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作战开始以来,李自成的嫡系大将中,在从华北撤退的路上折了谷可成、白鸠鹤,潼关之战折了马世耀。虽然损失已经不小,但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到从陕西撤退为止,闯军的主力虽然损失很大,但建制仍在,底子大体完整。闯军的续航能力称得上当世无敌,只要兵马不打光就能一直坚持下去。
然而在湖北的一系列战斗中,闯军接连损折了刘宗敏、辛思忠、任继荣、白旺、罗戴恩五个重要大将,谢应龙、张礼、孟长庚、马世泰、路应标、路应樗、叶云林、任光荣、朱养民、范鼎革等一大批中层将领战死,嫡系部队大量伤亡,老营被打散,严重动摇了闯军的基础。这一次的大败,已经堪比崇祯十一年在甘肃的失败。李自成面对明军能节节胜利,就是因为他真的比明军强。他的军队骨干都是陕西兵,原本就是明军之中战斗力比较强悍的部队。而李自成的军饷和俸赏给得比明军足,纪律比明军严格,赏罚比明军分明,搞粮食的水平比明军高,训练比明军认真,皇帝和将领比明军团结,也没有明朝的文官和太监拖后腿,手下将领都和明军战斗了十几年,百战余生,经验丰富至极,他有什么理由不比明军强呢?
而他败给清军,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就是比清军弱。清军也一样有严格的纪律、充足的军饷,内部虽然也有内斗,但是比明朝要团结得多了。无论是满洲八旗还是辽东汉军,也都是身经百战的优秀部队。而清朝在政治上也比李自成成熟很多。李自成从1642年才有条件建立自己的政权,而清朝自努尔哈赤时起已经有近三十年统治汉人的经验了。在对明朝官绅将领的拉拢上,清朝远胜李自成,导致大批明朝降官降将背叛李自成降清。李自成对清军不熟悉,多次误判清军的实力,在火器上也敌不过清军,最擅长的行军速度都被清军比了下去。清朝拉拢明朝降官、建立政权的速度也比李自成强,这就使得清军的补充速度也超过了大顺军。战场上损失大,恢复速度又慢,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其实还有补救的余地,闯军剩下的兵力依然超过当年纵横秦蜀时的反王联军总兵力,而且前面的对手也不是由洪承畴、孙传庭领导的秦军主力,而是左良玉部以及何腾蛟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
然而就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候,李自成突然死了。
这就导致,在最需要分秒必争的时候,闯军反而因为李自成之死而耽搁了下来,而且还分隔在东西两处。西路这边,李过作为李自成的侄子,西路军中唯一一个侯爵,有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高一功、李友、刘汝魁、马重僖、张能、田虎、贺兰、杨彦昌这些人都能听他的指挥。但是西路军的兵力较少,虽然及时行动了,却没能拿下荆州。
而东路这边,有田见秀、刘芳亮、袁宗第、刘希尧、刘世俊、张鼐六个侯爵。再加上刘体纯、郝摇旗、王进才、牛万才、蔺养成、党守素、吴汝义、塔天宝……大将太多的结果就是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的权力核心。田见秀拥立的是李自成的弟弟李自敬,然而李自敬并无拿得出手的战功可以服众。结果就是,李自成死后,东路闯军在湘北一带停滞不前,花了太多的时间与何腾蛟扯皮。更可怕的是,最后没扯出一个结果来,郝摇旗、王进才、牛万才被何腾蛟拉过去了,田见秀等人则去和李过会合。
