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零时,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将正式启动,全球贸易战进入高危时刻。中国商务部在美方宣布加税当天单方面切断中美经贸高层通话,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紧急飞抵北京,释放联手反制信号。这场由特朗普掀起的关税风暴,正将全球供应链推向重构临界点。
所谓“对等关税”,即美国根据他国对美商品税率同步调整进口关税。以汽车为例,若某国对美汽车征收25%关税,美国即对该国汽车施以同等税率。特朗普声称此举旨在“公平贸易”,实则通过极限施压逼迫各国让步。
3月2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单方面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光伏组件等战略产业加征35%关税,较2月10%的税率再度翻倍。
这一策略已引发连锁反应: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公开谴责美国“背叛盟友信任”,宣布对美钢铝产品加征30%报复性关税;日本经济产业省紧急评估称,美国汽车关税将导致日企年损失超120亿美元。
面对美方步步紧逼,中国商务部于3月27日向世贸组织提交长达200页的诉讼文件,指控美国违反非歧视性原则。更具杀伤力的是,中国连续三个月抛售美债,持仓量骤降至7970亿美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市场数据显示,此举已推高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4.5%,联邦政府新增发债成本激增12%。
当特朗普团队仍在施压欧盟共同对华设限时,布鲁塞尔却打出“战略自主”牌。3月28日,欧盟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与法国外长塞茹尔内先后抵京,中欧双方就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达成过渡协议。德国《商报》披露,欧盟拟暂停对中国光伏组件反倾销税,以换取中方在绿色技术转让领域的合作。
加拿大除加征关税外,正加速推进“去美国化”防务计划,计划斥资190亿加元采购欧洲“台风”战斗机。墨西哥则启动“替代供应商计划”,将35%的汽车零部件订单从美国转向中国和韩国企业。福特汽车财报显示,其密歇根工厂因加墨关税导致单周损失超2.4亿美元。
跨国企业已启动应急预案:特斯拉上海工厂将Model Y产能提升40%,目标取代柏林工厂对欧供应;三星电子将越南半导体封装测试线迁移至西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评估称,若关税战持续至2025年底,全球贸易量将萎缩3.7%,其中美国GDP损失或达1.2个百分点。
这场由华盛顿发动的关税豪赌,正演变为撬动全球地缘经济格局的杠杆。当4月2日的钟声敲响时,特朗普或将发现,挥舞关税大棒换来的不是对手屈服,而是多极贸易新秩序加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