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不为过,躺平不是错,错在我们多了一颗世俗偏见的心

无知的求道者 2023-11-28 20:08:40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发起主持的《中国青年发展调查》结果显示,青年人中只有12.8%的人躺平或想躺平,28.5%的人过着想躺但又不能躺,想卷但又卷不动的生活,58.7%的青年选择积极地面对生活和挑战。

对于躺平还是继续内卷,很多人都持不同的态度。

内卷的人说:“躺着确实很舒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安逸而忽略了竞争的存在。即使你退出了某个圈子,也会有其他人涌入。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这个道理从小就明白,长大后怎么就糊涂了。如果我们不能适应社会的规则,那么我们最终可能会被淘汰。”

躺平的人说:“我们没有选择放弃人生,只是选择了平凡,选择了另一种活法。虽然在你们看来这是一种自我淘汰,但是我感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

争辩已然结束,但是这场世俗之争无形中将一颗偏见的石头轰然投入水中,而其所荡起的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莫言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年轻的时候,爱上什么都不为过;成熟的时候,放弃什么都不为错。”

我们无论爱上了金钱还是名利,都是人之常情;我们无论放弃了前途还是友谊,同样也是人之常情,都是一种自认为的最好选择。

所以,在我看来,内卷不为过,躺平不是错,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口舌纷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都是偏见的投食者,并没有抱着平常心对待一切。

内卷与躺平

躺平与内卷

“躺平”和“内卷”对于很多人而言,是极难抉择的决定。然而,他们本身就是一个思维陷阱。也就是说,无论你做哪种选择,而后果都是不堪的。而我们最好选择一个适度的努力标准来描绘人生。

朱丽亚博士在雷丁大学对151名英国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关系幸福与痛苦关联程度的调查。通过向学生们分发一份在线调查问卷,她和同事们了解到学生们对“幸福”的重视程度以及出现和抑郁相关的症状的严重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那些更重视自己的幸福感的人,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很多人对幸福的定义并不一样,然而可以达成共识的是:通过不断内卷进而实现自己梦寐以求的也是幸福感的一种。

然而造化弄人,对于幸福的追逐居然会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智联招聘推出了职场人压力状况调查。调查显示,近五成职场人表示自己目前压力很大,比例为48.6%。44.4%的职场人表示还好,压力处于一般状态。但是,完全没有压力感的职场人只占7%,可见,压力现象普遍存在。然而,在众多调查者中,70%职场人表示工作压力已经导致自己产生抑郁倾向。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倾向”,至于严重到什么程度,还需要临床检验。但是,我们对此依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因为一旦恶化到重度抑郁,很有可能萌生自杀倾向。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3.5亿不同年龄的人群患有抑郁症,且每年有超过80万患者死于自杀。

其实,虽然这种事情没有被我们亲眼目睹,但也是老生常谈的普遍情况了。只要和朋友或者亲戚聊天,就总会多多少少提出几件类似的事情,一度让人心有余悸。

内卷

既然内卷如此可怕,让诸多人望而却步,所以很多人选择了躺平。那么,躺平真的是更好的选择吗?

全球曾做过一项调查,并统计出前五名人一生当中最后悔的事情。第一名 :92%的人后悔年轻时不够努力。

“不够努力”是躺平的直白用语。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另外在部分语境中表示为: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

其实,对于上面那组数据,我查了好久,都没有查到是哪家权威机构发布的。但是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它的真实性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经常和朋友吃饭聊天之际,总是谈及“当时要是再努把力,可能今天就不是这个样子”之类的话语。

据实而言,从以上两个分析来看,躺平和内卷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无异于从一个极端奔向另一个极端。内卷会将灵魂透支,躺平又会觉得灵魂乏力,都不是最好的归宿。

正如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所说的那样:毫无激情的人生如同苍白的荒原;微量的情绪过于模糊,就会产生乏味和隔离;而过量的情绪容易失控和极端,又会变成一种病态。

