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报告:APM行业,AI加持下的创新运维模式

报告研读 2023-12-13 08:33:31

报告出品方: 东方财富证券

以下为报告原文节选

------

1.IT 运维模式快速迭代,APM 领域蓬勃发展

1.1.ITOM 行业:由传统运维向 AIOps 过渡

1.1.1.ITOM 定义

IT 运维管理(ITOM: IT Operations Monitoring)是指采用专业的信息技术和方法,对软硬件环境、网络、应用系统及运维服务流程等进行综合管理,其目的是保障系统与网络的可用性、安全性和业务的持续性。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日渐庞杂的数字化业务使得企业对 IT 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有效的实施 IT 运维管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可为企业高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现代的 ITOM 软件是由一系列套件组成的复杂软件生态体系。Gartner 将ITOM 工具分为三大领域,分别是监控类、管理类以及自动化类(又称为 IT 运维的“监”、“管”、“控”)。其中,监控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已超过 40%,而监控类产品中,应用性能管理(APM: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产品又较为重要,Gartner 自 2012 年起已将 APM 作为独立的细分行业进行市场分析和调研。

1.1.2.ITOM 行业发展历程

运维技术的迭代经历了人工运维、自动化运维(DevOps)和智能运维(AIOps)三个阶段。早期的 IT 运维工作大部分是由运维人员手工完成,这种运维模式不仅低效,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利用工具来实现大规模和批量化的自动化IT 运维,能极大地减少了人力成本,降低了操作风险,提高了运维效率。但是自动化运维的本质依然是人与自动化工具相结合的运维模式,受限于人类自身的生理极限以及认识的局限,无法持续地面向大规模、高复杂性的系统提供高质量的运维服务。

智能运维是将人工智能科技融入运维系统,最早由 Gartner 提出,以大数据和机器学习为基础,从多种数据源中采集海量数据(包括日志、业务数据、系统数据等)进行实时或离线分析,通过主动性、人性化和动态可视化,增强传统运维的能力。智能运维能快速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并得出有效的运维决策,执行自动化脚本以实现对系统的整体运维,能有效运维大规模系统,解决传统技术系统运维模式的面临的难题。当前主流运维技术已从自动化运维向智能运维发展。

1.2.APM 行业:SaaS 催生云平台提供监控新模式

1.2.1.APM 定义

作为 ITOM 的重要分支,APM 软件主要通过监测、诊断和分析复杂软件及应用程序的性能问题来保障其良好稳定运行,产品可供 IT 运维人员、开发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和前端业务人员等不同角色使用。一款优异的 APM 产品应可以对企业所有应用(网页、APP、服务器等)进行实时、全栈式(IT 系统架构的体验层、业务层、服务层、进程层、系统层等)、全生命周期(开发、测试和运营)的监控和管理,可以追踪、分析每一位用户每一次访问时的系统运行情况。

新一代 AI 加持下的 APM 产品还可在系统发生性能问题时自动定位问题代码,帮助运维人员快速排障。

1.2.2.APM 行业发展历程

IT 运维市场向智能运维发展。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使得 IT 系统高度碎片化,云计算技术使得 IT 系统高度动态化,数字化转型激发全球信息量暴增。随着 5G 和物联网的普及,SaaS 催生通过云平台提供应用监测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全球 IT 运维市场向智能运维过渡。

自 2005 年起,北美市场相继诞生了 New Relic、AppDynamics、Dynatrace等专注于 APM 产品与服务的专业厂商,中国紧随其后,也先后涌现了博睿数据、飞思达科技、基调网络、蓝海讯通、云智慧等行业先行者。但由于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进程较短,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起步稍晚,中国应用性能管理市场的行业渗透度与北美市场相比相对落后,因此中国应用性能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尚未达到北美行业的发展水平。但未来随着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的飞速发展,以及在 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领域的不断赶超,中国应用性能管理行业的下游需求日趋强烈,将迎来蓬勃的发展势头。

2.APM 行业规模及驱动因素

2.1.APM 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

全球 APM 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根据博睿数据招股书显示,2010-2018 年全球 APM 市场由 17.2 亿美元增长至 38.1 亿美元,CAGR 约为 10.5%。根据 2023年 7 月 Gartner 预测,全球 APM 市场 2026 年的市场规模约为 84 亿美元,2020-2026 年 CAGR 为 8.6%。

根据 Gartner 发布的《2023 Gartner 应用性能监控与可观测魔力象限》,其横坐标从市场理解、产品战略、商业模式、创新能力等维度评价企业的前瞻性,纵坐标从产品服务、市场响应/记录、客户体验等维度评价企业的执行能力。APM 市场的领导者(Leaders)包括 Dynatrace、Datadog、New Relic、Splunk、Honeycomb,在前瞻性和执行力层面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而 Amazon、Cisco、Microsoft、IBM 等老牌企业处于挑战者(Challengers)的地位,在执行力层面仍有较大差距。

