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窗即可见山,春山是最好看的山。冬日的山是枯瘦的,夏日的山又太蓊郁,秋山虽好,到底带着几分萧索。唯有春山,新绿初萌,粉
诗禅是什么?查辞典,定义不太好解。我将其简化,詩禅有两种含义:一是以詩证禅,二是以诗谈禅。以诗证禅:这是一个通过詩来参禅
现代诗的合法性争议,本质上是诗学传统与当代变革的冲突。诗的本质是什么?若以传统标准衡量,诗需有韵律、凝练的文字、鲜明的
大概人文启蒙开始,诗就产生了。不过,“诗”这个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尚未见于甲骨文和金文。但迄今为止,文化界还没有一个统
“死亡其实并不存在”,这句话文字平实但力道深沉。最初得知这句话是一本书的书名,印象很深刻。但本文与该书无关,只是借用一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这是一种犬儒主义,我们不做。人类总在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忘了意义本身恰是这个追问的过程。庄子击缶而歌的
好诗之所以动人,往往不是因为形式、修辞上如何完美,而是因为其内蕴的人类历史进程与诗人的生命体验。而对它的接受,同样离不开
在古代诗词中,不乏直接表达爱意的作品。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词作
闲来读词,有时感觉到古人情诗中感情蕴藉深敛却相思入骨,词中的字有多含蓄爱就有多深情,有一种穿透时空的魔力直击人心。关于
说起诗词,这两个字连用,久而久之,我们把他们当成了一个东西。而且有时会不经意地以诗法填词,以词法写诗,而并不自知。其实它
在诗词创作中,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极大地提升诗品,因为它具有强大的“时空折叠效应”,能够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无限的意蕴。然而
是纪事还是记事?是纪游还是记游?有些小争议,其实大可不必。纪事与纪游无非是特意区隔于随便与随性而为的记事与记游,强调是
诗眼是中国古典诗学中最具东方智慧的审美范畴。这个源自书画理论的术语,在诗歌领域演化出独特的审美意蕴。严羽在《沧浪诗话》中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意象与意境,构筑了一座座艺术高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在当代语境中实现意象与
陶然亭北有无名氏坟,名香冢。坟侧一碑,人称蝴蝶碑,铭文不纪年月,不署撰者姓名。墓志铭曰:“浩浩然,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
为何你作完词后总觉得意境有缺、词不感人?这个困惑是习词者经常会遇到的。习词者往往好不容易按词牌的平仄和韵脚配好词句,
从哲学的层面看,人的终极是孤独。从诗学的角度看,诗的终极也是孤独。那些隐晦的意象与隐喻的象征,只存在在诗人的内心深处。诗
今日惊蛰,遭遇倒春寒,阴冷甚于去年冬天。这个时候,趺坐面山,最适合思考哲学命题,思考比如惊蛰对这个世界的意义这样漫无边
北宋元祐年间,苏轼在黄州雪堂提笔写下”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将唐代三位诗人的残句熔铸成新境,完成了一次精妙的文学
现当代人承续文脉,还是有很多人热爱创作格律诗,但潜意识往往会认为自己写不出超越古人水平的诗,其实不然。近人的格律诗,我独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