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战争形态,已经发生变化了。
无人机作为近期几场局部战争的“明星”,可谓大放异彩,一时风头无两。

(俄乌战场上无人机对士兵的追杀,只是低端用法)
无论是侦察打击,还是背后偷袭,无人机带来的不仅有偷鸡摸狗般的侮辱,更有实打实的伤害。
在人们的目光还聚焦在陆地战场上的无人机时,无人机又出现在了大洋之上。
无人机航母已经来了2023年11月15日,一架莫哈韦(Mojave,以美国一个环境恶劣的荒漠盐碱地区命名)短距起降无人机,在美国东海岸进行了首次着舰试验。
试验中,该无人机成功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第二艘“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上着舰。

(莫哈韦无人机成功着舰)
“莫哈韦”无人机,由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在MQ-1C“灰鹰-ER”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它采用MQ-9“收割者”和MQ-1C“灰鹰-ER”的航空电子设备和飞行控制系统,针对性地增强了短距起降能力(ISR状态下仅需122米跑道就可起飞)和挂载能力(最多能带16枚地狱火导弹)。
为了在野战环境起降,莫哈韦无人机在起落架和机翼2个部件上进行了改进。

(机翼更宽大)
在起落架上,它采用了更粗壮的起落架和大直径低压轮胎以增强对恶劣起降场地的适应能力。
在机翼上,它采用了更大的机翼面积(翼展达到了16.8米)和更高升力的前缘和后缘襟翼设计。
这两点主要改进,使得它具备携带12枚地狱火导弹在304米起飞的能力。

无人舰载机
正因为其出色的短距起降能力,英国人才想着为自己的心尖尖“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配备这么一款无人机。
毕竟,不管是“伊丽莎白女王”号,还是参与测试的“威尔士亲王”,这两艘航空母舰既没有弹射器,又没有拦阻索,普通舰载战斗机很难起降,只能靠F-35B撑起来。
因此,这款陆基无人机改舰载无人机,也算给英国的“亲王”加了一把佩剑。英国人自己也不无得意地说,“皇家海军地航母战斗群朝着混编型无人作战力量演变迈出重要一步。”
美国无人机率先上航母
相较于“日不落帝国”的窘迫,在无人机上舰这件事上,美国准备得更加充分。

早在1969年,美国人就尝试在“突击者”号航母上放飞“147SK型侦察无人机”(Ryan Model 147,空军型就是“火蜂无人机”)执行所谓的“贝尔弗雷快车”任务。
进入21世纪后,美国在舰载无人机上的投入就更多。
2007-2008年期间,美国海军和波音公司启动了X45N项目。随着X47B竞标成功,X45N项目中止。但相关技术转移到了“超级大黄蜂”F/A18上。
2013-2015年间,美国密集进行了X47B无人机在航母上起降、机舰协同等科目的试验。
2018年,美国又开展了MQ-25“黄貂鱼”无人机项目。
2019年,MQ-25“黄貂鱼”无人机首飞。
2020年,MQ-25“黄貂鱼”无人机安装空中加油装置。
2021年,MQ-25“黄貂鱼”无人机进行第一次空中加油测试。

(MQ-25无人机给F/A18F空中加油)
2021年,MQ-25“黄貂鱼”无人机进行第一次空中加油测试。
2021年,MQ-25“黄貂鱼”无人机完成首次航母起降。
预计,它在2025年投入量产。
美国这边舰载无人机搞得风风火火,中东的无人机强国——土耳其也默默发力。
在爆款TB-2型无人机之后,土耳其推出了TB-3型无人机。该无人机在设计伊始就有登上土耳其海军“阿纳多卢”号无人机航母的野望。
2023年10月27日,TB3无人机的原型机在土耳其的乔尔卢飞行训练测试重心首飞成功。

土耳其TB3型无人机
趋之若鹜,无人机上舰为什么火?
可见无论是老牌海军强国英国,还是当世海军强敌美国,抑或是地区海军强国土耳其,都对无人机上舰怀有深深的执念。
其实不光这些国家,西班牙、法国、伊朗等国也在积极开展舰载无人机的研发工作。
那么,无人机上舰为什么这么火?我总结了一下,主要原因主要有三个:

无人机着舰想象图
1、谱系完善,方便部署。
目前无人机的重量,从几克的“苍蝇”无人机,到几十吨的隐身无人战机,差别很大,但总体来说,无人机的重量,比有人机更轻巧,更方便部署。
在分布式作战思想的驱动下,相较于有人驾驶飞机,无人机在充当“眼睛”的角色上成本更有优势。
在充当“打手”的角色上,无人机又可以深入更危险的地方。这一特点,引得“无数国家竞折腰”。

(部署在驱逐舰上的无人机)
2、门槛较低、丰俭由人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各种传感器的小型化,无人机飞控技术越来越成熟。因此,无人机自主着舰技术不再是高大上的“天顶星”科技。
目前攻击性无人机起飞重量大多数在10吨这一量级上,这个量级的无人机不需要弹射器和拦阻索也可以实现自主着舰。
这使得很多不具备开发航空母舰的国家跃跃欲试,都想用无人机为自己补上这一块短板。
因此,无人机上舰的门槛不再遥不可及,这无疑使很多区域强国都有了“强国造的,我也造的”的雄心。
未来,装备无人机航母的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任务和需求,增减无人机的类型,加减相关设备,这样就可以实现:萝卜人参各取所需的有利局面。
持续降低的技术难度和成本,使得很多国家都可以实现一下航母梦。

(撞网回收的无人机)

(英国航母上无人机测试试验)
3、角色低调,灵活机动
目前航空母舰已经进化到了电磁弹射的形式,福特号已经测试了数年,福建舰也已经弹射了小车,都是“福”字辈,都代表着当今航母的顶级水平。
美国信奉“10万吨外交”,重型核动力航母出动一次阵仗颇大。而常规动力的福建舰,也重达8万余吨,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力上,都是国之重器。
在今天脆弱的国家关系形势下,出动航母容易升级局势,但不出动又不足以表达自己态度。即使拥有了航空母舰,运用起来也非常小心谨慎,不够灵活。即便是美国,航空母舰的使用成本也让国会老爷们头痛。
电磁弹射,并不是航母形态的终点。新的航母形态,已经出现了。
随着无人机上舰技术的成熟,无人机航空母舰也就呼之欲出。相较于传统航母,无人机航母的政治敏感度更低,使用成本也更低,出动率反而更高。

(保有大规模的航空母舰编队,需要“亿点点”钱)
上述因素,刺激着当今主要海洋国家的神经。
从大西洋到印度洋,从波斯湾到墨西哥湾,无论是PPT还是原型机,大洋之上无人机航母的大幕已经拉开。
对我们来说,无人机技术领域处于世界第一梯队,航母和两栖舰也都突飞猛进。面临这一场新的变革,如今我们可以不做选择,不做取舍,而是:全都要。

下一个形态:无人机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