相比全球 APM 市场,中国 APM 市场尚是蓝海市场,起步较晚,但于过去数年间迅速发展,增速显著。根据 Frost & Sullivan 统计,2010-2015 年中国APM 市场规模由 1.16 亿元增加至 6.72 亿元,CAGR 约为 42.0%。2020 年市场规模达 53.53 亿元,2016-2020 年 CAGR 约为 52.1%。据 Research and Markets预测,2030年中国APM市场规模将达到21亿美元,2022-2030年CAGR为14.9%。

根据 IDC 发布的《中国 IT 统一运维软件产品市场跟踪报告,2022H2》,2022下半年中国 APM 市场环比增长近 10%。博睿数据以 18.28%的市场份额蝉联 APM应用性能监控市场份额第一。

2.2.需求侧:AIGC+5G+信息安全带动 APM 需求逐渐释放

2.2.1.AIGC 场景下算力需求提升,服务器端云监控价值凸显

AIGC 时代下算力需求大幅提升。AI 大模型对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使得具有更高配置的 AI 服务器成为 AIGC 算力的主要载体。相比于传统服务器,AI 服务器的计算、存储以及网络传输能力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例如,NVIDIA DGX A100 服务器 8 个 GPU+2 个 CPU 的配置远高于传统服务器 1-2 个 CPU 的配置。智算中心作为提供算力资源的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其算力机组以 AI 训练服务器和 AI 推理服务器为主。随着大模型训练阶段完成,未来 AI 服务器的主要需求将向推理侧转移。根据 IDC 的预测,到 2026 年,AIGC 的算力 62.2%将作用于模型推理。

训练和计算任务上云成为趋势,云端数据安全和监控的重要性凸显。随着公共算力平台的普及,训练和计算任务上云成为大趋势,云端数据安全和监控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云监控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针对弹性云服务器、带宽等资源的立体化监控平台,使用户可以全面了解云上的资源使用情况、业务的运行状况,并及时收到异常告警做出反应,保证业务顺畅运行。

例如华为云监控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使用场景。用户开通了云监控服务支持的云服务后,即可方便地在云监控 Console 页面查看云产品运行状态和相关指标数据,并对监控项创建告警规则。同时,通过监控 ECS 或 BMS 的 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等基础指标,确保 ECS 或 BMS 的正常使用,避免因为对资源的过度使用造成业务无法正常运行。此外,云监控服务可以根据用户创建的告警规则,在监控数据达到告警策略时及时向用户发送告警信息。

新华三云安全方案着重提出“安全即服务”的理念,通过安全云管理平台(SecCloud OMP),构建“云安全商店”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要。如边界隔离、入侵防御、通信加密、服务器防护等覆盖 IaaS 层安全需求,数据库审计、运维审计、漏洞管理等覆盖 PaaS 层安全需求,应用监控、Web 防护、应用加速等可覆盖 SaaS 层安全需求,安全服务组件可按需选择、灵活分配、自动部署,并实现弹性扩展。同时,增加运维、运营视角,实现云内安全的可视化和云安全资源的分配管理。

2.2.2.5G 发展推进物联网快速增长,APM 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

5G 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具备更高速率、更低时延和更大用户连接能力等显著特征,不仅能满足人与人的通信,还能满足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实现万物互联。2019 年 6 月 6 日,国家工信部向中国电信等四家运营商发放 5G 商用牌照,中国正式开启 5G 商用进程。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 2023 年 7 月末,中国 5G 基站总数达 305.5 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 26.9%。

5G 网络规模化布局刺激物联网产业飞速发展,各行业物联网相关应用也将大量涌现,并延伸到物流仓储、智能调度、运输检测等全产业链,诞生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慧物流、车联网等新兴业态。

APM 产业受益于物联网应用性能管理需求的增加。从物联网随着汽车、家电、医疗器械、工厂 OOR 传感器、自动售货机等“物”纷纷接入网络,物联网终端设备类型和规模也随之爆发式增长,如何提供卓越的用户感知体验将成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商面对的巨大挑战,也将成为应用性能管理行业的巨大潜在市场。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6-2020 年中国物联网连接量 CAGR 高达 69.1%,预计 2021 年中国物联网设备连接量将达 88 亿个。随着 5G 商用和产业物联网稳定渗透的推动,预计 2021-2025 年中国物联网设备总连接量 CAGR 为 15.5%,2025年将达到 156 亿个。APM 厂商将从物联网设备不断增加的应用性能管理的需求中充分挖掘市场机遇。

2.2.3.软件信息产业规模逐渐提升,信息安全重要性日益凸显

国家政策扶持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随着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成为近年来政策扶持的重要领域。信息安全市场竞争加剧加速行业整合,具有核心关键技术、产品和较强服务能力支撑的信息安全骨干企业,以及具有较强集成能力的系统集成商、平台服务商等大型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都将继续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加大投融资力度。

信息安全分为三个层次: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市场产品包括传统安全、移动安全、云安全、工控和物联网安全、大数据安全等多个领域,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领域范围。从产业链构成看,信息安全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软硬件和技术服务提供商,中游包括信息安全集成服务商。APM 厂商作为产业链中游组成之一,可以提供包括安全运维平台、性能监控等一系列信息安全集成服务。

