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年轻十岁还厉害!没想到这个补剂对高龄生育更有效!多文献力荐

郑文谈育儿 2025-04-11 13:26:33

维生素D我们科普过很多次,也说过它对生育的改善作用,但是我发现针对这个补充剂文献平台相互矛盾的结论也有不少。

比如宋苏等的研究就发现,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与充足组相比,试管移植的妊娠结局没有明显差异。

当然,和上面结论相反的研究也很多,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同一个补充剂,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论?

圈姐最近发现的一个文献研究,貌似可以解释这种差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维D缺乏对怀孕率影响因年龄而不同

之前的小样本研究认为维生素D的血清和卵泡液水平密切相关,血清和卵泡液中维D水平高的女性在试管中更可能实现临床怀孕。

翻看文献,我们也可以看到维生素D水平和试管结果之间关联已经被广泛研究,尽管结果相互矛盾,但是大多数研究都认为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果。

2022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多囊女性子宫内膜HOXA10(内膜容受性标志物)和维生素D水平之间存在关系,循环维D水平会影响子宫内膜HOXA10基因表达,从而影响容受性。

基于以上现有的文献,研究者针对第一次接受试管婴儿的不孕不育女性进行了研究,共有1459名接受激动剂方案治疗的患者被纳入。

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和维生素D充足组分别有429名、726名和274名患者。

为了比较三组的体外受精实验室结果和临床妊娠结果,所有患者又被分为年轻(<35岁)和高龄(≥35岁)组。

结果发现,不管患者年龄如何,实验室结果(取卵数量、成熟卵子数量、高质量胚胎数量以及可移植胚胎数量)在三组之间都是相似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不同的维生素D水平对卵子质量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但是,就临床妊娠率来看,补充维生素D女性的植入率和临床怀孕率往往高于年轻组中缺乏组和不足组,但是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也就是说对于年轻组来讲,维生素D充足可能会提高植入率和临床怀孕率,但是这种改善效果比较一般。

但是,对于高龄组来说,维D缺乏、维D不足和维D充足组临床怀孕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

研究者又使用了单变量对临床怀孕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无论患者年龄如何,女性年龄、子宫内膜厚度、优质胚胎数量和移植胚胎数量都与临床妊娠状况有关。

但是在年轻患者中,调整共同的基础因素之后,只有女性年龄、子宫内膜厚度、优质胚胎数量和移植胚胎数量是临床怀孕的风险因素。

维生素D水平不是怀孕结果的预测因素。

在高龄女性中,根据单变量逻辑回归分析,维D状态与临床怀孕状态显著相关。

在调整多变量回归模型中的共同基础因素后,维D状态和怀孕结果之间的关系依然没有改变。

针对子宫内膜的分析发现,对于年轻女性来说,与维生素D充足女性相比,HOXA10(内膜容受性标志物)仅在维生素D缺乏组显著降低,不足组女性中没有降低。

也就是说,对于年轻女性,如果仅仅是维生素D不足,可能并不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

然而在高龄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HOXA10水平和维生素D充足组相比,水平明显下降。

也就是说,对于高龄女性,无论是维生素D不足还是缺乏,都明显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发现,与其说维生素D水平影响卵子质量,不如说维生素D水平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

更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在高龄女性中更加明显。

高龄女性如果仅仅希望通过维生素D来改善卵子质量,恐怕不太现实,但是它对内膜容受性的改善还是比较明显的。

02维D缺乏是胚染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

高龄生育最担心什么?胚染异常肯定是最需要考虑的因素.

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教授团队发现,胚染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除了高龄之外,维生素D缺乏是另外一个独立风险因素。

曹云霞团队选择315例早期自然流产并进行绒毛染色体检测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异常组(165例)和正常组(150例)。

回顾分析及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水平的差异。

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较,异常组男性年龄、女方民族、学历、职业、生活史、生育史、既往病史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BMI、血清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以及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正常组相比,异常组女方年龄、妊娠方式、血清维D水平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方高龄、维生素D缺乏是胚胎染色体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低血清的维生素D水平是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的独立风险因素,但是目前母体血清维生素D在胚胎染色体异常中的风险机制还不太明确。

所以,如果您是高龄备孕,无论是从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角度,还是从减少胚染异常的角度,补充维生素D都是必须且必要的。

03维D补充或可逆转男性生殖年龄

流行病学显示,在北京某社区24-97岁男性人群中,维D不足或者缺乏的比例为88%,在上海地区20-89岁男性人群中,维D缺乏或不足比例为84%。

由此可见,男性维D不足或缺乏是一个从来没有被足够重视的常见临床问题。

基础研究显示,维D缺乏可导致小鼠睾丸发育障碍和精子发育异常,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们来看研究。

我们来看北医三院的一项动物研究,小鼠起始干预周龄为8周,这时它们已经性成熟,睾丸发育完善,所以各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这些小鼠随机分为四组,中年VD缺乏组、中年常规VD组、中年补充VD组、年轻常规VD组(每组7只)。

前3组小鼠8~28周龄分别给予VD缺乏、常规含量、高于常规含量的饲料(VD含量分别为<100、1 000及1 500 U/kg饲料)喂养,后一组小鼠持续采用VD常规含量的饲料喂养至8周龄。

然后研究人员检测小鼠的维生素D水平和精液各项参数。

结果发现,中年补充VD组小鼠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小鼠,中年常规VD组和年轻常规VD组的血清25OHD水平显著高于中年VD缺乏组。

从生殖器官重量来看,各组间小鼠的睾丸和附睾的平均重量未见显著性差异。

从精液常规来看,与中年常规VD组、中年VD缺乏组相比,中年补充VD组小鼠的精子活动率和前向运动速度显著升高,达到接近年轻常规VD组小鼠的水平。

总之,对于高龄生育来说,补充维生素D无疑来说是很关键的,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都能显著提升生育力。

全文完!现在流量为王的年代,围观也是一份力量,转发就是一份担当,希望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如果您能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就会让更多孕育困难的小家庭受益,谢谢您!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本账号不做任何形式的营销推广,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公众号

永远在意真实数据和文献论证

抱娃路上,我愿意陪你一起走过最无助的岁月

——THE END——

参考文献

宋苏,苏萍,邹敏,等. 补充维生素D与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周期结局关系的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2,14(2):60-64. DOI:10.3969/j.issn.1674-4020.2022.02.14.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in IV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 Front Endocrinol (Lausanne). 2025 Jan 3;15:1485238. doi: 10.3389/fendo.2024.1485238.

张哲慧,薛吟霜,何英明,等. 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2,57(3):443-448. DOI:10.19405/j.cnki.issn1000-1492.2022.03.020.

刘国强,魏蕊,杨进,等. 补充维生素D对中年雄性小鼠精子活力的影响[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42(3):170-173,183. DOI:10.3760/cma.j.cn121383-20210206-02014.

0 阅读:22

郑文谈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