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两首淡然词:纵有烦恼万千,淡然一笑之间

代菩提心觅 2024-03-06 02:32:43

携一缕清风,浅释烦忧;饮一杯清茶,淡然似水。

淡然,不是简单的平淡,它是一种胸怀,是人格的豁达,是历经磨练后的沉淀。

千古文人苏轼,在品味过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说出了一句:平淡乃绚烂之极也。

现在,让我们从苏轼的三首词中,品味那颗淡泊、宁静、从容的心。

01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竹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定风波》中看苏轼在逆境之中,处事不惊的淡然。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苏轼当时受到一些政治斗争的牵连,被发配到黄州的第三年的一个春天写下的。

在三月七日的时候,他和朋友出外游玩,在沙湖道上遇到了大雨。

被雨淋过之后,和他一起走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他不这样觉得。

他的第一句写道,不用注意那穿林打竹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的行走。

苏轼手里拿着竹杖,脚上穿着草鞋,但他却说,这比骑马要轻捷的多,有什么可怕的呢?

“一蓑烟雨任平生”:我穿的这件蓑衣,经历过多少风吹雨打,照样可以很好地过完一生。

这句话是苏轼逆境生活的态度,强调了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料峭”写的是春天的寒冷,寒冷的春风吹在苏轼身上,让他开始醒酒了。

虽然有点冷,但他看到了被山峰挡住的太阳,却斜着把光线照射了进来。

苏轼在这里寓意着,无论多么困难的处境,都会有希望之光,而他心中的光永不磨灭。

他回头望了一眼走过的路,那里是那么的荒凉,既然走过了,就放下吧。

对于未来而言,“也无风雨也无晴”,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因为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处境,他都会淡然处之,愉悦快乐!

02

《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篙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一首游记词,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

这首词便是在此期间,与友人刘倩叔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时候所写。

从黄州调往汝州,说是平调,官职未变,其实还是以罪犯的身份流放。

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近五年,在此经营东坡自留地,盖起“雪堂”。

纳朝云为妾,中年得子,精神上也逐渐走出了牢狱之灾的阴影。

所以,当接到皇帝的圣旨,让他去汝州时,他十分不舍,却又无可奈何。

从黄州到汝州,他足足走了一年半。

如今,我们无从得知苏轼当年的心路历程,但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看到他对融入山水自然和真挚友情的热爱。

《浣溪沙》上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

细风斜雨,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显妩媚。

清澈的洛河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亦仿佛渐流渐入茫茫天际。

本无意之风景,在有心人眼里,却显得处处有情。

下篇写午时小休: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着山间嫩绿的蓼芽篙笋的春盘素菜,

不由得感慨: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我们可以看出,苏轼虽然走在被贬谪的下坡路上,却很欣赏这难得的路上风景。

他故意把脚步放慢些,再放慢些,期望看尽自然界万物生灵的美好和生生不息,也更享受与亲朋好友相聚的欢愉时光。

这一切,让原本失意灰暗的人生,增添了许多热爱生命的理由。

03

一千年前的苏轼,天真烂漫,冷静严峻,执着坚韧,淳朴本色。

他活得通透,活得洒脱,他冷眼旁观世态炎凉和人情温暖,并把这种品读和思考,化作滋养,不断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

最终成就了一个集诗情和生命智慧于一身的千古文人苏东坡......

他那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体悟!

0 阅读:0

代菩提心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