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量不对保胎白费!顶刊文献证实这或许才是阿司匹林最佳保胎剂量

郑文谈育儿 2025-04-17 13:24:50

阿司匹林是我们圈子最熟悉的保胎药,除了预防早孕期免疫性胎停引发的流产外,它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那就是预防可能会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子痫前期。

综合各国指南,对于预防子痫一般用药剂量为孕16周前,每天用药75-100毫克,一直用药直到孕晚期。

但是在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很多研究认为阿司匹林没有预防作用。

比如北大第一医院杨慧霞教授团队的随机对照试验认为每天服用100mg阿司匹林到孕34周并没有降低子痫发病率。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直到我看到了《美国妇产科杂志》的这篇代表科研最高等级的随机对照研究。

01一项开放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这项研究选取的患者妊娠孕周为12-20周,BMI≥30(注意这是孕期BMI),这些患者至少有三个子痫前期高风险中的一个。

既往有子痫前期病史、当前妊娠为I期高血压,收缩压≥130或舒张压≥80、妊娠前糖尿病或孕早期被诊断妊娠糖尿病。

上面这些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每天162毫克或81毫克阿司匹林,直到分娩。

在这个研究中,研究者排除了多胎妊娠、已知的主要胎儿异常、癫痫发作障碍、基线蛋白尿、因其他适应症而服用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禁忌症。

最终110人被随机分到162毫克阿司匹林组,110人被分配到81毫克阿司匹林组,从孕12-20周开始服药至分娩。

结果发现,162毫克组被诊断子痫前期的比例为35%(37/107人),81毫克组被诊断为子痫前期的有40%(41/102人)

综合以上,研究者认为162毫克组的子痫前期风险可降低12%,后验概率显示78%的可能性更有效。

这个后验概率可能姐妹们不懂,就是在已知的新证据或数据后,对某个事件发生概率的更新估计.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已有的信息,证实某个猜测成立的可能性有多大。

比如,你听到家里的狗在门口汪汪叫,你想知道它是因为有陌生人来还是因为饿了。

根据经验,狗狗因陌生人叫的概率是60%,饿的概率是40%。

于是你走过去看,发现门外没有人,但是食盆是空的,结合这两个新证据,狗狗因为饿而叫的概率会上升到80%(即使先验概率只有40%)。

所以,即便随机对照认为162毫克组风险降低12%,但是结合已知的新证据后,研究者通过贝叶斯分析计算得到的新的概率预估。

也就是说,162毫克阿司匹林对高危子痫前期患者有78%的概率更有效,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研究来验证。

两组患者其他严重并发症如早产、出血等无差异,这说明162毫克在安全性上没有增加母婴风险。

这可能会推动未来指南的调整,尤其是针对有高危因素的肥胖人群阿司匹林用量的建议。

02阿司匹林剂量争议由来已久

上面的研究并不是学界对阿司匹林用药剂量的第一次提起争议,争议的由来也是因为临床试验效果的不一致。

早产型子痫前期是子痫前期最危险的一个类别,有研究针对不同剂量(75-81毫克与150-162毫克)阿司匹林预防早产型子痫前期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综合分析。

研究者搜索了近40年的研究,共纳入四项随机对照试验,共552名参与者,meta分析显示:

高剂量组(150-162毫克)的早产型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降低,风险降低约2/3。

两种剂量对足月型的子痫前期预防效果差不多,实际上足月型子痫前期对母婴来说风险不大。

对于重度子痫前期的预防,高剂量组重度子痫前期风险降低约77%。

也就是说,孕早期用高剂量阿司匹林(150-162毫克/天)可能更有效预防早产型以及重度子痫前期,对其他类型子痫前期效果有限。

注意,这个研究并没有规定孕妇的BMI,也就是说无论孕妇是什么体重,可能大剂量使用都比小剂量要更能有效预防早产型以及重度的子痫前期。

另外,还有单中心的回顾性病例研究,将在本中心产检的患者分为三组,一组在81毫克阿司匹林子痫前期预防方案下治疗,一组在162毫克方案下治疗。

在3,597名患者中,2,266名(63%)属于无阿司匹林组,944名(26%)属于81毫克组,387名(11%)属于162毫克组。

主要比较两组间子痫前期和继发性结果的发病率,还评估传统上与使用阿司匹林相关的临床副作用。

结果发现,与81毫克组(14.2%)相比,162毫克组(10.1%,赔率,0.68;95%置信区间,0.46-0.99)的子痫前期发病率明显较低。

无阿司匹林组和81毫克组的子痫前期发病率相同。

副作用方面,新生儿产后出血、产后血肿和心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在162和81毫克组的患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这项观察发现,在用162毫克阿司匹林预防子痫预防的高危患者中,子痫前期的发生率明显较低,高剂量的出血并发症没有出现。

这足以说明,高剂量阿司匹林从疗效上看是显著的,从副作用上来看和低剂量比是没有差异的。

注意,这个研究也没有设定患者是否肥胖这一限制,同样说明即便患者没有肥胖现象,高剂量阿司匹林还是比低剂量更能预防子痫前期。

03阿司匹林效用需“量体裁衣”

