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世纪初,阿拔斯王朝日渐解体,地方势力膨胀,纷纷割据一方。
909年,什叶派穆斯林在北非建立法蒂玛王朝,其在合法性、权威性与阿拔斯王朝不同,同时致力于对外扩张,969年征服埃及,随后红海、巴勒斯坦与叙利亚也成为其势力范围。
虽然在巴勒斯坦与叙利亚地区的统治上与拜占庭长期对抗,但双方又共同面临着阿拔斯王朝的威胁,因此双方对抗之余又有合作。
为了阻止法蒂玛王朝军队的进攻,拜占庭帝国驻西西里总督于914-918年同意向法蒂玛王朝提供22000金币的年贡,但是这笔年贡到罗曼努斯一世时被减少了一半。
946—958年间,两国经过和平谈判达成3次停战协议,967—975年间,双方订立过两项和解条约。
10世纪80年代末,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与法蒂玛哈里发达成协议,取消对法蒂玛王朝商人的贸易限制,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并承诺让君士坦丁堡的清真寺每日祈祷咏颂法蒂玛哈里发的名字,而不是对手巴格达阿拔斯哈里发的名字。
拜占庭帝国与法蒂玛王朝于969-970年在阿勒颇签订的条约规定了拜占庭商品出口的关税。有趣的是,拜占庭帝国只负责征收高价值商品的关税,如金、银、锦缎、生丝、宝石、珠宝、珍珠、优质的丝绸(sundus)等物。
而对于体积庞大或价值较低的产品,如普通的纺织品、亚麻布、动物及其他商品等物由当地的埃米尔(emir)征税。
实际上,问题并不在于商品价值的多寡,而在于对敏感商品的政治控制。拜占庭政府通过对商品入境地点的选择、关于外国商人如何进入君士坦丁堡的决定、通过征收进口税和控制敏感商品来影响双边贸易。
虽然在90年代再起纷争,但到了10世纪末,巴西尔二世一举吞并格鲁吉亚王国,在当地任命拜占庭官员,强迫地方王公向他效忠,并将大批人质带回君士坦丁堡。
这一胜利产生了强烈反响,法蒂玛王朝闻讯,派特使到拜占庭帝国首都主动结好,双方订立了和平条约。1001年,双方签订了休战协议,这个协议持续至l016年。
法蒂玛王朝也因此极为注意与拜占庭帝国保持友好关系,两国基本上维持了长期和平局面。
1038年,双方订立10年和约,法蒂玛王朝允许拜占庭人修复其在耶路撒冷等城市的教堂,允诺停止迫害基督教徒。
1048年,和约到期后,双方重新续订和约。法蒂玛王朝在埃及建立统治之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允许农民离开土地,自由从事各种行业,贵族和政府官吏占有土地则必须缴纳由政府规定的地租数额。
在商业方面,评定商品的价格,鼓励进行贸易活动,特别是与拜占庭及东方的印度、中国之间的贸易。
975-976年,开罗建立了第一座大巴扎,内部店铺与生产作坊林立,通道上还建有穹顶遮蔽。大巴扎内又按商品种类分成了许多小巴扎,按经营商品或商人的地区划分。
据当时的作家兼旅行家纳西尔?霍斯鲁(Nasiri Khusraw)记载,“1048年的开罗城有商店2万多间,此外还有许多供外来商人和商队留宿的驿站、旅馆。哈里发将商店全部出租,收取房租。每间商店的月租金达10第纳尔之多。”
其中不乏来自拜占庭的商人,自11世纪30年代起阿玛尔菲商人和威尼斯商人在埃及出现,加上随后出现的热那亚商人都说明,即便在那些比君士坦丁堡远很多的地方,人们也都已看到全新的贸易货源,地中海东岸的商业贸易再度活跃起来。
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东方贸易通道也随之改变,原先的可萨汗国和高加索的内陆通道开始向红海通道转移。
埃及凭借地利迅速发展,10世纪时大量马格里布商人从伊夫里基亚向东迁徙到亚历山大里亚和福斯塔特。
法蒂玛王朝统治下社会相对宽容,经济自由,福斯塔特一时鹊起,成为当时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被称为“西方世界的商城”。
纳西尔?霍斯鲁在开罗旅行之时,在同一个巴扎见到28种不同时令的蔬果同时出售,大感意外。
埃及的亚麻纺织规模也很大,主要分布在亚历山大城、卡塔、穆恩亚、提尼斯、达比克、达米耶塔、法尤姆、巴赫纳萨和阿赫明等地,仅提尼斯就有5000台织机。
“提尼西”(提尼斯出产)、“达米耶提”(达米耶塔出产)和“达比基”(达比克出产)等著名织物,闻名遐迩,行销伊斯兰世界各地。据麦格里齐记载,埃及生产的亚麻织物往往可与重量相同的白银等值。
埃及纺织品在东地中海地区的价格不断走高。纳西尔?霍斯鲁记载道:“我听说拜占庭统治者曾给埃及苏丹传信,他愿以他治下的一百座城池来换取一个提尼斯(Tinnis)。”消息一传出提尼斯的亚麻立即变得供不应求。
12世纪时,法蒂玛王朝还在开罗和亚历山大里亚等城市中设立诸多商队旅馆,供往来商人居住并存放其货物。
政府还委派官员到地方上帮助商人,协调商业纠纷,为商人提供法律保障,有时商人们也会求助于一些当地德高望重并与政府关系密切的犹太商人进行调停。
福斯塔特、开罗特别是亚历山大港的重新崛起,拜占庭有天时地利,很快就开始享受到与法蒂玛王朝建立商业联系的成果:据阿拉伯和希伯来资料,自10世纪末开始,从埃及各港口始发和入港的商船昼夜不停,他们的目的地都是君士坦丁堡。
