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行情收官,大盘冲高回落的小阳线背后,资金的分歧已悄然显现。眼下市场焦点转向季报业绩与关税冲击的双重博弈——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主因正是市场对4月2日美国“对等关税”落地的恐慌。

不过昨天A股和港股双双走出探底回升,恒生指数在23000点附近获得支撑,神秘资金托底意图明显,这或许暗示着政策底已若隐若现。
散户4月操作需紧盯两个关键变量:一是正在披露的季报业绩,二是关税冲击的实质影响。
从历史数据看,4月历来是“业绩杀”高发期,特别是中小盘股面临证伪压力。例如近期新能源车板块,虽然比亚迪海外布局亮眼,但若关税加征导致出口成本上升,高增长预期可能打折。
而像宁德时代这类提前布局海外工厂的龙头企业,反而可能借机扩大市场份额。当前市场更愿为“确定性”买单,白酒、家电等消费板块的防御属性开始凸显。
关税风暴虽来势汹汹,但A股核心资产的韧性不容小觑。恒生指数10倍PE、沪深300指数12倍PE的估值洼地,叠加近4000亿南下资金持续流入,构成了港股的“安全垫”。
聪明的资金早已在布局——高盛建议围绕AI中后期受益者构建港股核心仓位,同时在A股挖掘消费和周期股的阿尔法机会。这种“港股抓科技、A股挖周期”的配置思路,或许能给散户带来启发。
个人认为,当前市场的恐慌更多是情绪宣泄。从资金流向看,国债逆回购利率维持低位,说明市场并不缺钱,缺的是信心。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业绩变脸股与关税敏感板块,比如高度依赖北美市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反而像医药、高端制造等内需主导、估值合理的领域,调整或是黄金坑。散户此时更应保持定力,用“业绩望远镜”过滤噪音,毕竟价值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昨天亚太市场一片惨绿,但A股和港股却像被无形的手托着,大盘指数和恒生指数午后硬是走出探底回升的架势。这种“抗跌体质”背后,既有神秘资金在3300点附近死守防线,也藏着四月行情的暗流涌动——毕竟全球资金都盯着4月2日关税这只“靴子”,现在多空双方就像在牌桌上互相试探底牌,谁都不敢轻易亮剑。
眼下市场最魔幻的莫过于满天飞的“小作文”。就像昨天盘中突然爆出“证券交易时间要缩短半小时”,吓得散户手忙脚乱,结果收盘就被官方光速打假。
这种戏码在弱势行情里特别常见,有些人专门挑市场情绪脆弱的时候放烟雾弹,就像魔术师用障眼法转移注意力——前脚刚传延长交易时间是大趋势,后脚就编出缩短半小时的鬼话,摆明了欺负散户信息差。
但咱们得看清门道:现在A股和港股能扛住全球暴跌,靠的可不是运气。恒生指数10倍PE、沪深300才12倍PE,这估值放在全球都是白菜价,更别说南下资金今年已经买了4000亿港股的便宜货。
神秘资金今天敢在3300点抄底,说明这个位置被认定是政策底,就像2022年4月那次破3000点后的暴力反弹,资金现在赌的就是关税落地后利空出尽。
四月开门红能不能来?关键看这两天的博弈。现在市场就像被压缩的弹簧——科技股里半导体业绩普遍超预期,算力板块今天已经有资金抢跑;消费股靠着季报确定性开始冒头;就连最怂的资金都跑去次新股和高股息里躲着。

这种分化恰恰说明,大资金在偷偷调仓换股:今天算力龙头杭钢股份能从深水区拉涨停,说明游资在押注超跌反弹;而茅台、美的这些大白马悄悄翻红,则是机构在打防守反击。
散户这时候最忌乱动。别看昨天探底回升好像企稳了,但昨晚美股要是再崩,明天还得考验3300点支撑。真想出手也得等周四关税消息落地,就像牌局里等对手先亮牌——要是利空出尽,科技股可能带头冲锋;要是关税加码,消费和医药这些内需板块反而安全。记住四月是业绩照妖镜,像新能源车这种受关税影响大的板块,得盯着宁德时代这些在海外有厂的龙头,别碰那些全靠国内补贴混日子的公司。
说到底,现在市场缺的不是钱,而是信心。国债逆回购利率趴在地板上,说明资金根本不慌,慌的是人心。那些靠小作文搅局的人,就像KTV里抢话筒的——唱得再响也成不了主角。咱们散户得学机构那套“望远镜策略”:季报窗口盯着ROE连续三年超15%的真龙头,关税风暴里找海外收入占比低于30%的硬茬子,别被日线级别的波动晃花了眼。记住四月行情从来都是结构性的,就像淘金热里卖铲子的永远稳赚,现在AI算力、半导体设备这些卖铲子的板块,反而比追风口更踏实。
原创不易,阅后点赞养成好习惯,点击关注,时间终将见证价值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