李过的战功威望都远强于李自敬,在与李自成的血缘关系上也与李自敬相当,但是李过主动退让,闯军中形成了李自敬名义上为主,李过实际掌印的局面。对比明朝诸王在继统之争时的丑态,李家在继承问题上的处理不知高到哪里去。可即便如此,东路闯军耽误的时间终究是弥补不回来了。
最终结果就是,耽误了半年的时间,直到1645年的冬季,闯军主力才重新集结起来,攻打荆州。耽误的这半年时间,导致江南大起义的时机过去了,江南的勒克德浑得以增援湖北。而之前和何腾蛟的交涉又没能保证侧翼的安全,让清军毫无阻拦地通过了岳州,导致了荆州之战的失败。荆州一役,闯军又失去了刘芳亮、刘汝魁、蔺养成、杨彦昌、田见秀、张鼐、李友、吴汝义、李自敬,经过这样沉重的打击,闯军便再也没有与八旗主力正面决战的能力了。
1645年5月的时候,闯军面临的局面与当年进入商洛山之前一样,分秒必争,不能耽搁。闯军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摆脱清军的追击,找到一处新的安身之地。既然汉江流域已经被清军控制,鄱阳湖一带又在左良玉部手中,对于闯军最有利的行动方向自然是挺进湖南,事实上,李自成之所以会路过九宫山,也是奔着这个目的去的。
这个时候,何腾蛟才刚刚上任没几天,手下全是一帮两年前被张献忠打剩下的残兵败将。如果东路顺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直接攻岳阳,取长沙,何腾蛟将毫无还手之力。多这半年时间,很多事都会改变。既然何腾蛟都能在湖南坚持四年,李自成又有何不能?不管最后打成什么结果,肯定是比原本历史上闯军困守夔东十余年强得多的。李自成没想到北上进攻进展的如此迅速。山西的快速沦陷和北京外围关隘的失守,出乎了明顺双方的意料。(时间上的误判,也是崇祯对南迁一再犹豫和没有果断敦促吴三桂迅速回援的重要原因。)
而由于山西线路投降过速,李自成军队在山西停留过短,未能及时理清山西统治基础,任用了大量降将降官。而北京地区严重的瘟疫,也削弱了顺野战军的战斗力。同时,这也导致了北京不具备固守的基础。
一方面,一片石战败后,困守瘟疫孤城是非常愚蠢的。另一方面是,随着清军入关,顺军与山西陕西的连接正面临着割裂。而南线南明仍具备野战军团,难以判断其意图。从北京仓惶的撤出,严重削弱了顺政权的威信。同时,被追击下的撤出,也导致了军队的削弱。而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山西区域军事力量的动摇,快速的倒向了清。
而由于山西的快速溃败,陕北对峙前线的顺军主力不得不回撤,以防备清直接从山西穿插河洛,分割顺军主力与统治核心区河南湖北的联系。由此,顺军主力原本与清相对势均力敌的对峙,演变为了清对顺的追击战。然而实质上,由于顺军的流寇与游骑特色,溃败中仍未彻底伤及根本。核心力量较山海关溃败后,实则有所恢复。而由于顺军善于流动,兵员庞大,敢于野战。其依托湖北以及周边山区,是有可能与劳师远征的清产生战略相持的。(不是说打赢,本来也没打赢。是说依托山区和纵深,迟滞清的南下。)
而如果清顺产生战略相持。相对受到削弱的东路清军,未必会考虑迅速攻克长江防线。(如果顺政权未消灭的前提下,迅速攻破南京毁灭南明,实际上会导致顺成为名正言顺的新的旗帜,大幅度降低顺南下湖广拓展版图的难度)
甚至由于流寇和清军产生对峙,会导致南明心理上产生微妙变化。对清的恐惧感降低。能相对增强抵抗的意志力。没奈何,李自成跪了~他不光活着时候给了大明当头一刀;他死了也给南明当头另一刀;
虽然这样也不见得就能翻盘,但李自成绝对是有和清军死磕二十年的实力的。然而,一个人能坚持多长时间本来就是要看运气的事,前面的王子顺、王嘉胤、赵胜、王自用、高迎祥会死,后面的张献忠、艾能奇、李过、高一功、刘文秀、李定国会死,李自成当然随时可能死在任何地方。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