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中国考古的圣地——城子崖

文博谈文化 2024-07-14 17:10:51

城子崖遗址,国保碑

20世纪初,考古学进入中国,到今天,神州大地上经过考古调查、发掘的遗址不计其数。而在这些遗址中,城子崖无疑是公认的考古圣地。那么:

城子崖在哪里?

它如何被发现?

为何如此重要?

接下来,诸位不妨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中国考古的圣地——城子崖,寻找问题的答案。

文中图片除发掘图、截图外均为本文作者现场拍摄

城子崖遗址,西城墙、城墙剖面展示馆

风水宝地:龙山

从济南市区出发,一路往东,车行约50分钟,便到了章丘区龙山街道。100年前,这里还属于历城县龙山镇。

一个世纪过去,龙山人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的改变: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偶尔去村头或镇上赶个集——这样的生活,与全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别无二致。

但是,龙山又和别的乡镇不一样。小小的龙山街道,竟然汇集了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众多顶尖科研机构,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感叹:龙山的“风水”,绝!

焦家遗址,发掘现场

我国的不可移动文物,是分级的,其中保护级别最高者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在今天的龙山街道范围内,有4处国保,其数量比一个普通的县还要多。要知道,整个海南省才35处!

当然,中国历史发展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地域差异,国保也不会平均分布。但无论如何,一个街道(镇)能独享4处国保,这“风水”真是无人能比了。

龙山街道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分布图。截图来源:“华夏古迹图”App

在龙山的4处国保中,城子崖无疑是老大哥。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共280处国保,城子崖便在其中。

不过,虽然城子崖的地位无人能比,但要论资历,东平陵故城也不遑多让。

1928年,考古学家吴金鼎,为探寻济南旧城——东平陵故城,专门来到龙山作调查。只是没想到,还没见到东平陵故城,就因为在麦丛中多看了一眼,就再也没有忘记城子崖的容颜……

东平陵故城,西城墙

龙山虽小,却坐拥西河遗址、焦家遗址、城子崖遗址、东平陵故城四处国保,其文化底蕴之深厚,无需赘言。

近来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风水宝地——龙山,这独一无二的气质,一定会引来学者的瞩目,一定会等来那郑重的一铲与注定的名满天下。

城子崖遗址,西城墙

1930,一铲惊天下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并命名了大名鼎鼎的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以彩陶而闻名,安特生将仰韶出土的彩陶与来自中亚、欧洲等地的彩陶作了对比研究,认为仰韶彩陶可能由欧亚大陆的西端传来;进而推论,中国文化也有自西传来的很大可能。

20世纪初的中国考古学,刚刚起步,此时还没有中国人自己主持发掘的考古遗址,出土的史前文物也是屈指可数。但是,要想获得证据,否定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回到考古现场。

城子崖龙山文化博物馆内,小荆山遗址环壕聚落模型

城子崖龙山文化博物馆内,城子崖古城模型

1930年底,在总结了殷墟发掘的经验与教训之后,国立中央研究院与山东省政府联合成立了山东古迹研究会,全面负责城子崖等遗址的考古调查与发掘。

是年11月7日,考古队在“中国考古之父”李济的带领下,进驻城子崖,开始了正式的发掘。到12月7日,第一次发掘工作结束。此次发掘期间,共出土了2万多件各类文物,可谓成果丰硕。

在发掘出土的文物中,以黑陶器(及黑陶片)最为引人注目。因此,有学者将这种新发现的考古学文化命名为“黑陶文化”,而另一部分学者则以遗址所在的龙山镇为名,将其命名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蛋壳黑陶高柄杯,1973年日照东海峪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城子崖遗址首次发掘结束后,人们在山东、河南等地又陆续发现了一些以黑陶器为特色的史前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是梁思永(梁启超次子、梁思成之弟)发现的安阳后岗“三叠层”——遗址自下而上叠压着三个明显不同的文化层,下层是以彩陶为标志的仰韶文化,中层与城子崖出土黑陶器所展示的文化面貌基本相同,上层则是商代文化层,由此,梁思永得出了两个结论: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一脉相承。推而广之,早期中国历史也应当是这样一脉相承的;城子崖所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广泛分布,从山东济南到河南安阳都留下了足迹。

既然这种新发现的黑陶文化,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分布,而它的文化面貌又完全不同于世界各地已经发现的史前文化,那么,“中国文化西来说”也就不攻自破了……

城子崖发掘图(来自:考古报告《城子崖》)。图源:重庆考古。

1934年,城子崖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正式出版,全名为《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作为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如何赞誉它都不为过。

