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73—滕姓,起源·迁徙·家训·名人故事

千行百纳 2025-01-20 22:40:55

中华姓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血缘纽带,《百家姓》宋朝时成书,先后收录了504个中华姓氏,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本系列文章将按照《百家姓》原文顺序逐讲解姓氏文化。

姓氏由来:滕,Téng,多起源、多民族姓氏,主要源于源于姬姓,以国名为氏。周灭商后,周文王姬昌(姓姬,名昌,今陕西岐山人,季历之子,周武王姬发之父,周朝奠基者)之14子错叔绣封在滕地(今山东滕县),建立滕国,赐侯爵,与鲁国(周公姬旦之封国,今山东曲阜)关系密切。

春秋、战国时期各有一代滕文公,春秋时期滕文公名姬寿,德高望重;战国时期滕文公名宏,滕定公之子,又称元公,与孟子(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子车、子居,与孔子并称“孔孟”,今山东邹城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会谈后在滕国推行仁政,实行礼制,兴办学校,改革赋税制度,滕国虽小,却能立于群雄之间而不倒,滕文公名声大震,世称“贤君”。

滕姓始祖:滕文公

滕国终被宋康王(子姓,戴氏,名偃,商族后裔,宋剔成君之弟,宋国末代君王)所灭,滕国灭亡后,国人有以国名为氏者,为滕叔氏、滕氏,复姓滕叔氏后来省文简化也为单姓滕氏,尊滕国开国君王错叔绣、著名君主滕文公为得姓始祖。

源于黄帝,属于帝王赐姓为氏,上古帝王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名轩辕、又称有熊氏、帝鸿氏,少典之子,三皇五帝之一,人文始祖)生二十五子,其中十四子得姓,第六姓(非第六子)为滕氏,“滕”字上古时期为“塍”字,意为田埂,“滕”与“塍”同音,为假字,该支滕氏是黄帝后裔十二初始姓氏之一,起源最早,与塍氏同宗,发源于古滕州一带。

另有源于十六国时期西燕慕容部叱罗氏族、元朝时期蒙古沙喇图鲁腾部、明朝时期女真齐克滕部落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融合汉化过程中改姓为滕姓等。

得姓始祖:错叔绣、滕文公

发源地:山东滕州

迁徙路线:

战国时期,滕国灭亡后,其贵族后裔纷纷外逃,为了不忘国耻,永怀故土,遂以国为姓,改姓为滕氏,从此四处迁移,散居各方。子孙纷纷离开得姓的原居地(滕国大概范围,山东微山东北部,滕州西部,邹城南部,枣庄山亭区西部),而散居于山东、河南等地。

古滕国,在鲁国宋国之间

东汉时期,滕姓在北海郡(今山东寿光、昌乐等地)繁衍昌盛,族大人众,名人辈出,如滕延、滕咨和滕抚等。汉朝末期,朝局动荡,当地的滕胄、滕耽等因避乱渡江,归属孙吴,滕胄还与孙权结为亲家(滕胄之子滕胤娶公主为妻),壮大了北海郡滕姓盛名。

三国东吴末期,滕胄之子滕胤因与孙綝相争,兵败身死,被诛三族,北海人滕牧(原名滕密,今山东昌乐人,官至卫将军,封高密侯)由于不在三族之内只被发配边郡,平反后任五官中郎,女儿滕芳兰嫁与乌程侯孙皓(字元宗、皓宗,幼名彭祖,今浙江杭州人,孙权之孙,孙和之子,三国孙吴末代皇帝)为妃,孙皓继位皇帝,立滕芳兰为皇后,滕芳兰失宠后滕牧徙居苍梧郡(今广西梧州),死于途中,孙吴灭亡后,孙皓与滕皇后迁于洛阳。

两晋时期,繁衍于南阳郡、开封县之滕族昌盛浩大,名家辈出,成为该地之名门望族。

两晋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北方持续战乱,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了滕姓南移,加上之前汉末已南迁的氏族,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西、湖南等地均有了滕姓人家。

