的中国概念股板块应声上涨4.7%,这或许就是市场对新世界秩序的最直白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