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学成先生:素位——知位守位的窍门

阳了了 2025-03-20 13:47:17

这个“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们要把它作为我们的根本修养、作为我们的基本素质确定下来。素位,在这个岗位上,我现在的状态要心安理得,别去折腾自己。

很多人就是自我折腾,就是要“愿乎其外”,老是看见外边的风光,老是在外边去攀缘。结果呢,把自己搞得非常纠结,弄不好,病都搞出来了,这样是很可怕的。所以对于素位,我们要把这个作为我们的信念确定下来。“素富贵,行乎富贵。”富贵也有道啊,怎么把富贵之道料理好,而不是因为富贵得病、遭灾,不是因为富贵而闯祸?另外,“素贫贱,行乎贫贱”,贫贱之中也有好消息。孟夫子说得很清楚:“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贫贱是最能磨砺人的意志的。

庄子讲逍遥,佛教讲自在,我们这儿有自在兄,你现在自在吗?能不能“无入而不自得焉”?有的人怨气很重,有的人纠结很重。怨气很重的人有些还能释放出来,纠结重的人就闷在心里,这些都是因为没有“自得”的修为。有的人很蠢,有的人很放肆,有的人沾沾自喜,有的人自以为是,这些都不是自得的状态。

真正的自得,心平气和,心安理得,不论在何种环境都能如鱼得水,都能找到欢乐,找到向上的途径,都能增加自己的智慧,磨炼自己的意志,与环境打成一片。

禅宗说“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顶立”就是“素富贵,行乎富贵”,“深深海底行”就是后边的“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我们怎样把这些打成一片,使我们真正有安身立命之处,这的确需要有大的修为。

但是只要我们有了这样的愿力,有了这样的方向,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患难中、贫贱中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君子贤人。范仲淹年轻的时候也是在患难贫贱之中嘛,苏东坡当官后,大都是在患难中,他都是“素患难,行乎患难”,在患难中反而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成了历史上耀眼的明星。成功的人,都是在患难中把光彩打磨出来的,富贵中有光辉的、有光彩的实际上并不多,我们要看到这一点。另外,要把“无入而不自得焉”作为我们心向往之的一种境界,使我们随所在处,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要有“无入而不自得焉”这么一种心胸,这么一种好心情。

“在上位,不陵下。”我们怎样“素富贵,行乎富贵”?就要注意“在上位,不陵下”。有些人富贵了,手上有权了,对下边的人动不动就呵斥教训,下边的人干什么都看不顺眼,老是找茬儿。所以“在上位,不陵下”这是一种教养。我们说要让上下有种祥和的关系,这个祥和首先就是“在上位,不陵下”。所以“在上位,不陵下”,这是对当官的、当老板的要求。

“在下位,不援上。”“素贫贱,行乎贫贱”,但是怎样“行乎贫贱”?这里就说了“不援上”,前面说了,“不愿乎其外”。有的人就是有攀缘心,见领导来了,要攀缘;见老板来了,要攀缘;见名人来了,要攀缘。这些攀缘通通被称为“援上”,有攀缘心的人用佛教的话来讲就叫有偷心。不外乎就是要从上面偷点东西过来,要么偷点钱过来,要么偷点权过来,要么偷点资源过来。你看现在很多讲关系学的,无论到哪个场合,都在想有没有资源可用,怎样才能多弄点资源到自己手里。这个心思不好,违背了素位的宗旨。我们不要以为素位好像就是呆呆的、死死的,素位是知位守位的窍门,如果不知位守位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老虎”“苍蝇”一起打,不少企业家也被卷了进去,为什么呢?“援上”嘛,有的企业家为了走捷径,便和主管领导套近乎,贿财、贿色。上面当官的被查,自己也是犯了行贿罪啊。所以,“援上”好不好?好啊,升官发财,立竿见影。但是有朝一日你所依傍的大树倒了,那么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树倒猢狲散”都算好的了,关键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援上”麻烦,有可能得利,但是得了利的以后都要吐出来,更何况还有未必得利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道人之交也是相尚以道,不是相尚以利。“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中庸》里这几句话看上去很简单,就那么几个字,但是修养也好,修行也好,或者是从道德上来看也好,或者是从你自己的格局上来看也好,那都是刀刀见血,非常精到。

0 阅读:0

阳了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