唐朝时期开始,今浙江金华的滕家一枝独秀,出了不少杰出人物,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身着锦衣儿戏绣,东阳门外数滕家”。据《安远滕氏族谱》、《石城县志》所载,“唐有滕文纪,家居江西抚州临川县滕家州,生子有三,其三子学珠自临川徙居福建汀州宁化招得里南桥岭,至宋时,传八世,榜二居邵武,榜遂迁延平,榜仪移广东”。

北宋靖康之耻(金朝南下掳走徽、钦二帝及皇族、嫔妃、朝臣等三千余人北上,北宋灭亡)后,北方滕姓有迁居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其中应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滕康因仕宦居今湖南永州,其孙滕宬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

宋末元初的动乱,加上元末各地起义军的动乱,使滕姓分布于南方各省份,四川、云南均有滕姓人落籍。

明朝初期,山西滕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明朝中叶,滕学珠之裔有迁居江西石城丰山、高田等地。明朝末年屠蜀(张献忠、摇黄、残明、清军、地方、吴三桂等各方势力拉锯战,加上天灾、瘟疫,导致川蜀人口大减,伤亡600万人,“千百不存一二”)后,清廷命湖广填四川,滕姓徙至四川。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以后,有冀鲁豫地之滕姓闯关东进入东三省者,亦有沿海之滕姓迁居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

滕姓主要郡望为南阳郡、清河郡,主要堂号有南阳堂、清河堂等,以望立堂。

历史名人:北宋名臣滕宗谅(字子京,今河南洛阳人,政治家、文学家、词人,欧阳修好友,历任大理寺丞、左司谏、天章阁待制、礼部员外郎,贬至岳州,修筑防洪长堤、重修岳阳楼,他便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滕子京)、明朝传奇人物滕经(本名滕小圣,今河北清河人,才华横溢,科举不中,投河自尽,明朝嘉靖皇帝敕封“北河平浪小圣”、清朝康熙皇帝敕封“护国镇海显佑济运平浪元侯灵应尊神”),著名体操运动员、主教练滕海滨,艺人滕丽名、滕矢初等(注:著名艺人腾格尔不姓滕,蒙古族,无姓)。

藤子京与范仲淹

祠堂: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杨塘下村滕氏宗祠,又名种德堂,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嘉靖年间扩建,清朝康熙年间重修,雍正年间再次扩建,2014年修缮开放,明代建筑风格,四进三天井院落,“囬”字宫殿造型,内有戏台,占地面积866平方米,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浙江金华婺城区塘下村滕氏宗祠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姜屯镇滕城村滕国故城,留存有城墙、城基、护城河等遗迹,1992年重修,主要景观有文公楼、善国碑林、周灵沼、唐古槐、壮观石、古砖刻楹联、吕祖阁、上公馆雍城遗址等,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滕州滕国古城文公楼

山东滕州为滕国故城

家训家规:

《滕氏族训十九则》节选,忠廉为官训诫:

训我族人,出为好官,从政务廉,爱民务宽,为下为上,惟此心丹。

训我族人,务尚节俭,俭入奢易,奢入俭难,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训我族人,莫生贪饕,一萌贪念,遂从众衍,败廉丧耻,罔或不颠。

训我族人,扬善种德,积善余庆,积恶余殃,忠善传家,久而弥昌。

现分布:滕姓在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山东,其次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江苏、浙江、吉林、上海、河南、安徽、四川、福建等地,其中广西分布最多。

总人口:滕姓约74万人,全国排名第179,在百家姓中位列第73。

滕姓出自姬姓,周朝姬姓滕国王族后裔,始祖为滕国君王错叔绣、滕文公,主要发源于今山东滕州一带。滕文公贤德,使滕国屹立于战国群雄之间,有言:“疆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北宋名臣滕宗谅,一生清正廉明,因直言不屈,仕途坎坷,常有升贬,至岳州任后并没有怨天尤人、萎靡不振,不计个人荣辱,励精图治,改善民生,重修岳阳楼,被同朝文学家王辟之赞誉“治最为天下第一”,范仲淹、欧阳修、苏舜钦、司马光等均对其做出高度评价。

创作不易,喜欢本文章请点赞收藏,欢迎评论转发,关注作者更快获得推送更新。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