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年轻人们纷纷加入“春天自救”计划,齐刷刷地躺在了公园里。
这就是全网刷屏的——“公园20分钟效应”。
它源于《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的一篇论文,里面提道:
即使不做运动,每天只是在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人的状态更好,更加快乐。
(图源:unsplash)
绿色空间可以对人体免疫系统起到镇静的作用,环境中绿色的比例越高,罹患焦虑和抑郁症的人比例就越低,不需要做些什么,只是散步、放松,嗅一嗅大自然的芬芳就好。
试过的小伙伴们纷纷表示,“20分钟效应”是真的!
在公园待个20分钟,真的能缓解疲惫,让状态变好,换来更多高效工作的时间。
《小森林》剧照(图源:豆瓣)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说:“一日不到公园,则精神浑浊,理想污下。”
与其说是我们塑造了公园,不如说是公园塑造了我们。小到家门口的一个口袋公园,大到城市公园、国家公园,它们抚平了人们的灵魂皱褶,把我们的焦虑替换成了松弛与生机勃勃。
01
你心目中的“公园城市”是哪一个?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园林,但那些基本都是私家园林。
中国建设公园的历史,不过才100多年,发展却极为迅速。截止到2020年,中国已拥有19823个公园,公园面积达到53.85万公顷,我们也从未停止建设公园的脚步。
在中国,拥有公园最多的省份是广东。
广东省有着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1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4300多个公园,就算每天逛一个公园,也要12年才能逛完。
广东的公园(图源:unsplash)
在广东省,公园数量最多的是深圳,深圳的公园数超过其他所有一线城市,达到1200多个,是不折不扣的“千园之城”。深圳与其说是在城市里建公园,不如说是在公园里建城市,深圳的陆地面积不到2000平方千米,公园就占去了2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5分钟到社区公园、2千米到城市综合公园、5千米到自然公园的目标。
深圳的公园(图源:pixabay)
人均公园面积位列第一的城市,是坐拥众多皇家园林的北京,而且北京有大量的郊野公园,公园平均面积将近100公顷,北京的公园面积装得下3个巴黎。
北京的公园(图源:pixabay)
在中国其余公园数量排行前列的省份,还有浙江、云南、四川等。
四川成都是中国首个正式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特大城市,一座座公园共同撑起了这座城市的宜居生活。天府绿道成为全国最火的骑行绿道,很多住宅楼上都有屋顶花园。作家阿来曾在《成都物候记》里畅想过一个理想城市的样子:每条街巷都种满果树,待果实成熟,街头巷尾全是果香……这样的街巷,在成都随处可见。
成都天府绿道(图源:pixabay)
自2021年起,上海、深圳、青岛、长沙等城市纷纷派团到成都考察公园城市建设,如今,公园城市理念已由成都扩展至全国。
在今年,从4月26日到10月28日,成都世园会用半年时间全面展示全球五大洲的园艺艺术,更重要的是,会将成都公园城市的建设经验介绍给世界。
成都世园已开园(图源:成都东部新区)
02
建筑师打造的城市公园,你喜欢吗?
