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为什么会有医生苦劝患者不做核磁共振检查?主任说出实情

三秦的备忘录 2025-01-26 17:46:38

资料来源:

[1]朱丽娜.女科学家“起步虽慢后来居上”联合疗法是治疗肝癌的必然趋势[N].21世纪经济报道,2024-12-25(009).

[2]李倩,廖蔚,戢兰蝶,等.基于深度学习的MRI图像自动分割技术在胎盘植入性疾病预测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4,21(06):120-123.

[3]杨红.肺部肿瘤X线影像、CT扫描、核磁共振、纤支镜检及病理学联合检查对照分析[C]//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医学护理创新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智慧医学篇).四川省德昌县人民医院;,2024:3.

在现代医学领域,核磁共振(MRI)检查以其高分辨率和无辐射的特点,成为诊断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利用磁场和射频波,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捕捉其释放的信号,形成详尽的身体内部结构图像,有助于医生精准判断病情。然而,并不是每位患者都适合进行这项检查,有时医生会苦口婆心地劝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2021年,38岁的李伟是一位浙江的IT从业者,年纪轻轻的他早就上升为了项目经理。工作的压力也随之而来。IT行业的快节奏生活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得他经常性的加班熬夜。为了赶项目进度,他几乎住在了公司,一日三餐大多依赖于高油高盐的快餐。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让他的健康早已亮起了红灯。

2021年3月,李伟有意识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状况。他发现自己在晚上睡觉时,会偶尔出现右上腹的隐痛,但这种疼痛并不强烈,就像是一只小小的蚂蚁轻轻地咬了一下,而且持续的时间很短,通常只有几秒钟。他以为是自己最近上班时坐姿不正确,压迫到了腹部的某个部位。所以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

但随之而来的并不是好转,反而越发严重了些。4月份,浙江的天气开始炎热起来,可口的美食似乎也失去了他的“宠溺”。他对油腻的食物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兴趣,看到以前喜欢吃的红烧肉、回锅肉等,会觉得有些恶心。但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最近吃外卖吃多了,口味有些改变。他的家人注意到他的这些变化,劝他去医院检查一下,但他总是笑着说:“我没事,就是最近工作太忙了,等忙完这阵儿再说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了6月17日,李伟在一次项目会议中突然感到腹部一阵疼痛,恶心的感觉也随之而来。他强忍着不适,坚持完成了会议,会后他匆匆的向上级请了假,去到药店买了些止痛药服下。这次疼痛虽然暂时缓解了,但李伟的心中却升起了一丝不安。回到家中,向妻子说了这件事,妻子满脸的担忧,在妻子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决定去医院检查检查。

在医院里,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后,为他进行了一些常规检查,包括肝功能、血常规、腹部超声等。检查结果显示,他的肝功能有一些异常,谷丙转氨酶为80 U/L,谷草转氨酶 60 U/L,只是轻度升高,其他指标并没有太大问题。腹部超声检查也未发现明显的占位性病变。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他可能是患有轻度的肝炎,建议他注意休息,调整饮食,并开了一些保肝药物。

听到这个诊断结果,李伟松了一口气,但内心的担忧并没有完全消失。医生告诉他,肝炎的发生往往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肝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如果不加以治疗,会发展为不可逆的后果,以后要注意改变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积极进行干预才行。

听到医生的科普,李伟这才引起重视。拿着医生开的药,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决定从现在开始改变。他向公司请了长假,安心在家养病,规律的作息,每天早早的就上床睡觉了。烟酒都很少再碰了,有空还会去健身房锻炼身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他的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腹痛的症状也有所缓解,复查时肝功能也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然而,好景不长。2022年年初。李伟开车带着家人出去玩儿的时候,发现自己踩油门的脚有些发软,以为时自己开车太久了,便停在路边休息一下,但这种疲惫感并没有消失,反而却逐渐严重,这不得不使他取消这次游玩。此时,李伟的心中不免有些担忧,但由于平常吃着药,加上锻炼,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几天后,他又开始频繁地出现肝区疼痛,食欲也有所减退,他发现自己出现了黄疸,皮肤、巩膜都染上了黄色,尿液也变得深黄。这一系列的变化让他终于感到了恐慌,他明白,这绝非简单的肝炎所能解释。他迫切地想要了解自己的病情进展,于是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检查手段,希望找到一种能够准确判断病情情况的方法。

在搜索过程中,李伟了解到了核磁共振(MRI)检查。他了解到,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内部结构,对于判断肝脏的病情、大小和形态具有极高的准确性。这让他看到了希望,认为MRI检查能够帮助他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于是,李伟满怀希望地来到医院,要求医生给他安排MRI检查。然而,医生却拒绝了他的请求。医生告诉他,虽然MRI检查在诊断肝脏疾病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但并非所有肝病患者都适合进行这项检查。李伟感到非常惊讶和不解,他不明白为什么医生不让他做这个检查。他认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而且这个检查可能对他的诊断非常重要。他开始和医生争论,情绪非常激动。

就在这时主任从旁边经过,发现诊室的异常后,他连忙上前询问具体情况。李伟一看是个有资历的医生,他不禁喜上眉梢,心想这个医生肯定可以帮他开。可是没想到,主任竟然也拒绝了他,并且表示:“张先生,你可不能冤枉医生对你的好心啊,你只看到了核磁共振检查的优点,可它的缺点你却一样都没有注意到,这三点你了解下,你觉得你还适合做核磁共振检查么?”

一、检查费用高昂

在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下患上肝病后,李伟不仅面临着疾病治疗的费用,还需要承担日常生活的开支。一次核磁共振检查的费用可能高达数千元。他需要权衡这笔费用是否值得,毕竟后续的治疗费用同样是未知数。而且,在疾病尚未确诊的初期,患者往往不确定是否需要如此昂贵的检查来明确病情。在经济压力下,李伟可能会优先选择相对便宜的检查项目,如肝功能检查、腹部超声等,这些检查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核磁共振精准,但在初步筛查和病情监测方面也能提供一定的信息。

二、身体状况特殊存在检查风险

李伟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身体已经处于较为疲惫的状态,并且可能存在一些其他的基础疾病。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可能会带来额外的风险。在进入狭小的核磁共振检查舱时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和不适,这可能会导致检查无法顺利进行,甚至可能引发他的身体应激反应,进一步加重病情。而且,他的肝脏功能已经受损,身体的代谢和调节能力下降。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时,需要患者保持一定的体位和长时间的静止状态,对于身体虚弱的他来说可能难以做到。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因为身体不适而移动,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导致需要重新检查,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费用。

三、造影剂使用的潜在风险与不适

在某些情况下,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可能需要使用造影剂来增强图像的清晰度,以便更好地观察肝脏的病变情况。然而,造影剂的使用并非毫无风险。对于李伟这样的肝病患者来说,他的肝脏代谢功能已经受损,对造影剂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可能会降低。这就增加了造影剂在体内残留的风险,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而且,造影剂的注射过程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如注射部位的疼痛、肿胀等。相比之下,如果其他检查方法能够在不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患者往往会倾向于选择这些相对安全和便捷的检查方式,而不是冒险使用造影剂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总之,李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医患双方在面对疾病时的共同努力和成长。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健康问题时,要保持理性和冷静的态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同时,也要珍惜现在的每一天,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注:《回顾:为什么会有医生苦劝患者不做核磁共振检查?主任说出实情》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