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塔勒布:普通人应对黑天鹅和肥尾的5条反脆弱法则

许子的房产论 2025-02-16 21:26:38

如何在不确定性的时代,活出确定性?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需要首要思考的问题!

“要是早晨起床时,你就能预测这一天会是什么样子,那么你已经开始靠近死亡了——预测得越准确,你离死亡就越近。”

这是世界‬顶尖‬风控‬专家‬塔勒布的金句。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由随机和意外构成的。

而2025后,因人工智能的异军突起和地缘政治的星火燎原,未来的5年,将飞出更多的黑天鹅,也会见到更多的“肥尾”。

所谓的“肥尾”,即“极少数极端事件的影响超过绝大多数平常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带来最严重的后果,但也往往是最不可预测的。

2025后,将飞出更多的黑天鹅

科学技术原为帮助人类消解不确定性,但科技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人类制订规矩,想让世界变得有确定性,但规矩被随性破坏时(如特朗普)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2025后的十年,全面不确定性的时代开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选择:如何在不确定性时代,活出确定性?

2025年春节过完了,作为个体的我们,又站在了“新计划”的起点上,要想活出确定性,该怎么办?

2025,塔勒布的书值得再读几遍。

那么,不确定性是指什么?

‌不确定性指的是事物发展结果的不明确性和不可预测性‌。

人类无法完全理解和预测的复杂系统(如自然现象和生物行为)、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测量误差、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和外部环境的不可控因素,都会带来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底色。

不确定性有两种: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

不确定性源于主客观因素的交织,既是人类认知边界的体现,也是自然与社会系统复杂性的必然结果。

不确定性

那么,确定性又是指什么?

确定性是指一种明确、无歧义的状态或结论,是一种可以明确预知的事件结果或事物属性。

确定性意味着事物的状态、行为或结果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不存在或极少存在意外变化。在哲学、科学、数学等领域,确定性通常被视为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基础。

这既是人类的立身之本,更是人类的立心之本。

许多人搞不清什么是确定性,确定性就是可解释性,是人类为了消除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所努力追求的东西。

人类是如何让世界变得有确定性呢?

人类一直在做如下方面的努力:首先是发展科学技术,然后就是制订人为的规矩,再就是哲学思考和宗教修行。

人类为了获得确定性,会将影响事物的因素简化并限定,以找到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这种性质使得人们能够通过精确的计算或实验来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状态。

这种方法带来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科技进步让人类获得了有限范围的确定性,但同时又带来了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学会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稳定性和可能性,是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方式。

世界的本质是不确定性的,佛教所谓的无常。在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是基本原理之一。

面对不确定性,有两种方法来应对:

一种是消融不确定性,做出一个更广、更强、更全的知识系统,来尽可能地消解不确定性,通过提升信息质量、简化系统模型或接受概率思维(如贝叶斯决策)来管理不确定性。这是人类集体几千年来共同在做的事情。

一种是包容不确定性,认可并接纳不确定性,把不确定性视为决策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作为人类个体最合理的选择。

有人说我是风险厌恶者,其实我更愿意称自己为风险旁观者———接受风险但给风险设置距离,距离让风险具有美感!

那么,如何在不确定性时代,活出确定性?

——这既是塔勒布的成功秘诀,也是塔勒布告诉我们的生存哲学与行动指南。

在21世纪,“黑天鹅”事件频发、技术迭代加速、全球化波动加剧的背景下,“不确定性”已成为时代的关键词。人们越是渴望安全感,却越是陷入对未来的焦虑与无力感中。

塔勒布提供了一种“反脆弱”理论:真正的确定性并非来自对外部世界的掌控,而是通过拥抱不确定性,将自己锻造为“反脆弱性”的存在。

因世界的本质是随机与无常,人类历史进程往往由“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影响巨大的极端事件)推动,例如金融危机、疫情、技术革命、地缘政治等。这些事件颠覆了人们对“稳定”的幻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是“非对称性”的——即小概率事件可能引发巨大后果。

许多人试图通过预测与控制来对抗不确定性,但塔勒布则认为:“预测的准确性越高,反而可能越危险。”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前,那些成功依赖复杂模型预测市场的机构,恰恰因忽视“肥尾效应”(极端事件的概率被低估)而崩溃。

过度优化的系统往往是脆弱的,因一次黑天鹅事件就会彻底崩塌。

将生活视为“冥率分布”(幂律分布),接受成功可能由少数关键决策主导,而非均匀的努力积累,更容易让我们获得成功。

(“冥率分布”是幂律分布的一种俗称。幂律分布(Power-law distribution)是一种概率分布形式,其特点是事件发生的频率与其规模成反比,即较大的事件虽然罕见,但其影响巨大,而较小的事件则频繁发生。)

确定性源于内在秩序的建立。

塔勒布的哲学并非教人盲目冒险,而是通过理解随机性的本质,重构个人与世界的互动方式。真正的确定性,是建立在对不确定性的接纳与利用之上,如同冲浪者借助海浪的力量滑行,而非徒劳对抗潮汐。

2025后,如何构建反脆弱性,从混乱中获益?

我在遍读‬塔勒布的书后‬,总结出‬最‬适合‬普通人的“反脆弱”的五条生存原则:

1-构建“能力冗余”(如多技能储备)与“财务冗余”(应急资金),以抵御突发风险。

2-将资源分配于极度保守与极度冒险的两端。例如,90%资金投入无风险资产,10%用于高风险高回报机会;职业上兼顾稳定主业与探索副业。

3-警惕“看似稳定,实则脆弱”的系统,警惕“火鸡思维”。

4-把握“凸性”机会:即抓住‬损失有限、收益无限的选择。

5-在脆弱中进化,正如塔勒布以“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的神奇比喻,揭示反脆弱性的本质:脆弱者逃避波动,反脆弱者主动拥抱波动。

【塔勒布“不确定性”系列著作《黑天鹅》《反脆弱》《非对称风险》《随机漫步的傻瓜》,可系统掌握其思想体系。】

站在文明演化的维度回望,恐龙因不适应不确定性环境而灭绝,哺乳动物凭借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崛起为地球新主。当Deepseek重新定义知识生产,当元宇宙重构社交形态,我们面临的不是确定性的消逝,而是不确定性形态的跃迁。真正的确定性,是保持生命系统持续进化的能力,是在风暴眼中培育内心秩序的定力,是在流动时代守护价值永恒的智慧。这场自我革命没有终点,因为确定性本身就是生生不息的创造过程。

正如尼采名言:“杀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What 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我喜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