建造公园,不是找块空地种些植物那么简单,当建筑师参与到公园的设计,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杭州亚运公园由Archi-Tectonics 与 !Melk景观设计公司共同设计,大胆创新的设计和独特的理念,将47公顷的公园与7座建筑完美交织。这座公园原本是为了杭州亚运会而设计,但其设计眼光超越了当前,为城市环境的未来开辟了新的道路。
该公园的设计旨在重新思考杭州的生态未来,采用“海绵城市”的景观方法,建立了一个丘陵绿洲,绿洲起到了“城市绿肺”的作用,为当地的生态系统注入了活力,该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三星级”,相当于中国的 LEED 白金级认证。
杭州亚运公园(图源:SFAP)
公园中的7栋环保建筑,在亚运会结束后,将被改造成公共空间。在这座公园中还设计了自然保护区、步行道、水景、游乐场和各种地貌,这些设施的设计都采用了可持续的环保技术,如恢复湿地、安装多孔路面和整合雨水管理技术。
杭州亚运公园(图源:SFAP)
由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操刀的杭州小河公园,曾经是废弃的油库,改造后,这座公园成为当地新的文化和历史遗产中心,同时与杭州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融为一体,原小河油库的4个建于20世纪60-80年代的历史建筑被保留。
杭州小河公园(图源:Archdaily,摄影:田方方)
建筑师还建造了一个精致的网状ETFE顶棚,将所有建筑连接起来,并向四面八方延伸,吸引游客并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为游人营造出了漫步林间的光影体验。
杭州小河公园(图源:Archdaily,摄影:田方方)
红丝带公园位于秦皇岛东面城市边缘的汤河的下游,这里原先有一个垃圾场、一个被遗弃的棚户区和老式的灌溉设备,改造后的公园覆盖了多样的原生植被,为各类物种提供了多变的栖息地。
红丝带公园(图源:Turenscape)
红丝带由玻璃纤维制成,被设计为绿色植被和蓝色水域环境中的一个生动元素,随地形而弯曲,集木板路、照明和座椅于一体,夜晚会发出红色的光芒。
红丝带公园(图源:Turenscape)
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衢州体育公园,将整片大地艺术化,在城市中心营造出了形似火山群、镜湖的大地艺术景观,公园中的建筑打破了传统体育场凸显结构力量的形式,而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含蓄的美。
衢州体育公园(图源:MAD建筑事务所,摄影:CreatAR Images)
建筑被隐藏起来,立面消失,被绿植所覆盖,成为景观本身。
建筑师马岩松说:“我们想构建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大地艺术空间,去和天地,和浙江的山水自然对话,给现代城市中每一个奔波的人提供一个可漫游之境。”
衢州体育公园(图源:MAD建筑事务所,摄影:CreatAR Images)
成都公园城市的规划,提出了“公园城市实验室”的整体理念,邀请新锐建筑师加入,思考如何从“建筑学”与“公园城市”耦合的角度做出当代的设计反馈。
“运动者的小剧场”由亘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师首先塑造了公园的地形,然后对这个地形的局部进行覆盖,木制的屋顶随着地形起伏,容纳了球场、咖啡厅、游乐场等功能空间。这座建筑还有一个 “空的核心”,即公园绿地的延伸。
运动者的小剧场效果图(图源:亘建筑事务所)
“ROOF MARKET”由BUZZ庄子玉工作室设计,建筑师将建筑平面渐次下沉,局部拆分的建筑体量充分引入外部的水面、林木、人工观景台、自然岸线等元素,减少了建筑对环境的压迫感。
ROOF MARKET效果图(图源:BUZZ 庄子玉工作室)
众建筑设计的“CLOUD THEATER ”,拥有环形步道、中心内院、屋顶标识体、阶梯观景台、水景活动区、南侧演出广场、室内展厅、咖啡沙龙等多种功能分区,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活动体验,还创造了不同空间的互动形式,例如,人们可以顺着环形步道,前往屋顶的阶梯观景台,尽览公园美景。
CLOUD THEATER效果图(图源:众建筑)
03
碎片化的公园,才是打工人的真实需求
对于打工人来说,那些要坐很久的车才能到的郊野公园,还不如楼下一个小小的口袋公园。
一个个设计巧妙的口袋公园,是寸土寸金的城市中的点睛之笔,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岛屿,连在一起,就是一片绿洲,成为郊野公园的“平替”,成为一个短暂逃离生活压力的空间。