所以我们需要严谨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努力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内卷,一个人“瘫倒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躺平?月薪8000元薪酬是内卷还是躺平?月薪20000的人说他是躺平,月薪5000的人说他是内卷,所以,这并不标准。

比如像小编这样“几近全身瘫痪”的人,你让我月薪4000,如果达不到便谴责我躺平,这合适吗?换言之,这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本身就存在歧义。就好像你不能用体积单位测量身高,所以,标尺本身就不对。

值得高兴的是,正如亚里士多德给出了最令人满意的答案:我们需要的是恰当的情绪,对环境恰如其分的感知。

躺平和内卷亦是如此,我们需要从两个极端之间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尺度,才是最为恰当的。正确的标尺应该以内在的身心承受能力为标准,而不是用外在单位作衡量。

抑郁

在躺平和内卷之中寻找平衡点

大家可能都去过医院看病,“血常规”可能是最为普遍的一项身体检测。检测报告出来的时候,我们都会下意识的看一看。其实,我根本就看不懂里面的内容,只知道有些指标偏高,有些指标偏低。从医学逻辑来说,我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我知道一件事:身体产生了不平衡,生理机制发生了紊乱。

就拿盐分来说,如果摄入量太少,便会全身乏力。如果摄取量过多,会使体内钠离子浓度增加,导致水肿。所以,造成疾病本身的并非盐分本身,关键在于摄取量是否恰如其分。

其实,我们的身心也存在一个健康范围,而且是对我们有益的,我们称之为情绪健康。

那么,什么叫做情绪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若遇事过于产生悲伤,甚至产生“敷衍”的活下去的情绪,这种活法情绪是有害的。

比如,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刘强曾表示:适量的焦虑,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知的速度。反之,如果是高度焦虑(超过了身心健康的范围),则提升最慢。

再比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杨乐金曾表示:适当高兴是一种良性的情绪,经常保持高兴的情绪,有缓解精神压力、改善失眠、辅助治疗抑郁症等好处。

反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彦这样回答:兴奋(过度高兴)可能会导致昏厥。如果当事人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引发猝死。

精神紊乱

咱们上学时都学过《范进中举》这篇课文。范进连续好多年都没考上名次,所以一直郁郁寡欢,整个人都抑郁了,这是情绪超限 。直到老了,突然高中了举人,兴奋之余,疯了,这同样是情绪超限。

总而言之,无路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对我们都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一旦超标,即便是正面情绪也会“笑里藏刀”。

所以,为什么有人选择躺平,多数原因在于超出了健康情绪的指标,或者将达极限。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社会资源有限,但争夺它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个人得到的都越来越少,却付出的越来越多,活的越来越累。

另外,我们更加需要明白的是,我们不能将一切责任全部归咎于外部。有人在埋怨因四季更迭而感冒,有人因四季变换而调整种植物,两者的态度凸显我们面对外面环境的态度和心态,社会环境的变幻莫测亦是如此。

所以,做人做事也是同理,结局颇为不善,我们自身同样也需要负一部分“意识责任”和“心态责任”。

那么,面对社会环境的诸多变化,我们应该如何调节心态呢,以一个健康的心情合理调整“躺平”和“内卷”这件事情呢?

普遍抑郁

平常心

心理波动是人类内心的一面镜子,它的波动往往能够影响我们的思维、行为以及身体健康。而平衡情绪在于学会用平常心对待生活的起起落落,那才是一种宁静般的快乐。

如果我们只是喜欢孩子而生养,而不是养儿防老,对于男婴还是女婴,还会那么重要吗,也许我们都将其视为一种正常。同理,如果你抱着一颗平常心看待一切,那么,无论是面对躺平还是内卷,都已经不再重要。

之前我带女儿去找一家小区的公园玩,突然有一个孩子跑回来,对她妈妈说:“妈妈,刚刚XX打到我了,你看,出了一个小血口子。”

