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千年精粹观古今之变辽宁省博物馆(六十五)

杖游说历史 2024-06-15 09:01:03

十八号展厅  古代院 辽宁 展(四)(一)

第一单元  铁骑帝国 契丹索迹 契丹族属东胡鲜卑族系,世居潢水(今西拉 木伦 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公元4世纪始见于史书记载,到唐末先后经历古八部、大贺氏和遥辇氏联盟三个时期。 公元916年,迭剌部夷离堇兼联盟军事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后改辽、大契丹、大辽)政权。辽朝极盛时期,疆域南据燕云,北至外兴安岭,东临日本海,西近阿尔泰山,是继匈奴、鲜卑、突厥、回鹘之后在北方兴起的又一个对中原产生巨大影响的游牧政权。 历史上, 辽宁地区是辽王朝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发现的大量辽代遗迹遗物,反映了契丹族曾经的辉煌和辽文化的独特魅力。

契丹族最初信奉崇尚自然的萨满教,建国之后逐渐信奉儒释道三教,并以佛教为主、儒教为用、道教为辅,佛教尤以圣宗、兴宗、道宗时期为盛,佛寺、佛塔遍布境内。佛教建筑继承唐代粗犷豪放的风格,又体现出草原民族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四方三进式的佛寺和八角实心的密檐塔。 辽宁 境内至今保存有辽代著名寺院奉国寺和诸多的佛塔,出土了大量的造像、佛画、刻经和法器等佛教艺术珍品。 辽金时期: 辽朝是以契丹族为主体的政权,其辖境内生活有契丹、汉、渤海、奚、女真、 室韦 、迪烈、阻卜、铁骊等族,在与中原地区各政权交往过程中,辽代统治者领略到以儒教为主体的汉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其主动吸收汉文化的治国理念,并与本民族的统治特点相结合,创造出因俗而治的北、南面官及四时捺钵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

契丹,又称辽,“契丹”一词原意为“镔铁”,象征着契丹人民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公元907年,契丹族分支迭剌部的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落后,于公元917年建立王朝,国号“契丹”。鼎盛时期,契丹的疆域十分广阔,其领土范围 东至 日本 海,西至 阿尔泰 山,北至 额尔古纳 河河外 兴安 岭地区,南至 河北 地区,号称“幅员万里”,与当时的中原北宋王朝形成南北对峙之势。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俘虏,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将耶律延禧降为海滨王,契丹王朝至此灭亡。值得一提的是,自耶律阿保机建国后的200多年里,曾多次改国号, 比如 938年改国号为“大辽”,983年又改国号为“大契丹”,1066年又改国号为“大辽”。

兴起于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在其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于公元1115年建立“大金”国,定都上京会宁府(今 哈尔滨 阿城)。后灭辽破北宋。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 北京 ),定名中都。1214年,金宣宗因受 蒙古 人所迫而迁都 南京 (今 开封 )。1234年,金朝灭亡。金朝统治时期,长期居住在辽宁大地上的女真、契丹、渤海、汉等民族成员,均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辽宁地区的民族融合。

辽代疆域全图

第一组  辽之统治 契丹族属东胡鲜卑族系,世居潢水(今西拉木河)和土河(今老哈河)流域,公元四世纪始见于史书记载,唐末经历古八部,大贺氏和遥辇氏联盟三个时期,公元916年,迭剌部夷离堇兼联盟军事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后改辽、大契丹、大辽)政权。辽朝极盛时期,疆域南据燕云、北至外兴安 岭、东临日本海、西近阿尔泰 山,是继匈奴、鲜卑、突厥、回鹘之后在北方兴起的又一个对中原产生巨大影响的游牧政权。历史上辽宁地区也是辽王朝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辽宁地区考古发掘出的大量出土文物及辽代遗址、遗物,反映了契丹族曾经的辉煌和辽文化的独特魅力。

契丹传说之青牛白马图

契丹溯源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段浪漫的传说,《契丹国志》中记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至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后属渐盛,分为八部。 这就是关于契丹族起源的青牛白马神话传说,《辽史•地理志》中也有相似的记载。大意为:骑白马顺着浮土河向东走的神人,与坐牛车顺着潢河走的天女,在木叶山这个地方彼此相遇相爱,结为夫妻后生下八个孩子。孩子们长大成家立业,各自后人逐渐兴旺,就分家为八个部落(传说对应“契丹古八部”)。

