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亮明立场,不选边站队背后的中俄贸易逆势突围

余涛聊谈 2025-03-30 14:05:23

俄罗斯副总理奥韦尔丘克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发言,首次在中国公开回应了特朗普的“拆盟”喊话。面对美国提出的稀土合作诱惑与中俄2400亿美元贸易规模的现实,莫斯科用“不牺牲任何一国关系”的表态,揭开了普京政府在中美博弈中的真实战略。

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其中95%交易采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这一数据直接冲击美元全球结算体系。俄罗斯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四年稳居俄最大贸易伙伴,而同期美俄贸易额仅280亿美元,不足中俄贸易的12%。

这种经济重心的东移,使得美国试图以“稀土合作”拉拢俄罗斯的提议显得苍白无力,俄方稀土储量占全球10%,但其对华出口占稀土贸易总量的67%。

俄乌冲突后,欧洲对俄天然气进口量骤降82%,但俄罗斯通过“向东转”战略实现逆势增长。中俄签署的30年天然气供应协议,每年500亿立方米的输气量,相当于德国废弃的“北溪-2”管道设计输气量的1.6倍。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占比从2021年的15%跃升至2024年的35%,以人民币结算的能源交易额累计突破1.2万亿元。

美国对华加征大豆关税的政策,意外激活了俄罗斯远东农业。2024年俄对华大豆出口量达850万吨,较2018年增长72%,占据中国进口市场的29%。与此同时,俄罗斯小麦对华出口四年内增长3倍,填补了澳大利亚因贸易摩擦退出的市场空缺。这些变化推动俄农业产值在2024年同比增长4.3%,创下苏联解体后的最高增速。

奥韦尔丘克在博鳌论坛批评德国废弃“北溪-2”是“自毁长城”,实则暗指欧洲能源政策的短视。俄罗斯当前对美策略充满弹性:既未拒绝特朗普提出的稀土合作,又在核军控谈判中采取拖延战术。

这种“打太极”的背后,是莫斯科对地缘利益的精确计算,若美国解除制裁,俄对美出口潜力可达每年1200亿美元,但这需要华盛顿先拿出实质性让步。

随着特朗普宣称4月2日将对全球加征20%关税,中俄经济联动态势更显关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预测,若美国全面实施新关税,中国对俄机电产品出口可能再增25%,进一步巩固产业链互补格局。而俄方在远东超前布局的跨境物流通道,已实现黑龙江大桥铁路日通行量提升至48列,成为应对国际变局的基础设施保障。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俄罗斯的“不站队”策略本质是利益最大化的现实选择。当美元结算霸权出现裂痕、能源粮食成为战略武器时,莫斯科正在书写21世纪地缘经济的新规则。

0 阅读:13

余涛聊谈

简介:让您与世界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