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艺人李文忠:匠心独运传承指尖上的艺术

真诚小天空 2024-08-01 09:08:50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李文忠是普洱市澜沧县上允镇曼蚌村上河边寨人,是普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传承人,他所制作的竹凳因高质、精美、耐用而广受消费者所喜爱,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李文忠自小深受父亲影响,对竹编技艺特别感兴趣。经过跟父辈的学习,无论是竹刀、刨子等工具的使用,还是插、穿、削、锁、钉、扎、套等基本功,都运用得十分熟练。暖暖的阳光沐浴着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李文忠正埋头做着竹凳。对于年轻人来说,小时候坐过竹凳,却从来不知道制作的过程十分复杂。

上山取材,选特定的篾竹、梨木作为原材料。回来后要趁篾竹新鲜时将其环绕在特定的木桩上塑型成竹凳底座,编织竹凳面的篾片也需要趁着篾竹新鲜时削制完成,底座的塑型时长依据天气情况而定,待篾竹完全风干后,即可将塑型完成的篾竹取下备用。

紧接着,经过锯料、削制、打磨、凿竹、凿孔等一系列动作,待所有零部件完工之后,就可以进行组装、编织。其中,最重要的步骤便是编织,穿、插、拉等过程没有公式口诀,靠的是落于心间的纯熟。

竹凳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整个制作过程不用一颗钉子、一滴胶水,所有使之牢固的缝隙连接,全由木削完成。一把竹凳,从选材到制作完成,用到的工具并不多。凿子、竹刀、锯子、刨子……搭配着李师傅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竹子被削凿、打磨、编织、上漆,就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竹编技艺,他多次受邀参加民族文化培训班,为澜沧县各地群众传授竹编技艺。“竹凳制作需要天赋、更需要耐心,参加了那么多培训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上次在糯扎渡教学的时候,有个学员很有竹编天赋和耐心,现在已经出师了,这是我教的最出色的‘徒弟’。竹编是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到自己这一代就断了。有人愿学,我就愿教。当然,我最希望的就是我的儿子能好好学一下这门手艺,让这项非遗技艺传承下去。”李文忠说道。

从学艺、守艺到精艺,从事竹编技艺几十年来,李文忠一直坚守在守艺的一线。“未来,希望能推动竹编技艺更上一层楼,将这项技艺推广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能够认识这项非遗、爱上这项非遗、传承这项非遗。”李文忠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来源:普洱文旅

0 阅读:0

真诚小天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