而《辽史•营卫志》中由另一段记载: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居松漠之间。今永州木叶山有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可敦并八子像在焉。潢水之西,土河之北,奇首可汗故壤也。 从人类学理性的角度出发,我们当然不能相信青牛白马、神人天女的存在,但神话传说大多是由真实事件通过浪漫手法演变而来,或许神人天女对应的是名叫“神人族”和“天女族”的两个古老部落,而青牛白马正好是这两个部落的图腾或者祭祀用品。这一浪漫神话传说中提到的几处地名值得关注,“浮土河(土河)”“潢河(潢水)”“ 永州 木叶山”,这是《辽史》中关于契丹族起源地的直接记载,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浮土河与潢河交汇地带的木叶山就是契丹族的起源地。

契丹人的前身 关于契丹人的祖先,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契丹人是匈奴的后裔,第二种观点认为契丹人是鲜卑宇文部的后裔,第三种观点认为契丹人是匈奴和鲜卑融合后形成的一个新民 族。有后代学者考证,契丹族信仰中的两大神山“木叶山”和“ 黑山 ”,都在鲜卑族祖地范围内,所以认为第二种观点更为合理,果真如此吗?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首先,在我国历史上,中原地区以外的北方和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游牧民族存在,随着地理分化与部落迁徙,这些游牧民族分化为匈奴(胡)、东胡等民族。

魏晋时期,鲜卑人不断南下与中原王朝交往、征战,并不断汉化,同时先后建立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以及一些小国,而且鲜卑族的分支柔然族还曾建立了强大的柔然汗国。但随着历史发展,南下的鲜卑人建立的政权逐一灭亡,直到隋唐时期,鲜卑族彻底没落。而此时,一群生活在鲜卑故地的游牧民族逐渐兴盛,它就是契丹族。 直到唐朝初年,为了提升部落自卫能力,新的契丹八部重新整合,并推举共同的部落联盟,成为“夷离堇”,由此,契丹人形成了部落联盟。

公元628年,契丹部落联盟中的大贺氏部落叛逃,率领部落投靠了唐朝,并向唐朝进贡,唐太宗李世民借此设置松漠都督府,并封大贺氏部落首领为都督,同时赐李姓,而契丹部落联盟的可汗由大贺氏部落的首领担任。公元696年,大贺氏首领李尽忠起兵造反,后来被唐朝剿灭杀死。从公元730年开始,契丹部落联盟的可汗不再由大贺氏部落的首领担任,改为由遥辇氏部落首领担任。公元906年,迭剌部落的耶律家族兴起,而且从耶律阿保机开始,契丹部落联盟的可汗都由耶律家族担任。

而耶律阿保机的人生理想就是像中原王朝一样建立世袭制的政权。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唐末年间耶律阿保机先后统一了契丹各部落,同时这段时期中原地区战乱不断,北方的汉人为了躲避战乱,很多人都迁移到了契丹部落的领域,耶律阿保机积极地接纳这些逃难而来的汉人,并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以及农耕、纺织、冶金等技术,使契丹人的生产技术有了本质飞跃,最终建立了契丹政权,开启了契丹族两百余年的辉煌历史。

契丹文铜印

鸱吻

契丹文铜鱼符‘(正面) 契丹文铜鱼符(背面)

“契丹文铜鱼符”,长6.6厘米,宽2.2厘米,厚0.1厘米,属于辽代时期文物。 契丹文铜鱼符为左半,背部有鳞纹鎏金,顶穿孔,内有“同”凸字,下部分写有契丹文,释读为“天云军详稳”。虽有残破但依然可见原有的鎏金闪闪发光,十分精美。鱼符与虎符一样,是 中国 古代调兵遣将时的凭信之物。始于隋,先是木质,唐代改成铜鱼符,沿用到辽代。《辽史》 记载,太祖作金鱼符七枚,“鱼符右半留京,左半授以将领”,有事“以左半先授将领,使者持右半”,“合,则以调发军马”。

鸱吻( 北票 辽墓出土)

0 阅读:0

杖游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