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孝顺”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不是就是完全“孝敬”和“顺从”自己的父母?
我们一直以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一定都是认为:子女对父母就是既要孝敬,又要顺从。
但这其实是对孔子最大的误解,孔子一直强调要孝敬父母,但绝不是盲从父母。
那孔子真正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01
孝顺,但不能陷父母于不义
孔子的弟子曾参,是历史上著名的孝子。
一天,曾参与父亲曾皙一起在瓜田里锄地,曾参稍不留神,斩断了瓜苗的根。
曾皙看到后非常生气,举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参打去。
而曾参就跪在地上受罚,在父亲暴打他时也不闪不躲,最后被打得晕死了过去。
曾参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恭恭敬敬地走到父亲面前行礼,向父亲问道:“父亲大人,孩儿不孝,使得父亲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教育我,没有伤害到你的身体吧?”
看到父亲无碍,又退出到自己房间,拿出琴来高声弹唱,让父亲更加确认自己的身体无恙,可以安心。
周围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夸赞曾参的孝顺,但孔子听说后,却非常生气。
他对曾参说:“以前有一个孩子叫舜,他的父亲受后母的挑唆,对他一点儿都不好,你知道舜是怎么处理的吗?
当父亲需要他时,他及时侍奉在侧,当父亲骂他时,他就听着,当父亲要用大棒打他时,他就跑。
这样既没有让父亲担上为父不慈的罪过,又尽了自己孝子的本分。
而你呢?却不知道爱护自己的身体,轻弃生命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
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吗?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
孔子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是“孝而不顺”。“孝”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但“顺”则未必,因为父母不一定全是对的,所以我们要择其善而从之,不对的地方,决不能盲从。
02
父母不对的地方,要勇于反抗
《欢乐颂》这部剧中的樊胜美,就是一个受原生家庭反噬的典型例子。
30岁的樊胜美,在上海大都市打拼多年,尽管自身条件优异,但还是零存款,无房无车。
究其原因,原来是糟糕的原生家庭,拖了她的后腿:一个重男轻女的妈妈,一个不作为的爸爸,一个不务正业的哥哥,还有一个等着她抚养的小侄子。
家里所有人都是盯着她的收入,父母还总是站在哥哥那边,就连哥哥嫂子房子的首付款,也是在她父母的胁迫下让她付了,每个月还要还房子的贷款。
而父母把她给的生活费,也通通拿来贴补她的哥哥和嫂子。
也许父母当初是出于逼迫,才让她给哥哥买婚房,但这个口子,樊胜美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开的。
一旦她答应了这件触犯原则的事情,她的家人就会彻底的赖上了她。
中国人讲究“孝顺”,但盲目的孝顺,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对一碗水端不平的父母。
其实,不听父母的,不代表不孝,不顺父母的,也不代表不孝。
而一味的盲从才是“不孝”,是置父母于不义、置自己于不仁、置爱人于不顾。
最好的孝顺是“孝而不顺”,那些触犯自己底线的事情,就是父母也不能答应。
我爱你,我对你很好,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控制我的人生。
03
做个让父母放心的大人
有的人经常会抱怨:“为什么父母对我总是管头管脚的,甚至干涉我的婚恋问题呢?”
说这句话前,有没有仔细想想:自己是否表现出了一个成年人应有的独立和能力?是否所做的决定都是足够理性?
如果是一个成年之后还赖在家里不走,胆怯懦弱,或者行为幼稚不堪,仅凭一时的幼稚和激情做事情。
习惯性的惹祸,并且总是让父母收拾烂摊子的人,那就别怪父母不拿你当成年人看待。
有一句话说得好: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之爱是为了分离。
是的,父母的爱其实高贵无私,他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和他们完全不同的人。
情感上可以无限延长,但精神上,我们必须独自成长。
孝,而不顺,是子女之爱最好的归途。
愿我们都能迎来那一天:与父母一起航行,但前行的方向不再由父母决定,而是由自己完全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