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运级”创造,实在是有点多啊。
从DeepSeek到哪吒,“国运”一轮又一轮地被炒作,不太了解情况的人,会真以为中国科技(还有文化产品)彻底逆袭了,美国已经被摁在地上喊饶命了。
这不,这两天新的“国产AI之光”就出来了,一下子又点燃了人们的情绪——瞧瞧,咱们不只有DeepSeek,还有别的厉害东西呢!
它就是——Manus。

它被称为:全球首款通用Agent(通用人工智能而非单一功能的人工智能)。
它的实力:碾压OpenAI。
如何形容它的震撼性:“唯有惊叹,载入史册,国家科技实力象征,今夜这一片星空属于China,2025东方破晓……”
当然,我认为其中最厉害的一个文案,只有三个字:看麻了。

首先,“麻了”这个词所体现出来的震撼力、冲击力,都是一般的词汇所难以企及。
其次,“麻了”是典型的中文特有语境下的形容词,外国人是理解不了其中之精妙的,由此可见中文之博大精深。
当然,请各位看官别搞错了,不是“麻了GB”的那个“麻了”。
我看啊,全世界的大语言模型再厉害,都比不上咱中国媒体人的一张嘴。如果我这会让DeepSeek写一个吹捧Manus的文案,肯定没他们水平高。
我也不吐槽了,免得有人说我无脑黑。咱们就来认真看看,这个“国运2.0”到底是何方神圣,它究竟为何被说成是新的国产AI之光。
首先它不是大语言模型,而是AI Agent。这是啥玩意?就是说,它属于通用人工智能,而通用人工智能是当今全球正在追逐的皇冠明珠,它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的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也是人工智能真正进入人类生活的一种可能,而DeepSeek这种大语言模型只是它的过渡状态。
瞧瞧,“出发即胜利”,人家起跑线就已经超过全世界的公司了。
而且这还不是别人吹的,就是人家公司自己吹的。Manus所属公司的官网显示,它在GAIA基准测试中取得SOTA的成绩,该成绩大幅超过OpenAI。

另外,在其官方宣传中,制作PPT、写文章报告等方面的速度和水平也是杠杠的。
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人家敢这么自称,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吧?
新加坡《联合早报》如此报道:
中国国产大模型团队Monica发布Manus,号称它是世界上第一款通用AI智能体。
综合《证券时报》和快科技报道,Monica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季逸超星期四(3月6日)用一段视频,展示Manus的能力。
据视频介绍,Manus与传统AI助手不同,它不仅能提供建议或答案,还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务成果,是真正自主的AI代理。
季逸超说:“Manus不仅仅是一个聊天机器人或工作流,它是一个真正自主的主体,弥合概念和执行之间的差距。其它人工智能只是在生产想法,而Manus交付结果。我们把它看作是下一代人机协作的范式,并可能让你提前一瞥AGI(通用人工智能)。”
但是,这个时代好就好在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家说了算,而是要看广大业内人士的亲自测评,广大懂人工智能的网友发言。
外行和普通用户容易被忽悠,但这些人可不会撒谎。
于是,针对Manus的测评来了。
第一种质疑:它根本不是原创,而是海外技术的“本土化套壳”。

其实这已经不是质疑而是现实了,Manus已经被公开,底层模型就是采用了Claude,这个来自美国的大模型。
也就是说,它的团队没有自己研发底层大模型的能力。Manus只是把现成的几款应用整合在了一起而已,把浏览器、搜索、编辑器和终端绑在一块儿,这就叫“通用”了。
可能有人还是不太明白,打个比方就是说,张家造铁锹,王家造手推车,李家贩卖牲畜,而Manus把它们都采购过来,弄一块儿卖,告诉别人这叫“农耕时代整合套餐”,实现了“通用农耕技术”。
它就是没告诉你一点:这些东西都不是它自己造的。
但它会告诉你:它是“通用农耕技术”的全球首创者,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历史级别发明。
第二个质疑:饥饿营销。

由于Manus采用邀请内测的限制,导致很多用户无法体验到这一款AI Agent带来的体验。
希望排队拿到邀请码的用户纷纷涌入官网,一度让官网注册页面崩溃。全网都在求码的同时,在二手平台上一码甚至卖至上万元,有的甚至达到5万元。
截至目前,我看到测评的评价可以这么总结:
在不同AI功能的整合方面,确实表现不错,也就是说,在非核心技术的整合工程上、架构上,他们确实做了一些工作,在一些任务上表现也确实不错,是值得肯定的。
但与此同时存在几个问题:成本太高(单次2美元)、算力瓶颈(无法承载大量用户使用),运行速度慢、卡顿,等等。
就是说,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可用性不强。也就是说,它最多算一个实验性的产品,而不是他们所吹嘘的能作为实际应用革命的一个产品。
除了这些问题之外,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吹太过了。
Manus的团队成员出来表示,过去的17个小时对于团队来说无异于一场充满了各种意外的冒险。完全低估了大家的热情。目前看到的Manus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离在正式版中想交付给大家的体验还差很远。像模型幻觉、交付物友好度、运行速度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不过,这只是看到各种质疑之后的补救,之前他们吹牛的时候,可没这么谦虚。
“全球第一个通用AI Agent”——这个名号可是他们自封的。

中国的科技界,固然也是有一些好产品的,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喜欢炒作和吹牛。他们做出来70分的产品,一定会吹到90分甚至99分,而且一定要吹:超过美国、引领全球。
这就让我联想到ChatGPT刚出来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炒作,完全是靠着圈内的尝试、测评,一点点被人所知道,最后才半遮掩地公开。但这时候美国其实已经有一大堆很牛的大模型了。
人家怎么不吹?
中国科技界、媒体界能不能也戒骄戒躁、专心务实呢?每次都是事情还没干出来,牛已经吹破了天,而且动不动就是“国运”啥的。
然后就是一堆自媒体跟着狂吹,收割一番爱国流量。
然而高潮过后总是一地鸡毛,这种故事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尽管如此,每次都不妨碍他们继续高潮、继续赢。
一些中国人什么时候能把这种浮躁之气改一改,才能真正有机会“赶英超美”;一些中国人什么时候再次理解了“实事求是”,才算是回归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