船运记录也显示埃及的亚麻布、蜂蜡、橄榄油、珠宝、书籍与兽皮全部经由君士坦丁堡的港口进行贸易。
商路畅通之时,来自东方的柳橙、柠檬和茄子也在君士坦丁堡出现。
尤为突出的是,当时埃及的葡萄酒以其价廉物美在君士坦丁堡甚为畅销,据记载,每希斯特斯(xestes)只售1/500索里德(solidus)金币,即每10公升只售1/25索里德。同期,其他地区的葡萄酒每希斯特斯要卖到1/25索里德。
自查士丁尼大帝派遣贝利撒留(Belisarius)攻入意大利,灭亡东哥特王国(OstrogothicKingdom)之后,意大利一直处于拜占庭统治下:7-8世纪间,伦巴德人(Lombards)的兴起,使北方一些地区脱离了拜占庭的统治。
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 empire)与罗马教皇形成的特殊关系,使罗马教廷在意大利获得了一片世俗领地,但是拜占庭一直控制着意大利南部的许多地区,包括西西里和伊奥尼亚海(Ionian Sea)诸岛,以及巴里(Bari)、拉文那(Ravenna)和威尼斯等意大利南部、东部沿海的一些城市。
像阿玛尔菲、加埃塔(Gaeta)、巴里、尤其是威尼斯,这些港口仍然在拜占庭的统治之下,因此在爱琴海和黎凡特地区享有贸易特权。
正是通过这些港口,东方的丝绸、香料以及各种奇特的商品得以踏上了西欧的土地。虽然这些地区经常受到外来势力,特别是阿拉伯人和诺曼人(Norman)的侵夺,但直到1071年,拜占庭势力才被最后挤出意大利。
马其顿王朝初期,阿拉伯人已经占领西西里多年,并经常袭击拜占庭人控制的南意大利城市。
活跃的阿拉伯海盗经常洗劫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沿岸地区,他们与叙利亚和克里特的阿拉伯海军联合行动,获得了控制东地中海的霸权。
为了收复失地,拜占庭帝国尽可能联合意大利其他势力,抵抗阿拉伯海军的扩张。
巴西尔一世(Basil I)时期甚至承认新兴的威尼斯人摆脱拜占庭皇帝的控制,建立独立的圣马可共和国(Republica di San Marco),并与之进行对等的贸易谈判,企图利用威尼斯的海军力量打击阿拉伯人。
同时,巴西尔一世积极推进与路易二世结盟,以共同对付日益猖獗的阿拉伯海上袭击。
962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 of theGerman Nation)建立后,德意志皇帝积极发展其在意大利的势力,与拜占庭帝国在当地的利益发生冲突,奥托一世(Otto I)对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的属地发动进攻,彻底破坏了拜占庭人联合西方力量抗击阿拉伯海军入侵的计划。
面对奥托一世的扩张,拜占庭帝国新皇帝约翰?齐米西斯采取积极主动的结好政策,开展政治联姻,将拜占庭公主塞奥法诺(Theophano)嫁给奥托一世之子奥托二世(Otto II,973—983年在位),从而结成两个帝国之间的政治联盟。
到10世纪,拜占庭在意大利的首府巴里有了自己的海运商队,其附庸城市阿玛尔菲的商人在君士坦丁堡的殖民地的联系也在稳步增长。
尽管坐落于交通极为不便的峭壁边,阿玛尔菲还是在10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发达的港口之一,阿玛尔菲曾帮助阿拉伯人入侵意大利沿海地区。因此,作为回报获得了宝贵的贸易特许权,这也许是它财富的来源。
阿玛尔菲主导了地中海东部和西部之间的早期贸易,发展出了一种复杂的横跨地中海大部分地区的三角贸易。
那里的商人把意大利南部的产品——小麦、木材、布料、葡萄酒和水果等商品出口到北非。
在北非的港口上换得来自苏丹的橄榄油、蜡和黄金,然后阿玛尔菲商人去往君士坦丁堡,用在北非获得的商品来交换产自拜占庭的丝绸和礼袍、香料、珠宝和艺术品。
之后,主要的意大利城市都在君士坦丁堡设立了领事馆,领事馆的官员在帝国当局的同意下承担着他们居民的监护权。
至10世纪末,威尼斯已有一支非常庞大的舰队,它不仅承担着西部帝国与中欧和拜占庭的贸易航运,还提供定期的旅行和邮政服务。
威尼斯控制了亚得里亚海(Adriatic Sea)制海权,垄断了海上贸易,并在反对阿拉伯人的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期间,威尼斯向拜占庭帝国进行经济扩张,通过航海运输逐渐控制了拜占庭帝国的谷物市场,并进行奴隶贸易。
992年,巴西尔二世为换取威尼斯人的海上援助,给予威尼斯商人贸易特权,他批准威尼斯商人在对拜占庭人贸易活动中享有免税特权,保证威尼斯商人将受到拜占庭政府的保护,并严禁帝国官员对威尼斯人敲诈勒索。
作为交换条件,威尼斯在拜占庭帝国需要之时需提供舰队援助,并在拜占庭皇帝的指挥下帮助帝国军队渡海到意大利。
1001年,威尼斯参与拜占庭帝国对达尔马提亚(Dalmatia)地区的战事,1004年,他们再次根据协议派遣舰队帮助拜占庭军队渡海支援在巴里的驻军抵抗阿拉伯人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