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救万科」,咋没人说「救万达」?

亦巧看房产 2025-02-21 08:48:54

大家好,我是大嘴。

要说2025年开年至今最忙碌的房企,当属于两“万”了,万科&万达。

万科集团开年巨震,郁亮降职、祝九胜辞职、国资全面接管,万达开年遭遇“三连击”:股权冻结、接班人跑了、万达广场继续大甩卖。

作为全程参与国内房地产进程的两家房企,困局之下,因其不同的背景所获得的关注也不同。

万科迎来大股东深圳地铁亲自下场救援,万达王健林孤身奋斗,日渐消瘦。

我们不禁要问,都在说“救万科”,难道万达不值得“救”吗?

在大嘴看来,万科和万达两家房企可以用新旧模式来形容,万科属于旧模式,万达属于新模式,但在新模式没彻底立起来时间,不能让旧模式崩塌。

长期以来,万科一直都是旧模式下的学霸,但2024年,万科跌出前三,销售额比巅峰时期缩水了65%,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亏损。

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万科2025年会更难,境内外加起来,光债券万科就要还18笔,加上到期的贷款和工程款,可以说是巨债压顶。

更可怕的是,别看万科去年卖了2400亿住宅楼,变卖了260亿各类股权,盘活清收了100多亿债权,总计回笼资金3000个亿,但无奈要还的债实在太多了,最终账上的现金非但没增加,还大幅减少。

2024年初,万科总部的账面现金好歹还有184亿,结果到了9月末,只剩下11.9亿了。

过完年来上班的万科员工们,没有像往年一样拿到开门红包,只等到了一份公告,万科宣布把旗下物业公司的股权押给大股东深圳地铁,换来28亿借款,用于偿还到期的债务,以解燃眉之急。

长期掌舵万科郁亮、祝九胜,降级的降级,辞职的辞职,春节前后短短两周,万科管理层完成大换血,新人基本都来自于大股东深圳地铁和其他深圳国资机构。信号很明显,就是要直接挽起袖子救万科。

当然,深圳地铁自己的财务状况也不算宽裕,2017年光买万科股份就花了664亿,随着万科股价持续下跌,现在差不多亏了一半了,负债率也从2021年的48.6%上升到2024年9月末的57.8%。

但不管怎么说,阵仗已经拉开了,只不过最终结果得分上中下三等。

上等结果:境内外债权人知书达理,用短期吃亏换来长期的想象空间,欣然接受万科的化债方案,深圳地铁以合理代价,自行消化万科风险。

中等结果:债权人铁面无私,借款合同怎么签的,钱就得怎么还,万科短期必须全数筹集资金。

但债权人暂时不动用交叉违约和加速清偿条款,给万科留下腾挪喘息的时间窗口,最终深圳地铁在深圳其他机构的协助下,以较大代价化解万科风险,但整体都在本市的范围之内。

下等结果:债权人锱铢必较,动用交叉违约和加速清偿条款,国际秃鹫资金闻着味过来趁火打劫,最终不得不调动更高层级的资源,以巨大代价化解万科的风险。

上等和中等结果下,国内房地产行业可以重振信心,无非时间快慢,下等结果就很难说了,搞不好还要起到反作用。

可只有靠信心稳住旧模式,才能全力冲刺房地产的新模式!最终像1960年代的美国房地产一样,从人人有房住+住宅优先的地产黄金时代,逐步升级到人人有好房子住+房地产类型多元化的白金时代。

很多人不知道,国内地产行业尝试新模式最早的,成效最显著的,恰恰是不停断臂求生的万达。

万达很早就退出了跑马圈地,高周转的住宅开发,专注于商业地产运营。后面又在商业地产上进一步搞轻资产,也就是把楼卖给别人,自己只管经营商场,收取管理费和提成。

客观的说,万达的转型非常成功,2021-2024年,在房地产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前提下,万达收入和利润一直在逆势增长,每年保持400-500亿收入,100-150亿净利润。

之所以大家不断刷到王健林卖资产自救的消息,不是因为万达的经营出现了问题,纯粹是资本运作失手了。

2014年底,万达商业成功在香港上市,王健林登顶国内首富,一时风光无限。

但万达上市后的走势,跟其他搞住宅开发的房企比,差距实在太大了。老王不甘心,决定把万达商业私有化,在香港退市,然后转到境内重新上市,这样就能享受更高的估值了。

所谓私有化,就是大股东出钱,从广大中小股东手里把股份都买走,可老王当时手里没那么多钱,只好找新股东合伙出钱。这本来没啥风险,毕竟股权资金,又不是借债,赚了钱一块分,亏了钱一块担,没有还本付息压力。

但问题在于,老王跟这几家新股东都签了对赌协议,约定两年以后,如果万达不能在境内上市,这些股权资金就得秒变债务,连本带息都要还回来。

结果2017年,万达上市失败,新股东拿着对赌协议上门要钱,老王第一次断臂求生,把商场和文旅的重资产打包卖给了融创和富力。

渡过难关以后,老王仍然对上市充满希望,于是2018年又搞了第二轮引资,签了第二波对赌协议,随后万达4次冲击上市,屡战屡败。

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逼老王和他的万达不断变卖资产的根本不是经营不善,而是关于企业上市的对赌失败。

虽说老王就算还不上对赌的钱,也不妨碍继续当个富家翁,但他明明帮国内地产行业淌出了一条轻资产的新路,结果因为资本运作,拱手让出胜利果实。

这种局面,是对老王这个地产模式开拓者的严重打击,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于新股东来说,人家就是看中对赌协议才敢出钱的呀,现在的局面他们也不想看到。

综合前面的分析,救万科就是救信心,但假如代价太大,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救万达就是救创新。

最近这几天,各地两会纷纷召开,关于房地产,说得最多的就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什么是新模式?万达已经其实已经打了个样了,放弃了传统的囤地建房的重资产模式改为轻资产收租。

而我们的新模式就是降低传统的土地财政依赖,增加保障房收租,然后再开启庞大的房产收税。

这样卖地+收租+收房产税,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就成立了。

说到这,似乎万达更值得救了,但可惜~老王姓王,不姓...

0 阅读:67
评论列表
  • 2025-02-21 18:34

    [点赞]同胞们,大家切记, 不要急于买房! 那怕是结婚买房,也请等等再买, 开发商有巨额负债, 它们扛不了多久, 房价、贷款利率还会大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