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持破碗的乞丐到金銮殿上的皇帝,天生异相的朱元璋有何玄机?

蓬蒿诗人 2022-07-21 16:31:54

这是朱元璋,是中国封建史上最为传奇的帝王。图中这幅奇怪的样貌是古代相术中标准的龙象,下颚与头顶连接的这块龙骨就是观象师们口中的“日角插天”。但是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与图中这份“龙象”有着天壤之别,因为他的一生传奇的连他自己都无法解释,所以就有很多人说他是“天命所归”,于是就慢慢衍生出来了这幅特殊的画像。朱元璋到底奇在哪里呢?他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1、少年经历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公元1328年10月出生在一个逃荒家庭。因为制度和知识匮乏的原因,朱元璋一家都没有什么正经姓名,比如爷爷叫做朱初一,父亲叫做朱五四,到了他这一代,大哥叫做朱重一,二哥叫做朱重二,他在家中排行第八,故为重八。朱元璋幼时家里甚是贫困,并且无法读书,曾为地主放牛赚取生活费。

公元1344年,淮北大旱,并且瘟疫横行,朱元璋的父、母、兄、姐先后去世,只留下了他与生病的二哥相依为命。这一年,朱元璋才15岁,两兄弟成天过着食不饱腹的生活。幸好当地村民看他可怜,就送给了他一块坟地,不然他的亲人都没有一个安葬之地。在后面回忆这段经历时,朱元璋感慨说道:“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埋葬完亲人后,朱元璋无地可去,不得已进入皇觉寺中当起了行童。就这样,朱元璋成为了一名僧人,总算能吃上一口饱饭了。但老天好似还要磨炼他一般,所以就算是这样普通的生活也并没有持续多久。在两个月后,寺庙内也没了存粮,于是方丈又遣散了所有僧人,而朱元璋则又一次失去了栖身之地。这个时期,朱元璋不禁感叹道:“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意思就是普天之下竟然没有我的一处容身之地,这是何等的凄凉!

此时的元朝皇宫内,元顺帝迷恋双修之法,在皇宫中修建了数百间房屋,然后召集了一大批僧人,帮助他在全国范围内搜刮生辰与之对应的家妇和美女。百姓的生活愈发的困苦,中原大地更是一片狼藉。于是在瘟疫之后,各地就开始接二连三地爆发起义。

2、参加红巾军起义

公元1352年,郭子兴拉起了一股不小的起义势力,驻扎在了濠州城内。这个郭子兴原本是定远县的土豪,父亲是一位占卜大师,起义后就成了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红巾军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势力,驻扎在濠州时,郭子仪的手下有一个叫做汤和的士兵,正好是朱元璋的发小,汤和写信邀请朱元璋参加起义。

朱元璋本来不想参加,但没想到有人把这封信传了出去。无奈之下,朱元璋就找到了一位奇人,并请他算了一卦,结果卦象显示说,不论是从这里逃走还是留下,都是死路一条,反而参加起义是唯一的一条生路。于是就这样,朱元璋投靠了郭子兴,加入了红巾军的起义。结合《御制皇陵碑》的记载来看,这个给朱元璋占卜的人一定存在,但真实身份至今未明。

朱元璋由于胆识过人,多次在战役中指挥有方,不久便成为了郭子兴身旁的一名亲兵。他也开始逐渐读书识字,学习兵法,并屡建奇功。郭子兴对他也很是欣赏,后来还将自己收养的女儿马氏嫁给了他(即后来的马皇后)。

获取到知识之后,也许是意识到自己的名字不够有文化,所以朱重八正式改名为朱元璋。其中的朱意为“诛”,元意为“元朝”,璋指的就是一种玉器,他将自己形容为持一柄宝剑,专门用来诛杀元朝的气运。

朱元璋自参加起义后,就一直日夜征战,抬头要抵抗元军的进攻,低头要当心起义军内部的争斗。郭子兴素来与其他濠州红巾军领袖如孙德崖、赵均用等人不和,屡有冲突。朱元璋不愿涉及到他们的争斗,故主动要求返回故乡招募新兵。在回乡的途中就拉拢了700多号人,其中就包括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发小,日后都是一等一的猛将。

自此之后,朱元璋边招募军队,边攻打元军的阵地,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用原先的24个人拉起了一股两万人的气势,然后南下攻占了滁州,成为他首个据点。同时也在攻占滁州期间,收获了李善长这个谋士,成为他一个重要的幕僚。

此时,郭子兴因为受到了其他主将的排挤,来到了滁州投靠朱元璋。由于朱元璋名义上仍是郭子兴的部下,又是自己的岳父,所以朱元璋二话不说就将这支纪律严明的滁州军队交予郭子兴。造化弄人,此时年仅26岁的朱元璋又回到了红巾军的阵营,不得不再次面对他们的内部争斗。

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逝,因为郭子兴是红巾军的地方领袖,所以身后之事要听从红巾军总领袖韩林儿的安排。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次子郭天舒为总元帅,任命他的小舅子张天佑为右副元帅,而朱元璋则为左副元帅。古代以右为尊,所以朱元璋这一次的调整暂时被管理层降级。他不甘心受制于韩林儿的掌控,但眼前韩林儿势力庞大,并且还有个虎视眈眈的元军,在一番思考之下,他决定驻扎在浙西,开始暗中继续实力。

3、南征北伐,最终建立大明王朝

在公元1360年,他请来了刘伯温,并制定出了“囤积粮食,各个击破”的策略。先是对战陈友谅,双方不管是在兵力、物资还是土地上,差距都在三倍以上,而且陈友谅还联合了其他势力,准备三面夹击朱元璋。但似乎就像是天命一样,双方在鄱阳湖交战时,朱元璋用一场大火就烧毁了陈友谅的铁索连舟,陈友谅也被中箭而亡。吞并了陈友谅的势力后,他又开始攻打坐拥浙江的张士诚,打败张士诚后,又花了三个月横扫福建,这次统一了整个江南。

到了公元1368年,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四方的势力皆被平定。朱元璋顺势在顺天府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可以说,朱元璋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南到北统一的封建帝王,在北伐开始的这天,他颁布了《谕中原檄》,并第一次喊出了“恢复中华”的口号。

反观历朝历代的起义者,虽然没有朱元璋这么低的出身,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底层民众,这些人大多都是在有了钱,有了地盘之后就开始肆意享乐。比如朱元璋统一江南后,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如同南宋一样的王朝,但是他却执意北伐,要挑战一下曾经的蒙古铁骑,这一次北伐,他先是收复了前朝丢失的云贵川地区,而后又收复了晚唐丢失了近500年的燕云地区,紧接着继续往北打下青海、西藏,一直追到了塞北,把曾经的蒙古铁骑又给打成了游牧部落。

另外还有明太祖实录中的一个记载:“上梦人以璧置于项,后遂成骨隆然。"就说在登基前夕,朱元璋的样貌突然发生了变化,在面部长出了一条”龙骨“,这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画像。虽然听起来魔幻,但哪还有什么比一个乞丐变成大一统皇帝更为魔幻的事呢?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