如果说,城子崖的发现与发掘,为中国历史研究(以至于重塑民族自信)找到了一扇新的大门,那么考古报告的出版,则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历史的古老与独一无二。

城子崖轻轻的一铲,引来考古、历史、文化等各方人士的关注,其中,正供职于西湖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的前身)的施昕更,读过《城子崖》后,想到自己曾在家乡见过类似的黑陶,难道说,那里也有龙山文化的遗迹?想到这儿,施昕更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良渚,开始考古调查。

国保碑(近西城墙)处,俯瞰城子崖遗址

城子崖:是里程碑,也是起点

1936年,施昕更回到家乡良渚,对发现黑陶的地方作了一番考古调查,随后,又作了3次针对性的考古发掘。两年后,在抗战的颠沛流离中,考古报告《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遗址初步报告》正式出版,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开始为世人所知。

在施昕更看来,良渚出土的黑陶,较城子崖所出更精细,因此,良渚的黑陶文化,虽与城子崖同属龙山文化,但应略晚于城子崖——这样的观点,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显然值得商榷,但在当时,却是无可厚非的。

龙山文化博物馆(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外景,博物馆前为巨大的龙山文化标志性器物——陶鬹。

随着《城子崖》报告的出版,人们开始将黑陶作为一个判断标准,去判定史前文化与龙山文化的关系。从三十年代到五六十年代,考古认定的“龙山文化”分布范围不断扩大,但人们又觉得各地的“龙山文化”并不完全相同,便在前面冠以省或地域之名,比如,良渚文化在当时被看作“杭州湾区龙山文化”,此外,还有“湖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等概念。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这种“泛龙山文化”的视角,不再适合考古分类与研究。1959年,夏鼐正式命名良渚文化,“杭州湾区龙山文化”的名称与概念从此不复存在。

与此同时,城子崖与龙山文化本身,却有着其他的疑问:龙山文化来自哪里?又去了哪里?城子崖和龙山文化,与良渚、陶寺这些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的城墙剖面模型。图中可见城墙“三叠层”,自下往上依次属于: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

《城子崖》出版之后,考古发掘始终在继续,直到今天,这片考古圣地,仍不断有新的收获。

在遗址旁的龙山文化博物馆(即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内有一段城墙“三叠层”模型(上图),向我们展示了城子崖古城自下往上的三个土层,分别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由此,我们知道,原来城子崖古城并非独属于龙山文化,在龙山人之后,岳石人继续在此繁衍生息、修筑城池,再后来,到了商周时期,人们仍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建筑、生活……

另一方面,龙山文化的源头,也渐渐浮出水面。龙山文化博物馆前,有一尊巨大的陶鬹雕塑(上上图),象征着龙山文化。20世纪下半叶以来,考古学家在多处大汶口遗址里同样发现了各类陶鬹(下两图对比)。今天,山东境内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演变脉络,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龙山文化,陶鬹,济南章丘城子崖遗址出土,龙山文化博物馆藏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000-4400年),红陶实足鬹,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至此,城子崖与龙山文化,找到了自己在历史上的位置。无论是圣地城子崖,还是震惊天下的龙山文化,都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正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当然,城子崖与龙山文化,毕竟地位特殊。20世纪80年代,严文明正式提出“龙山时代”的概念。龙山时代(约在距今4000年前后)的中国,良渚、陶寺、龙山等部族(古国),逐渐迈入文明的门槛,并将在不久之后,汇入夏商周秦汉的中国古代历史主旋律中——

在这激荡的历史变迁中,城子崖,是一座里程碑;而在继续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道路上,城子崖,又是一个起点……

龙山文化博物馆,展厅内景

龙山文化博物馆,展厅内景

4000多年前,先民们来到城子崖,生火造饭、起土筑城;

1928年,吴金鼎来此考察踏勘,确认了这座四千年古城;

2024年,我来到城子崖瞻仰圣地,试与先民隔空对话——

今天,城子崖静静地等在那里,等诸位拨冗一行,亲眼目睹中国考古圣地的真容。

城子崖遗址,北门“一门三道”遗址

遗址信息

【名称】城子崖遗址

【地址】山东济南章丘区龙山街道

【级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发现时间】1928年

【建议参观时长】2小时(博物馆、遗址各1小时)

城子崖遗址,国保碑(感受一下,朝圣的观感)

全文完

参考资料

张学海《龙山文化》

高广仁、栾丰实《大汶口文化》

赵燕姣《城子崖:一朝醒来惊天下》

0 阅读:1

文博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