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时代造英雄,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仅看学历的高低,还有大环境和行业的影响。在这个剩者为王的时代能活下来的都成为了行业翘楚,因为多年在商场中拼杀所获得的经验,比书本上的知识更令人印象深刻。
文 | 金融八卦女作者:墨墨
· ··
最近福布斯杂志《亚洲最具影响力女性商界人士榜单》发布,环球酒店CEO朱美登榜,而她登榜则是因为背后有个有生意头脑的父亲给她积累了丰厚的家业。
本来在银行工作的朱美在46岁辞去了工作,并在2002年加入父亲创办的酒店集团,还把业务扩展到中端市场和亚太地区。
她的父亲就是新加坡十大富豪之一的朱章元,如今身家已经28亿美元。小学没毕业,大字不识的他却把酒店开遍世界各地,成为酒店业的传奇人物。
在朱美眼中,父亲朱章元是一个很有魄力又胆大心细的人,他花了25年时间布局,酒店规模扩张很快,在新加坡内首屈一指。
都说富贵险中求,并不是鼓吹学历无用,其实大多数没有学历的人从白手起家到最后成功,都在于不断地磨炼和认知的提升。
1.
/小学都没毕业,卖鱼出身已百亿身家 /
“老师今天教的,我明天就忘记了。我的心思一直放在生意,没有放在书本上。”
据朱章元说,他在小学三年级就没有读下去了,因为相比读书,做生意是他十分感兴趣的事情。
在他10岁的时候,就开始出售冰淇淋为自己赚取零花钱。长大后,没有一技之长的朱章元开始通过卖鱼来生活。
有了卖鱼赚到的第一桶金,他又发现了纺织品的商机,后来通过纺织品贸易发了家。
21岁的时候买了新加坡加东购物中心的一栋分层地契的商铺,这也是他做酒店的起点。
和妻子去日本的一趟旅行又让他发现了商机:经济型的旅店。
虽然学历不高,但是朱章元胆子大又能敏锐嗅到商机,于是在1995年,位于芽笼16巷的第一家Hotel 81开张。
当时的新加坡没有多少有专业管理的经济型酒店。“有好的项目,看好了就要去做!”他的多幅地段和酒店,都是在经济不景气和价格低迷时大胆出手买下的。
除了Hotel 81,他还创办了Hotel Boss、V Hotel、Hotel Mi、Value Hotel和Venue Hotel,这也是后来环球酒店集团的雏形。
仅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大字不识几个的朱章元就将自己的酒店扩张世界各地。
如今他已经60多岁,还在为酒店的未来思虑:
“现在我还是每天准时9点到办公室,有时开会,有时去酒店看看。从年轻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进步和学习,跟工人学、跟顾客学。看到什么不对的,我每次都会想新的点子去改。”
尽管在生意上很有头脑,但是朱章元还是吃过没有文化的亏,小学没毕业的他看不懂字,就只能靠听、靠看图画,即使这样他也坚持下来了。
所以现在他扶持自己的女儿成为环球酒店集团董事经理,对子女的教育相当严格。
朱章元还捐出数千万元给低收入家庭子女受教育,2017年还成立“Hotel 81—朱章元基金”帮助贫困的人。
目不识丁身家却高达28亿美元,朱章元也因此被称为酒店业的奇人,毕竟谁能想到当年连书都看不懂的他,能有今天的成就。
2.
