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闻——豫章王萧综杀子验父!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5-04-20 14:12:35

公元525年,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南梁豫章王萧综偷偷挖开东昏侯墓,取出萧宝卷的殖骨。他划破手臂,用鲜血试验,面对结果他不敢相信;为确认真相,又残忍杀了刚满月的儿子,以其骨作为对照,再次试验……

悬而未决的出生之谜

萧综,字德文,小名缘觉,生于建康。他名义上是梁武帝萧衍次子,但其真实身世却迷雾重重,坊间传言他乃南朝齐东昏侯之遗腹子。

这一切的缘由,要从萧综的母亲说起。永元三年(501年)十月,雍州刺史萧衍起兵攻入建康,一眼相中了萧宝卷的宠妃吴美人,七个月后,已经晋为“淑媛”的吴景晖生下了萧综。

皇宫大内本就是一个易生流言的地方,再加上有“早产”这根引子,“萧综非帝所出”的传言就像插上了翅膀,突破宫墙,流到了民间。

时人窃议,以七月生子,疑其非梁武血脉,此说渐传于宫闱内外,然梁武初未之觉也。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萧衍起初并不知道这些流言蜚语,或者说他选择相信萧综就是自己的亲骨肉。在天监三年(504年),封萧综为豫章王。此后,萧综的官职如同其他皇子一样,步步擢升,从地方刺史到中央要职,一路顺遂。

萧衍对他的宠爱,在一些细节上也可窥见一二。史载,直到萧综15岁,还经常光着身子在吴淑媛跟前嬉戏,日夜无差别,这份亲昵,足见萧衍对他的喜爱与信任。

然而,平静的表象下,暗潮早已涌动。

血骨验亲的惊世之举

普通元年(520年),吴氏失宠,心中满是怨恨,便向儿子透露“汝是齐东昏侯子”(一说萧综长到十四、五时,经常梦见一个肥壮少年提着自己的脑袋看着他,于是问母为何会作如此怪梦,吴氏询问他梦中所见少年模样,觉得很象萧宝卷,就把自己当年怀孕七月而生及宫中流言告诉了他)。

笔者认为,后者更为可信,如果吴氏确认儿子生父为谁,言之凿凿,萧综也不会做出后面的惊人之举。

得知身世可能另有隐情的萧综,内心被巨大的疑惑和不安充斥,他听闻民间有一种滴血认亲的方法,即用活人之血滴在死人尸骨上,如果能渗入骨头,就说明存在血缘关系。

于是,他秘密挖开萧宝卷的坟墓,取出遗骨,然后割破自己的手臂,将血滴到遗骨上,令人惊愕的是,血竟然渗入了骨骸。但他仍心存疑虑,为了进一步确认,竟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对外宣称早夭,可见即便不是满月,也不会有多大),也用同样的方法加以验证,而结果同样是血渗入了骨头。

自此,萧综便确信自己是萧宝卷的遗腹子。

这个残酷的验证过程,在《南史》、《梁书》中均有记载,《南史》中提到“闻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综乃私发齐东昏墓,出骨,沥臂血试之。并杀一男,取其骨试之,皆有验,自此常怀异志”,可见其真实性。

父子相疑却态度相反

确认身世后的萧综,内心发生了巨大转变。他白天依旧谈笑风生,夜晚却独自号哭不止。他的行为也开始变得乖僻起来,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赤足练走”。

《梁书》记载:“(综)常于内斋布沙于地,终日跣足而行,足下生胝,日能行三百里。”这种近乎自虐的训练,既是为未知命运做准备,也是想通过肉体苦行来宣泄内心的苦痛。

在对待萧衍的态度上,萧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史载,每当梁武帝有诏书信件送到,他便十分恼怒,形于颜色。在徐州任职时,甚至下令砍除所有的练树,仅仅因为萧衍的小名叫“练儿”。