那位妈妈说:“这不是很正常吗,你们两个经常一起玩,难免出现磕磕碰碰的,以后你也有可能会不小心伤到他。所以,以后你们照常玩,小心一些就可以了,不要相互埋怨。”

我当时在想,有多少家长因为这点小事而争吵起来,进而不让两个孩子一起玩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不正常的”和“不完美的”,而这位家长却认为是“正常的”,所以并没有过多的心境波动。

什么叫做平常心?百度百科作出这样的解释:平常心指的是对生活中的事件既积极主动,要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有从容淡定的自信心。

罗翔老师曾经也暗示过类似的观点,他说:“人这一生,能自己决定的也许只有5%,有95%是你决定不了的。你的努力也许只是那5%的一个支点,撬动那95%的命运”。这是一个客观且中肯的世界观层面。从某种层面来说,每个人在整体人类面前,力量微乎其微。

而你人生中遇到的各种不幸也印证了这点,这都是一种正常存在。但是,自以为是的我们并不信服这点,自顾自的认为只要“做不到”就意味着“无能”。其实,“力有不逮”才是我们的真实存在。

如果你无法认识到这一点,也便没有一颗符合世界规律的平常心。

平常心

换个角度来说,单凭小编一人之力,便可将任何一个人的生活留下瑕疵,比如随口辱骂几句,或者故意找茬。或者说我的读者在评论区贬低我几句,同样也可以对我的心态产生波动。但实际上,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这都是正常的。

总体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另外一个人的变数,即便它很微乎其微到不易察觉,怎么可能事事顺心,件件完美。

所以,对于“平常之事”必须有一个“平常之心”来对待,这才能真正让自己的心态与这个世界的固有规律完美契合,才能主动融入这个世界,就好像我们必须根据四季更迭的规律才能合理耕种一般 ,而非“小猫种鱼”的不切实际和幻想。

对于想躺平的人来说,虽然做到了顺其自然,但做不到积极向上,并不符合一颗平常心。

对于想内卷的人来说,虽然做到了尽力而为 ,但过于苛求完美,同样不符合一颗平常心。

真正的平常心就像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他的巨著《心流》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过去我们学习把自己跟别人及环境区分开来,现在我们要学习在不丧失辛苦得来的独特性前提下,跟周遭其他个体重新结合。未来最大的希望就寄托在宇宙体系是靠共同法则结合的认知之上,我们把自己的梦想和欲望加诸自然,若不把这个认知列入考虑,一切就没有意义可言。认清人类意志的极限,接受与宇宙合作,而非统治宇宙的角色,我们就会像终于回到家的流浪者,觉得无比轻松。

你只有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做到真正的顺其自然,淡定从容,不被情绪所牵累,继续尽心尽力且有信心地迈出下一步。

对于那95%的不可控命运,我们也许能撬得动,也有可能撬不动,但是,能撬动多少算多少,这就是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踏踏实实做我们能力所及的事,剩下的交给机缘和运气,余生才不会有遗恨,总之不能“交白卷”。

将挫折正常对待

为什么有很多人自怨自艾的过完一生?因为他们过于幻想,没有一个平常心,所以更容易失落。在长年累月中,不知不觉徒增了太多的怨气,终日郁郁寡欢。

当然,平常心同样需要“不断历事”来打磨和淬炼,并不是简单理解了概念就能脱胎换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读书而直通“天象境”。所以,这更加需要我们积极且有信心的心态为其“撑腰”。

总之,我们常常被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焦虑所困扰,无论是学业上的竞争压力、职场中的工作压力,还是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压力,都会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然而,过度的焦虑和压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事实上,拥有一颗平常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应对挑战,还能让我们更加快乐和满足,理解这一点,便是良药的配方,也是智慧的开端。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无知的求道者

0 阅读:32

无知的求道者

简介:扩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全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