/小木匠变“挂面大王”
他把一家小作坊发展成行业龙头 /
“我叫陈克明,32岁开始做面,60岁公司在深圳挂牌上市,今天发了人生第一条抖音,希望得到您的关注……”
都72岁了还说自己有梦想,要在有生之年再做一家上市公司。有人肯定说都白发苍苍了还折腾什么呢?殊不知大名鼎鼎的克明面业就是他创办的。
1952年2月,陈克明出生在湖南南县,自17岁开始学做木匠,在木匠这一行这一干就是15年。
不幸的是,有一次他左手两根手指被刨床刨断,只好放弃木匠行当。
没有学历又失去了一技之长,为了养家糊口,陈克明收破烂、摆地摊。有一次在街头,陈克明发现外地挂面价格要比本地面条贵不少,为生活奔波的他敏锐捕捉到了这个商机。
于是靠一台手摇面机和一辆小板车,32岁的陈克明开始了自己的挂面创业之路。
▲陈克明早年靠手推车卖面照
创业初期,陈克明不分白天黑夜,总是围着面机转,为了做出更好的面条还托人从外地购买专业书籍研究。
这对于小学毕业的他来说很是头疼,那些专业术语都需要他一个个用字典辅助理解。他闷在简陋的烘干房做记录,有一次晕倒,差点丢了性命。
为了提升面条的口感卖出更多面条,陈克明不停地改良做面设备,终于攻克了难关。
他与妻子每天起早贪黑出摊卖面,把一间小作坊做成了一家小有规模的面厂。
陈克明虽然只有小学学历,却有极强的品牌意识。
为了避免“陈克明挂面”被冒牌,花了5年时间抢注了“陈克明”商标,成为南县第一位拥有商标的生产商。
32岁开始创业的陈克明,将一碗几毛钱的生意,做成了一年营收突破50亿元的大生意。
陈克明曾表示“一生只做一件事”,于是他将面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被人称为“面痴”。
如今克明面业公司成了挂面界的龙头企业,陈克明也宣布退休。
10月19日,陈克明社交平台回应了外界对他退休的关心,他说,希望公司多一些年轻的声音,同时因为身体原因,早在65岁时便已不具体管理公司事务。
“退休也只是起点”,如今他已经投身新的事业——健康米。
从小木匠到“挂面大王”,陈克明靠的是执着与坚持,如今挑战新的行业更是信心满满,虽然已经72岁,但是他却有着27岁的拼劲。
3.
/50块被父母“卖”掉、没上过学,
他成就了千亿企业 /
“生命不止,创业不休。”脱离蒙牛的牛根生又有新动向了。近日,有媒体曝出蒙牛创始人牛根生又投资酱香白酒了。
其实这些年牛根生并没有退出商业这个江湖,他在房地产、公益、家居智能等行业都有涉及。
从创业起家到成就千亿企业,牛根生最初也只是一个养牛工人,而他的童年还有点惨。
在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被亲生父母以五十元的价格“卖”给了别人家。
养父是个养牛工人,因为家庭贫困的关系,他并没有机会学习。虽然没有机会上学,但是养母教导的做人准则一直被他记在心里: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
1978年养父去世,20岁的牛根生接了父亲的班,成为大黑河牛奶场的一名养牛工人。
几年后,大黑河牛奶场并入伊利,牛根生也只能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刷奶工,天天重复着刷奶瓶的动作。
后来,厂里搞承包制,牛根生第一个冲上去承包了一间加工车间。此后,靠着苦干加蛮干,车间当年扭亏为盈,他也被破格提拔为销售经理。
因为敢想敢干的性格,后来牛根生被领导看中,35岁的他就在伊利成为独当一面的存在。
没有学历,深知跟不上时代的他选择了自考,后来成功考上了本科,也成功胜任伊利生产经营副总裁。
在伊利披肝沥胆16年,因和公司出现嫌隙,为了不闹得难堪,他毅然辞职。在四十岁时,他还去了北京大学进修。
1999年,已经41岁的牛根生决定创业,他卖掉和妻子价值100多万的伊利股票成立了蒙牛。
他将目标定在了深圳,然而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他让员工穿着蒙古服装打着横幅和标语到各个小区门口,免费送奶给居民品尝。
凭借这份韧劲,2001年到2004年,蒙牛销售收入从7亿元跃升至72亿元,足足翻了十倍。并且创业四年就把公司送上市。
企业崛起后,牛根生并没有因此忘记自己的初心。他捐出了自己所有的股份,建立了老牛基金会,从企业家变成了中国首席慈善家。
后来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本来已经打算退休的牛根生又一次冲在了前面,凭借自己良好的信誉让蒙牛躲过了被外资收购的劫。
4.
/结语 /
虽然这些大佬们没有正经的求学经历,有的人只读了小学,甚至没有上过学,但是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像牛根生,40多岁还去进修,在成功时继续深造,在失意时沉淀自身。
都说时代造英雄,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仅仅看学历的高低,还有大环境和行业的影响。
在这个剩者为王的时代能活下来的都成为了行业翘楚,因为多年在商场中拼杀所获得的经验,比书本上的知识更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大佬的人生不可复刻,但是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才不会局限自己学历的高低。
因为无论学历的高低,我们都要不断学习,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高配人生。
富二代说啥?普通人跌倒一次已经爬不起来了,富二代跌倒一次无所谓
名字起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