而梁武帝性情严肃,群臣不敢轻易在他面前谈论皇子是非,所以,对于“儿子”的这些所作所为,他竟一点都不知道。

所以,当萧综从徐州回朝,请求再去边境任职时,他便毫不迟疑的答应了,外放萧综为南兖州刺史。

这一下就给了萧综机会,南兖州靠近北魏边境,他秘密联络身在北魏的叔父萧宝夤(萧宝卷同母弟),随时准备“反正”。

普通五年(524年),六镇起义爆发,梁武帝趁机出兵北伐,魏则因内争迭起,无暇南顾,而失地众多。

普通六年正月,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以彭城降梁,武帝令就近的萧综进驻彭城,总督各军。

萧综苦练已久的“铁脚板”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六月初七夜,他私出彭城,徒步投敌。

次日,城内众将不见主帅来议事,正在莫名之际,就听见城外魏军高喊:“豫章王已降,尔等还固执什么?”众将起初还不信,待见到萧综从魏营出来,士气顿泄,于是各走各的,自行溃散,魏军不战而收彭城,后又追击溃兵至宿预方才收兵。

此役,梁军损失了十之七八的兵力,只有白袍将军陈庆之一军全师而还,梁朝最有机会成功的一次北伐就此停滞。

到北魏后,萧综把名字改为萧讚(萧衍之子名字都是绞丝旁,而萧宝卷太子萧诵的名字是言字旁),刻意与萧衍划清界限,后又为萧宝卷举哀,服丧三年,正式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而作为名义上的父亲,梁武帝的反应却耐人寻味。《梁书》记载其诏书:“综既悖逆,可令宗正削其属籍,子孙皆付廷尉。”但次年就将萧综之子悖直(萧衍将其姓改为悖)“诏复本姓”,并恢复了吴淑媛的封号。

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分析,梁武帝此举与其笃信佛教有关,但更深层原因则是对政权合法性的焦虑——承认皇子非亲生等于是否定自身统治根基,这种双重压力导致其态度摇摆。

叛逃者的末路悲歌

投奔北魏的萧综并未获得期待中的礼遇,《魏书·萧赞传》记载其“虽位大将军,常不自安”。萧宝夤谋反失败后,他被抓回洛阳受审,虽然孝庄帝赦免了他,还将公主下嫁,但此时的他已经是笼中之雀,仅有象征意义。

对他还算不错的尔朱荣死后,他的境遇更加不堪,其妻寿阳长公主差点被尔朱世隆强行非礼,不从,被杀。

这位前朝血脉先是被驱逐,后落发为僧,最后在逃亡途中病死于阳平,终年31。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他因牵涉尔朱兆叛乱被杀。但不管结果如何,他叛梁后,生活非常凄苦无疑。

而与之相反,梁武帝一直对萧综表现得甚为怀念和关心,例如,萧综叛逃北魏后,他寄去了萧综儿时的衣服,表达了希望他归来的意愿,得知其死讯后,又“诏以综子直为永新侯,食邑千户”,后来还任命萧直为晋陵太守,赋其实权。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元象初年(538年),梁朝人从北魏盗掘了萧赞遗骨,梁武帝仍然视其为子,将他安葬在自己的陵墓旁边。

萧综如果泉下有知,真不知作何感想?

历史迷雾中的真相

虽然萧综坚信自己乃东昏侯之子,现代医学也佐证妊娠七月产子存活率极低(古代历法七月实际约合现代6.5个月,更不可能存活),但此事仍存在诸多疑点。最明显的就是梁武帝的态度,如果他自己有疑问(身为当事人不可能毫无察觉,更何况还是九五之尊),事前怎会对萧综如此信任,将兵家大事交于他,事后也不追究,还对前朝余孽之子关爱有加,他难道不怕重蹈覆辙吗?

所以,台湾学者逯耀东就在《抑郁与超越》中指出,吴淑媛的“七月产子说”很可能只是失宠后的报复性谎言,不可信。萧衍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才不太相信所谓的流言。

另外,现代DNA检测技术也为这个千年悬案提供了新视角。2013年南京大学历史系对南京梁朝大墓出土的人骨进行检测,发现梁武帝后裔们的Y染色体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如果其中有萧综及其后裔遗骨,其基因应与梁室不同,这虽然不能直接验证萧综身份,但从概率上无疑加大了萧综确为萧衍之子的可能性。

大家认为呢?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