长2.4千米的hyperlane超线公园,是国内首个超线性空中立体商业公园,公园以景观设计为主,点阵装饰密布,变化多样,十分丰富,它们与植物完美搭配,也承担着区分功能区域的使命,有些流线型区域是座椅,有些则是喷泉水池,区别一目了然,又交融在一起。
成都hyperlane超线公园(图源:Archdaily)
上海新华路的口袋公园的前身,是一个违建被拆的小面馆,这个长22米,宽4米左右的狭长空间被改造成一个充满了无限可能的花园和展廊。
上海新华路口袋公园(图源:水石设计)
如果能将公园放在办公楼里,那么对打工人来说则更为贴心。
花园式办公最早兴起于美国硅谷,随后逐步成为大型科技公司的标配,从微软、苹果到国内的华为、阿里等,都纷纷将公司设在环境优美的花园式独栋办公楼里。
像是由NBBJ建筑公司设计的亚马逊西雅图总部,真正地把热带雨林搬进了办公室,办公楼里面种了4万多种植物。
亚马逊西雅图总部(图源:Archdaiiy)
大元建筑工场设计的海南能源交易大厦,设置有多层弯曲的阳台,密集种植着狂放的植物,这些植物从边缘溢出,给员工带来了平和和幸福感。为“螺旋”建筑外部露台选择的植物物种是抗风的,这是高层绿化的重要考虑因素。
海南能源交易大厦(图源:MLee Studio)
深圳金地威新软件科技园由贝聿铭建筑事务所操刀设计,高达67%的绿化覆盖率,让人们如同在公园里办公——下楼有树林草坪,楼上有露台花园,时刻都能被绿茵环绕。片刻休憩中,人们自由呼吸着,创意与想象力不断迸发。
深圳金地威新中心(图源:Gemdale Vissen Tower)
建设中的科大讯飞全球总部,一期办公组团预计将于2024年投入使用。园区整体将被打造为“公园中的总部”,对于城市来说,它首先是个大公园,其次才是在公园中建造总部。让工作、生活与自然场景交织,打造一个开放共享的城市公园。
科大讯飞全球总部整体规划鸟瞰(图源:line+建筑事务所)
结语
(图源:unsplash)
大大小小的公园,不是人们生活的点缀,而是必需品。
在公园闲逛的惬意时刻,是每个平凡而又努力的人无比珍贵的生活。
在城市里既要活得热烈,也要拥有诗和远方。
在你的城市,最美的公园在哪里呢?你又是如何被公园治愈的?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参考资料
《中国公园最多的城市,吊打北上广》(“网易数读”)
《新锐建筑师都在成都助力“公园城市”》(“一言一吾ITALK”)
《15个带有花园空间的景观办公室,供自由漫步的员工使用》(Archdaily)
好书推荐
《城市更新景观改造》
本书案例遍及世界各地,既有现代景观设计史上的经典项目,也有富有时代感的项目。基于城市更新的视角,借鉴国内外实践成果及图文并茂的分析方法,向读者展示出如何创造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的景观。书中内容分为8大部分,分别是小微空间(口袋公园)改造,社区花园改造,城市街区改造,菜市场改造,城市公园改造,桥底空间、架空层改造,旧厂房、仓库改造和滨水区、港口改造。
《生态都市主义》
本书没有拘泥于对城市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枯燥历史追溯和深究,而是放眼未来,用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了未来生态都市的各种可能途径和技术参考,而这种想象又是紧紧抓住生态都市的主线,建立在生态系统思想的基础上,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和价值所在。
《图解景观设计 100个经典植物配置》
本书遴选了100余个经典植物配置案例,通过图片、图纸、表格,对案例中的植物配置、植物种植间距、植物品种与规格进行了详尽的数据化解析。同时,对植物配置所营造的不同类型的空间进行不同维度的分类,并阐述不同植物配置对不同空间氛围营造所起的作用。另外,本书还附赠所收录的案例实景照片及手绘方案图,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实践资料。
《康复景观:疗愈花园设计》
康养景观本身并不能治病,但能通过各种设计细节给予患者与自然充分接触的机会,给患者体贴与关怀,从而愉悦身心,帮助患者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本书根据不同人群划分康养景观的类型,以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亚健康人士等不同需求的康复患者为对象设计章节,更有针对性,层次脉络清晰,配有实例展示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