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值得一读吗?

文博谈文化 2024-09-09 18:10:46

最近读完了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觉得这套丛书虽然不够完美,但也是很值得一读的中国历史科普丛书。推荐!

讲谈社是日本的一家出版机构,世纪之交,讲谈社专门邀请来自日本的10位历史学家,每人一个时期(一册),撰成10卷一套的“中国的历史”丛书。该书出版后,在中国大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简体中文版。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书影

市面上中国历史读物并不少,比如较通俗的吕思勉著《中国通史》、学术性较强的剑桥中国史,等等。但即使有这些著作在,讲谈社这套丛书,依然有其独到之处。借用一句流行语,这套“中国的历史”丛书,可谓是“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历史”。

历史上,中国和日本既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政治实体,因此,无论是站在中国看日本,还是站在日本看中国,都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用。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中期,大批中国文人、留学生、政治家齐聚日本,成为大变革时代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此同时,“封建”、“共和”等来自欧洲的时髦词汇,也经由日本人的翻译进入中国。

丛书第七卷,书影

回溯过往,日本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镇。学术界常说的“唐宋变革”,便由20世纪初日本京都大学的历史学家内藤虎次郎提出,到今天已成为诸多历史著作立论的基础——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历史”丛书第七卷《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是书虽以宋朝为主题,但叙述的开端却是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由“安史之乱”而至藩镇割据,经五代十国乱世入于两宋。这种安排,摆脱了过去中国历史以一家一姓之王朝为纲要的窠臼,让人看到了唐宋历史变迁的全貌。

丛书第四卷,书影

当然,中日间文化交流的印迹绝不止于“唐宋变革”的学说。

丛书第四卷《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在叙述过程中,引入了诸多三国演义小说,乃至动漫、游戏的元素,读来无比生动。很多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有一种“三国情节”,历史,不只是平铺直叙的推演,有时也会有英雄迟暮的“意难平”。

此外,丛书第十卷《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中华民国》里,提到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事实:19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其变革的动力,多半来自南方,换言之,近200年来的中国,“风从南方来”。想来,此点认识虽然简单却容易被忽略,其之所以被本书作者牢牢抓住,一方面是作者置身事外的观察角度,另一面则因作者身处东亚文化圈内、对中国问题有着敏锐的观察。

丛书第十卷,书影

整套丛书中,第二卷《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卷。

我们从小熟悉的中国历史,由夏商周三代,入春秋战国的乱世,终至秦汉帝国的大一统。其中,无论是夏商周的天下,还是春秋战国的群雄割据,历史记述总能让我们感到,天下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不过暂时分裂了,或者只是尚未统一罢了。但本卷作者却在书中告诉我们:未必。

我们现在看到的春秋战国、乃至夏商周的历史,绝大多数来自秦汉以后的典籍,恐怕会蒙上一层汉代的影子。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汉代人在追述前朝历史时,一定会将汉人的价值观(比如,本然的大一统)投射于其上(有意或无意),因此,我们看到的秦汉以前的历史,还需要通过现代学术研究来“滤波”。

本卷作者的上述观点,自然会引起一定的争议,但如果我们将历史学纳入科学研究的范畴,那这样的思考,无疑是发人深省的。

丛书第二卷,书影

综合而言,这套丛书的篇幅不算特别大,如果时间充裕,一周读完一卷是完全没问题的。这样,花2个月多一点的时间,读完这套书,我想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目前,这套丛书不仅能看,还能听,喜马拉雅上就能收听到全文!

窃以为,当我们说到历史,尤其是大家都熟悉的中国历史时,那些冰冷生硬的朝代、年号、帝王、事件,更多的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个坐标体系,更重要的东西,是由历史引发的思考——就此而言,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丛书,真的值得一读。如果没有通读丛书的勇气,那即使选出一两个感兴趣的时期,读完一两卷,也一定会有收获!

丛书分卷信息简表

全文完

0 阅读:1

文博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