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哲学的一生之敌,毫无疑问是柏拉图。
公元前399年。柏拉图从老师苏格拉底手里接过传承的大旗,继续探寻何谓真实的世界。
智者派的摇唇鼓舌和诡辩不仅导致了苏格拉底的死,还让雅典民主制度逐渐衰亡。
柏拉图认为这一切的原因是无知。雅典公民对理性和知识的无知。
为消除无知,柏拉图提出了一个理性的国度,一个巨人的国度——理想国。
柏拉图说灵魂有三个部分,理性激情,欲望。理性控制着思想活动。激情控制着合乎理性的情感。欲望支配着肉体的唯乐原则。
柏拉图认为,理性才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灵魂的最高原则。是通向理念世界的钥匙。
我们所在的尘世只不过是至高理念的投射。理念世界的一切才是真实的世界。
怎么来形容一下柏拉图提出的这个理念世界有多可怕呢?
毫不夸张地说,柏拉图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始祖。理性主义操控了西方精神世界两千多年。直到现在,我们当今世界的普遍价值形态依旧是理性主义。基督教上帝更是与柏拉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时间变迁。到了康德,黑格尔。理性主义攀登到最后的两座高峰。
任何一种价值形态都不可能永生不死。伴随着欧洲近代社会的动荡,理性主义的空虚之处开始暴露。
1882年,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中写道:上帝死了。一场关于生命立场的争论就此拉开序幕。
尼采问,你柏拉图有何依据可以将真实世界立在彼岸之处。凭什么可以说现实世界是其拙劣的模仿。这种真实与虚假的片面二元论难道不是在否定生命本身吗。
柏拉图将生命当中的理性独立出来。并把它送上王座。
尼采重提生命整体,并高呼理性主义的开始就是虚无主义的开端。
1883年,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抨击彼岸论者(柏拉图主义者)。说他们是患病者和垂死者。他们蔑视尘世和大地,发明了天国和救赎的血滴。但这种甜蜜和阴郁的毒药,他们也还是从身体和大地中获取!
1886年,在《善恶的彼岸》中,尼采将柏拉图主义称为迄今为止最危险,最持久的哲学错误。并直接点名柏拉图。说他的哲学是对现实的逃避。并且讽刺他所谓的纯粹理性是对“感官的仇恨”。
1887年,尼采在《论道德谱系》中说到。柏拉图主义者通过贬低现实世界的肉体和欲望,来维护所谓灵魂不朽的虚构价值。并指出柏拉图主义的信奉者通过道德教条控制民众思想。
1888年在《偶像的黄昏》中。尼采将柏拉图视作苏格拉底学派的代表。说他的理念论是对生命的否定。并说柏拉图式的哲学家是“颓废者”。
同年在《敌基督者》中写道。基督教是“民众的柏拉图主义”。二者共享对“彼岸世界”的迷恋。导致对现实生命的贬低。柏拉图对灵魂不朽的构想为基督教救赎论铺平了道路。
在尼采眼里。真实世界就是大地的意义。此岸世界真实的苦难远胜于彼岸世界虚假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