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在美国的“失控演出”,正引发远超预想的地缘政治地震。据彭博社报道,特朗普团队已向乌克兰开出“续命条件”:泽连斯基需公开向美国道歉,否则将失去美国支持。这场始于外交礼仪的冲突,实则是乌克兰命运转折的序曲。
当泽连斯基在美国与特朗普激烈对峙时,福克斯新闻主持人沃特斯的言论撕开了遮羞布:“何时结束战争应由美国决定,代理人没资格谈条件。”此言直指乌克兰的尴尬定位——作为西方遏制俄罗斯的前哨,其战略价值正随着美国大选临近而急速贬值。
英国首相斯塔默的16亿英镑军援承诺,被《金融时报》揭露附有隐秘条款:任何和平协议必须经特朗普首肯。更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卡尔塔波洛夫近日释放信号,称若乌军前总司令扎卢日内当选总统,莫斯科愿重启对话。美俄罕见默契,将泽连斯基推入“被置换”的险境。
在美俄的棋盘上,乌克兰下任领导人的轮廓逐渐清晰。普京被曝倾向于前总统亚努科维奇,这位2014年因“亲俄”被推翻的政治家,其履历折射着乌克兰的撕裂史——出生于顿巴斯矿工家庭,俄语流利,曾通过延长塞瓦斯托波尔租约换取俄廉价天然气,使乌克兰通胀率维持在个位数。
亚努科维奇的政治智慧在于平衡术:任内推动欧盟自贸协定谈判吸引外资,2013年乌克兰GDP增速达4.3%,同时维持对俄经贸关系,俄乌贸易额一度突破450亿美元。若非美国介入引发政变,这种“走钢丝”策略或许能延续。克里米亚危机后,乌克兰经济萎缩16%,人均GDP至今未恢复至2013年水平。
当前美俄对乌策略呈现惊人相似:美国众议长约翰逊要求“换总统”,俄方则暗示接受扎卢日内。两者共同诉求是寻找既能维持国内稳定、又愿妥协的领导人。亚努科维奇的案例证明,在美俄角力中,基辅的自主空间取决于代理人能否在两大国间建立脆弱平衡。
乌克兰的悲剧在于,其地缘价值远超自身实力。当美国中期选举迫近,特朗普需要一场“体面撤军”为竞选加分;普京则需结束消耗战以应对国内经济压力。此时,一个愿配合双方“体面退场”的基辅当局,成为共同刚需。泽连斯基的强硬,恰与大国需求背道而驰。
历史总在重演:2014年美国颠覆亚努科维奇政府,间接导致克里米亚入俄;十年后,当战争陷入泥潭,美俄再度联手寻觅“温和派”。这印证了地缘政治的铁律——小国在大国博弈中从非主角,只是被不断置换的筹码。乌克兰的命运转折,不过是霸权游戏的又一次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