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0岁未婚,供侄子学琴7年花15万,今年停缴学费后哥哥的举动让我心寒

阿慧看世界 2025-02-19 16:47:53

01

我是林晓芸,40 岁,外企市场经理,月入 18000 元。

生在闽南传统家庭,我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哥哥林晓峰大我 3 岁,初中辍学跟父亲经营海鲜铺。

那年我考上复旦,父亲把冰柜里的带鱼卖了给我凑学费。

“阿芸啊,以后出息了要记得拉一把哥哥。”母亲边缝我的校服边念叨。

这句话像道无形枷锁,从 18 岁伴我到如今。

工作第 3 年,哥哥结婚。

婚礼上我包了 20000 红包,嫂子吴美琳摸着微隆的肚子笑:“妹,孩子出生后您可得当亲子女疼。”

那时我刚升主管,月薪刚过万。

侄子林天赐出生那天,哥哥在产房外签了病危通知书。

嫂子胎位不正大出血,我垫付了 30000 手术费。

看着保温箱里小猫似的婴儿,母亲攥着佛珠,抹着泪对我说:“这是咱林家的血脉,阿芸你要当自己孩子那样看待。”

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02

侄子 5 岁那年,在音乐方面的天赋便崭露头角。

嫂子在家族群里分享了一段视频,视频里,侄子坐在小小的玩具钢琴前,稚嫩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弹奏出那首熟悉的《小星星》。

看到视频的那一刻,我满心都是惊喜。

紧接着,哥哥发来的语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妹,幼儿园的老师说天赐有绝对音感,是个学音乐的好苗子,就是课时费有点贵... 妹你看...”。

我知道这是侄子的机遇,当晚便给他转了第一笔钢琴课费用,4800 元。

自那以后,我的账户便多了一项每月 10 号的固定支出:名师课时费 800 元一节课,一周 4 节,还有各类比赛的报名费,以及斯坦威钢琴的分期费用。

就这样,寒来暑往,7 年的时间悄然流逝,累计账单达到了 15 万 7 千元。

去年,侄子不负众望,顺利考过了央音附中。

嫂子发来录取通知时,我正在医院做乳腺结节手术,没能第一时间回应那份喜悦。

03

今年 3 月,公司调整组织架构,我的岗位被迁往新加坡。

人事总监暗示我:“未婚女性外派优势明显哦。”

那夜,我独自站在 16 楼公寓的窗前,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第一次如此认真地思考:

这些年,我为侄子的音乐梦想倾尽全力,可如今面临工作的重大变动,我要不要切断这些羁绊,去过一种只属于自己的生活呢?

清明时节,家族齐聚祠堂祭祖。

待仪式结束,我深吸一口气,向家人宣布停缴侄子的学费。

话一出口,空气瞬间凝固。

嫂子瞬间怒目圆睁,猛地摔了手中的茶杯,尖锐地喊道:“天赐下月要去维也纳参赛!这时候停钱,你安的什么心?”

哥哥则蹲在祠堂门槛,闷头抽烟,半晌,冷不丁冒出一句:“妹,你现在不婚不育的,攒那些钱不都该给天赐留着?”

而最让我心痛的,是母亲满含埋怨的话语:“你这样子,将来谁给你捧灵位?谁给你养老?”

04

听着他们的抱怨,我选择了沉默。

我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也不知道要从哪开始反驳。

母亲一直劝我,晚点结婚,多帮衬家里,多帮衬哥哥,这个家需要我。

这些话我记到了现在, 40 岁了,我一直不敢结婚生子,过自己的生活。

但这些年的付出,也足够了吧?

那夜,暴雨倾盆,我独自开车回城。

豆大的雨点砸在车窗上,模糊了视线,GPS不断机械地提醒“您已偏航” ,仿佛也在讽刺我的人生。

我毅然去了新加坡任职,上飞机的时候,手机弹出家族群消息:嫂子发了侄子弹《离别曲》的视频,配文“没良心的人不配听”。

我默默关掉了手机,窗边的一团乌云像只嘲笑的眼,嘲笑着这荒诞的一切。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探讨。

结语:亲情不该是单向索取的枷锁,自己的人生更不该被他人肆意规划。

别让所谓的传统和责任,将爱变成伤害,珍惜自己的人生同样重要。

0 阅读:0

阿慧看世界

简介:一起观世界,品故事,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