其实阿司匹林作为保胎药的研究也就最近这二十多年,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血管药已经超百年,可能其他领域的研究对保胎领域使用阿司匹林有借鉴意义。

比如,顶刊《柳叶刀》早就提示它的疗效可能和体重有关系。

研究发现,每日服用75~100 mg的低剂量,只对体重低于70 kg的人能起到预防心血管事件的作用,对于体重≥70 kg的80%的男性和近50%的女性却如水浇石。

研究者发现,随着体重的增加,给予更高的治疗剂量对于超重的病人是起效的。

此外,研究还发现,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脏性猝死和癌症方面,使用剂量也存在体重依赖性。

低剂量阿司匹林在体重≥70 kg防癌作用也“消失”。

研究者强调,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或癌症,剂量来个“一刀切”是不恰当的。

而是需要根据体重来“量体裁衣”的,否则剂量相对于体重低则无效,相对于体重高则过量。

所以,阿司匹林用药剂量需要根据体重调整早有跨专业的研究,所以保胎调整应该是更科学的用药。

04这些姐妹你们需要提起注意

写到三分之二想起来还没告诉姐妹们哪些人群最需要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

我知道很多科普已经说过这个问题,但我还想再说一遍,但和一般的科普不同。

一般科普只会给你列出一系列人群,并没有再去做细分,基本大家看到那个人群列表认为几乎所有孕妇都高危,这是不对的。

结合卫生经济学的考虑,采用危险因素分层方法有助于快速遴选出高危孕妇更科学,目前全球比较公认,我国最新指南也采纳的危险因素分层方式如下:

高风险人群(满足以下任意一项)

既往妊娠子痫前期病史、慢性高血压、多胎妊娠、妊娠前糖尿病、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嗯基本我们圈子姐妹都是高危没跑了。

中风险人群(至少满足以下两项)

初产妇、肥胖(BMI≥30)、孕妇本人的子痫前期家族史、黑人、贫困低收入、年龄≥35岁、体外受精怀孕、个人史(低出生体重、早产、既往不良妊娠结局、妊娠间隔超10年)

所以,如果您属于高危人群,这篇文章就需要您重点关注,尤其是体重还比较高的,更应该引起重视。

05上面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

现在在子痫前期的防控领域大家也注意到了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基于我们找到的文献,可能对于肥胖患者高剂量更有效。

另外的研究甚至并没有区分患者的胖瘦,但是还是发现高剂量给药对预防子痫前期比低剂量有效。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低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子痫前期没有效果,如果达到效果必须增加药量,而肥胖患者可能药量增加会更多?

当然,目前还没有研究能证实这些,这只是基于我对现在查到的文献的一个合理推测。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阿司匹林有体重剂量依赖,对于子痫前期预防阿司匹林也可能有剂量体重依赖,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早孕保胎的阿司匹林用药。

对于早孕期需要保胎的姐妹来说,每天75mg的预防剂量阿司匹林到底是否合适呢?

很多姐妹用药了还是保胎失败,是否因为体重导致疗效不佳呢,希望未来能看到这方面的分析。

阿司匹林可能我们圈子每个姐妹都要用到,我们很熟悉,但可能又没那么熟悉,它的一些研究对我们来说非常关键。

也许我们用药效果不好,并不是因为我们对病因的查找出现了错误,可能只是因为用药剂量没有达标。

很多时候保胎的治疗很像盲人摸象,我们以为已经非常了解的事情,新的研究新的发现又给我们带来震撼。

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学习多了解,紧跟前沿学术,让科技助力我们更好抱娃!

全文完!现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转发就是一份担当,希望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如果您能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就会让更多孕育困难的小家庭受益,谢谢您!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本账号不做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公众号

永远在意真实数据和文献论证

抱娃路上,我愿意陪你一起走过最无助的岁月

——THE END——

参考文献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low-dose aspi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reeclampsia in women at high risk in China. Am J Obstet Gynecol. 2022 Feb;226(2):251.e1-251.e12. doi: 10.1016/j.ajog.2021.08.004. Epub 2021 Aug 10.

Aspirin 162 mg vs 81 mg for preeclampsia prophylaxis in high-risk obese individuals: a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open-label randomized trial (ASPREO). Am J Obstet Gynecol. 2025 Mar;232(3):315.e1-315.e8. doi: 10.1016/j.ajog.2024.06.038. Epub 2024 Jul 6.

Comparing aspirin 75 to 81 mg vs 150 to 162 mg for prevention of preterm preeclampsi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Obstet Gynecol MFM. 2023 Jul;5(7):101000. doi: 10.1016/j.ajogmf.2023.101000. Epub 2023 May 4.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spirin 162 mg for Preeclampsia Prophylaxis in High-Risk Patients. Am J Perinatol. 2024 May;41(S 01):e2410-e2417. doi: 10.1055/s-0043-1771260. Epub 2023 Jul 29.

Effects of aspirin on risks of vascular events and cancer according to bodyweight and dos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2018 Aug 4;392(10145):387-399. doi: 10.1016/S0140-6736(18)31133-4. Epub 2018 Jul 17.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0,55(4):227-238. DOI:10.3760/cma.j.cn112141-20200114-00039.

0 阅读:69

郑文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