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言|随口打哈哈与网络热词“呵呵”

人文历史武汉 2024-11-15 11:10:31

原创 蔡璧申

俗语集萃: 随口打哈哈

俗话说“打哈哈!”“随口打哈哈。”是么样一回事?是敷衍,搪塞 。一个哈哈,两个笑,带过去了,或者说随口打个哈哈。我们经常把说话不算数,叫“打哈哈”,还有同义词,“打哇哇”“打嗝”

我们与牙牙学语的幼儿“互动”,要他张口发出a的音。然后我们用手在他的小嘴巴一张一合,发出wa wa wa……一连串的声音,我们叫打哇哇,后来我们也将打哇哇,比着说话不算数。

还有打嗝,从胃里面排到口腔的气体,也比着不算数,我们在否定别人讲话的时候,“你莫在那里打嗝。”

还有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呵欠读作ha huo he,几种音。我问过一些武汉的朋友,你们说的是哈欠,还是呵欠?他愣了一下。好像都说过。语言相互交流,这种情形也难怪。

俗话不俗,这个词最早出现应该是:随口打呵呵。

信口开河,其实也有写着“信口开呵”,或者“信口开合”的。信口就是随口,开合就是嘴巴的上下唇一张一合。“嘴巴两张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古今一些文人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这个词,而且很生动,千年不衰。查一查成语出处,见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待要着死撞活,将功折过,你休那里信口开呵。

所以说通俗一点,我们说的随口打哈哈,就是信口开呵,地方的版本。呵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随口乱说。呵字的其他含义,本文不展开了。俗语中的癞蛤蟆打呵欠,还有点头哈腰,也是点头呵腰,等等,都可以读作ha。呵字的声母是h,这个没有变。韵母是a e ai ei 随着时间地域和方言的因素和影响,发音有些许的变化。

重庆大学万曼璐副教授在《百家讲坛》有精辟演讲,她在“古人怎样讲话?”中专门提到“呵呵”:古人就喜欢用呵呵表达情感。比方说苏东坡就是一位喜欢用呵呵的大文豪。在他的数百封书信往来中,用到呵呵就有45处之多,表达情感,令人叫绝。

在唐末,五代的韦庄《菩萨蛮》有: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也是脍炙人口的佳句。万教授讲,在明清时期,《三国演义》《水浒》之类的小说,经常用到这些词。

是的,现在搬上戏剧舞台留下痕迹的,像水浒的《野猪林》林冲与鲁智深结拜的呵呵哈哈大笑。以及林冲在白虎堂上的,嘿嘿,呵呵,因愤恨发出的冷笑,是笑的拟音词。表演起来都是讨彩的情节。

在京剧《群英会》中,鲁肃有一段唱词:“诸葛亮出帐去,呵呵地大笑,他笑我周都督用计不高”(麒派名家陈少云唱的是“笑只笑周都督用计不高”)。呵呵是笑声的拟声词,唱词里面的呵,发音是huo 大笑不应该是he, 呵的口型是半开的,应该是ha,口型是全开的。所以我们这个时候读的呵呵大笑,应该读哈哈大笑,写着呵呵大笑也没有错,但唱起来“huo huo地大笑”还是韵味足一些。

周瑜也笑,他的笑声是“嘿嘿 嘿嘿”无可奈何的,因嫉妒发出的冷笑。

如今网络上出现了这个热门词语“呵呵”,实际上传承了汉字的魅力,丰富了网民表达情感,也为地方语言词汇添加了色彩。所以文章末了,调侃一下,网友如果能够读下去,就来一个“呵呵”,不屑一顾也可以“呵呵”。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929年 六渡桥铺柏油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