我国软件业务规模持续扩张,信息安全收入规模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 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合计达 10.81 万亿元,同比增速为 13.2%。

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比最高,为 64.9%,2018-2022 年 CAGR 为 16.9%。软件产品、嵌入式系统软件、信息安全收入分别占总软件收入的 24.6%、8.7%和1.9%,2018-2022 年 CAGR 分别为 11.2%、12.7%、15.1%。信息安全收入 CAGR排名第二,保持高速增长,APM 厂商有望受益于信息安全产业规模扩张而进一步发展。

2.2.4.IT 运维市场融合发展,APM 正向邻近领域延伸

IT 系统复杂度提升增加监控管理需求。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突破与发展,使得企业 IT 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线上业务链条日益繁复,部署方式、接入设备、产生的数据种类更加复杂多样,企业所需运维的环节也不断增加,逐渐产生了对于 IT 基础架构、前端应用程序、网络环境、服务器性能、底层日志数据等多维度的监控管理需求。

因此对于 APM 厂商来讲,一方面,需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监控产品体系,形成贯穿线上业务链条各个环节、打通各个维度和层级数据的一体化产品组合;另一方面,逐渐向 ITOM“监、管、控”三大领域中的其它两大领域——管理和自动化横向延伸,具备向客户提供并非是单一功能性监控产品,而是一套整体的、统一的 IT 运维解决方案的能力,亦是该行业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

例如蓝海讯通(OneAPM)开发的一体化运维解决方案,区别于其他运维产品厂商的基础资源监控+IT 服务管理平台的传统解决方案,采用新一代的应用监控技术,将企业数据中心基础资源监测数据、用户体验监测数据、应用代码性能分析数据、网络性能数据、系统运行日志等各类异构、海量的 IT 监测数据进行集中收集和处理,融合运维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更加快速、更加智能的 IT 故障根因分析能力。

2.2.5.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降本增效需求有望带动 APM 渗透率提升

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驱使 APM 产品需求扩大。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企业各类应用程序的性能状况直接影响了企业数字化业务的顺利开展。传统的IT 运维管理市场将由低效的传统运维逐步向智能运维过渡,具备统一监控视角,且加载了 AIOps 能力的应用性能监测产品将更有发展潜力。向 AIOps 方向进行产品及业务拓展成了众多 APM 厂商的共识。

根据 IDC 最新发布的《2022 年中国 IT 统一运维软件产品市场总结报告》,IT 统一运维软件市场在 2022 获得较高增长的行业主要有金融、制造、互联网等,这与各行业自身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程度有较大相关性。

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对 IT 运维提出高要求。金融行业数字化业务持续稳定发展,金融机构也面临着保持竞争力,拓宽业务边界的挑战,在数字化业务发展的过程中,IT 基础设施要成为其业务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因此金融行业对 IT 运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通过面向业务的端到端运维能力将原有复杂的运维工作化繁为简,通过智能运维将原来的“治已病”转向“治未病”等。

制造行业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发展,对 IT 运维软件需求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这主要得益于智能制造、高端制造业的大力发展。未来,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仍将持续增长。无人车间、黑灯工厂这些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都将帮助企业应对不确定因素。IT 统一运维软件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帮助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与升级。

互联网行业创新业务的不断推出产生 IT 运维需求。互联网行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随着互联网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越来越广泛,其对 IT 运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行业希望通过 IT 资源的统一管理,降低运营成本,释放资源效能,提升新业务上线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2.3.供给侧:政策+技术+产品迭代助力 APM 行业发展

2.3.1.行业政策:政策引导运维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政策引导 IT 产业转型升级。IT 产业是支撑和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政策在鼓励 IT 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中起到关键作用。2018 年以来发布的《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 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政策,都对产业升级和技术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政策环境为 IT 运维管理行业创造了发展机会,无论政府或企业都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IT 运维管理行业也会在政策的引导下积极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结合,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 报告摘录结束 更多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

报告合集专题一览 X 由【报告派】定期整理更新

(特别说明:本文来源于公开资料,摘录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报告派

科技 / 电子 / 半导体 /

人工智能 | Ai产业 | Ai芯片 | 智能家居 | 智能音箱 | 智能语音 | 智能家电 | 智能照明 | 智能马桶 | 智能终端 | 智能门锁 | 智能手机 | 可穿戴设备 |半导体 | 芯片产业 | 第三代半导体 | 蓝牙 | 晶圆 | 功率半导体 | 5G | GA射频 | IGBT | SIC GA | SIC GAN | 分立器件 | 化合物 | 晶圆 | 封装封测 | 显示器 | LED | OLED | LED封装 | LED芯片 | LED照明 | 柔性折叠屏 | 电子元器件 | 光电子 | 消费电子 | 电子FPC | 电路板 | 集成电路 | 元宇宙 | 区块链 | NFT数字藏品 | 虚拟货币 | 比特币 | 数字货币 | 资产管理 | 保险行业 | 保险科技 | 财产保险 |

0 阅读:10

报告研读

简介:专注行业报告与数据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