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救母,遭夫家退婚,挥金如土,遁入空门,晚年遗愿与众不同

时代人物录 2019-09-16 22:46:46

她是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

她也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就是吕碧城,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图|吕碧城

1883年,吕碧城生于安徽的一个书香门第,童年家境殷实,因为长子和次子的去世,所以父母将疼爱全部给了四个女儿,父亲吕凤岐更是亲自督促四个女儿的学业。

早在幼年时,吕碧城便展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文采,吕碧城5岁时,其父吕凤岐游园随口占了一句:“春风吹杨柳”,吕碧城不假思索便答出“秋雨打梧桐”的句子,令吕凤岐大为惊异。

在父母的疼爱下,吕碧城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幸福的生活却在吕碧城13岁的是戛然而止。这一年,吕凤岐因一次意外,不幸离世。

父亲的离世对吕碧城的影响是巨大的,父亲去世后,吕碧城的家里就没有男人了,在那个年代,家中没有男人便意味着在家族中人微言轻,而且没有继承权。

在财产面前,家族中的那些亲戚一改往日的面容,甚至教唆匪徒劫走吕碧城的母亲严氏,要挟吕家母女交出所有的财产。

在这个时候,还是少女的吕碧城挺身而出,展现出了男子汉一般的气概。

图|吕碧城

她勇敢的拿起笔,写信给父亲的生前好友寻求帮助,其中的一封书信到了两江总督樊增祥的手中。樊增祥随即被吕碧城超人的胆识和情切意真的文字所打动,施出援手。

在樊增祥这位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帮助下,吕碧城的母亲终于脱离险境,家族中人也再也不敢教唆土匪伤害吕家母女了。

吕碧城在这件事中展现出的智慧与魄力让人刮目相看,而且这一年,吕碧城还没有成年,还只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但是这件事也产生了另一个后果,就是吕碧城的未婚夫家取消了婚约。

原来,吕碧城10岁那年就与同邑汪氏订了婚,当汪家听说吕碧城在这场风波里展示出来的过人胆识与智慧后,他们不但不佩服,反而担心吕碧城长大之后难以管教,如果过门了那还得了,肯定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好媳妇。

汪家的这种思想可能现在很难理解,但是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背景下,汪家的这种顾虑也理所当然,于是,汪家决定与吕碧城退婚。

面对汪家的退婚,吕碧城的表现果然与众不同,她没有任何哭闹与挽留,而是果断选择离开。

图|吕碧城书法

经过这两场风波后,吕碧城和母亲算是将亲戚和未婚夫家都得罪了,万般无奈之下,吕碧城和母亲寄居在舅舅家,这一住就是6年。

1903年,吕碧城来到天津,与《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相识,英敛之非常欣赏吕碧城的文采,聘请20岁的吕碧城担任《大公报》的见习编辑,这在当时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吕碧城也因此成为了史上第一位女编辑。

英敛之大胆任用吕碧城是有原因的,当时二人相见,得知吕碧城坎坷的身世后,英敛之让她当场作词。

吕碧城当场写下一首《浪淘沙》:

寒意透云帱,宝篆烟浮,

夜听深雨小红楼,姹紫嫣红零落否,

人替花愁 。

临远怕凝眸,草腻波柔,

隔莲咫尺是西洲,来日送秋兼送别,

花替人愁。

正是由于这首词,使得英敛之当场决定,留吕碧城在《大公报》担任编务一职。

图|大公报

吕碧城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依靠《大公报》的平台,吕碧城接二连三发表了很多震撼文坛的文章,不仅如此,因为她年幼时的遭遇,她深感封建礼教对女性的迫害,为此,她积极为女权呼喊。

她在《大公报》接连刊文,对兴办女学之事进行宣扬,以极其锋利和老辣的文字向千年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思想宣战。

那时的吕碧城简直就是一面旗帜,是倡导女权的代表人物,她的文章也经常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正是因为有巨大的影响力,1904年11月,吕碧城出任北洋女子公学首任教务长。北洋女子公学后来更名为北洋女师范学堂。

要记住当时的年代清王朝还没有覆灭,那还是一个封建思想浓厚的年代,吕碧城出任教务长,引起了巨大轰动。后来任总统府秘书的沈祖宪,曾称吕碧城为“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

图|北洋女师范学堂

1912年,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吕碧城凭借与袁世凯的旧交,出任总统府机要秘书,后又担任参政一职。

此时的吕碧城可以说前途不可限量,可是在1915年,因袁世凯称帝事情,持反对观点的吕碧城辞职,然后来到上海经商。

在上海经商期间,她短短几年就积聚起可观财富,在上海静安寺路自建洋房别墅,其住宅之豪华,生活之奢侈,为沪上人士所艳羡生妒。

从这件事中也可看出,吕碧城不仅有胆识有才学,还有相当高明的经济头脑。

这时候的吕碧城早已到了结婚的年龄,面对众多的追求者,吕碧城表现出了极大的理智,她对爱情的要求甚高,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调侃自己的爱情:

生平可称许之男子不多,梁任公(梁启超)早有妻室,汪季新(汪精卫)年岁较轻,汪荣宝尚不错,亦已有偶。张蔷公曾为诸贞壮作伐,贞壮诗固佳,耐年届不惑须发皆白何!幸而手头略有积蓄,不愁衣食,只有以文学自娱。

真是应了一句话,喜欢的名花有主,不喜欢的惨不忍睹。也许是过于优秀,吕碧城一生都没有找到伴侣,终身未婚。

图|吕碧城

1918年,吕碧城来到美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和美术。在留学期间,吕碧城兼为上海《时报》特约记者,将她看到的美国之种种情形发回中国,让中国人与她一起看世界。

1926年,吕碧城再度只身出国,漫游欧美,此次走的时间更长,达7年之久。她将自己的见闻写成《欧美漫游录》(又名《鸿雪因缘》)。

吕碧城的足迹还不止于此。

1928年,她参加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并在日内瓦断荤。1929年5月,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赴维也纳参加大会,并盛装登台作了演讲,与会代表惊叹不已。

1930年,总是做出惊天动地的吕碧城又做出了一个决定,在这一年,47岁的吕碧城正式皈依三宝,成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晚年号宝莲居士。

图|吕碧城

热闹也好,富贵也罢,感悟世间冷暖之后,吕碧城选择归于平静。

1943年,60岁的吕碧城在香港九龙写下了自己的绝笔:“护花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至此回。”

1943年1月24日,一代风云人物吕碧城与世长辞,遵其遗愿,遗体火化后,将骨灰和面粉为小丸,抛入大海,供鱼吞食。

一般人离世后都会选择入土为安,吕碧城的这个遗愿的确与众不同。

图|吕碧城

吕碧城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凭借自己的才学与能力,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划出了自己绚丽的一笔,她毕生用文言文写作,她的传世著作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她被称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一点都不为过。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