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大半导体巨头——中芯国际和华虹股份,同时公布了自己的年报。中芯国际2024年收入578亿元,同比增长27.7%%;净利润37亿元,同比下降23.3%。华虹半导体2024年收入144亿元,同比下降11.34%;净利润3.8亿元,同比下降了80%。

中芯vs华虹:营收净利分布情况表(亿元)
两家公司在年报中都提到了2024年行业复苏、行业周期向上的大背景,但两家公司净利润却同时出现下滑,有可能存在行业本身的原因。
2024年中芯国际收增利减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1、营业成本增加。公司2024年营业成本上升33%,高于收入27.7%的增长,从而导致公司毛利在2024年仅增长8.5%,拖了利润增长的后腿。而营业成本的增加,主要是上游供应链相关产品因供应紧张而涨价。在中芯供应链中,有相当一部分依赖于国外市场,由此,中芯在年报中提醒投资人,存在“涨价风险”。
2、所得税翻倍。2024年中芯所得说9亿元,同比增长了106%,主要是由于出售旗下一联营公司造成的。与此同时,公司销售费用增加10.8%,管理费用增加21.6%,研发费用增加9%,都直接增加了公司的成本。

中芯国际2024年收入构成
值得关注的是,中芯国际的收入构成中,消费电子收入占比为37.8%(超过三分之一),智能手机占比27.8%(不到三分之一),电脑和平板的收入占比为16.6%,互联与可穿戴收入占比为10%,工业与汽车的占比7.8%。由此可以看出,中芯“消费电子”这一栏,是指扣除智能手机、电脑、平板、可穿戴、汽车等之后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空调、洗衣机、银行卡、身份证、音响、冰箱、烤箱、消毒机等,这类产品往往不需要先进制程的14纳米及以下芯片。
如果说中芯相对隐晦的指出下游家电消费不足,那么华虹则直接指出了这一问题,“在AI及部分消费电子的带动下,先进制程芯片需求持续强劲。而成熟制程芯片需求尚未回到繁荣期,供需关系仍处于不平衡状态”。所谓先进制程芯片,就是受体积的限制而要求小型化的芯片;所谓成熟制程芯片,主要是用于体积较大的家电,该类消费电子对芯片体积没有小型化和强散热的要求。

在业务占比中,中芯先进制程芯片的比重,要高于华虹半导体,所以,中芯的毛利率(18.59%)要高于华虹(17.43%),中芯的净利率(9.3%)也高于华虹(2.6%)。这说明,先进制程芯片的盈利能力,明显高于成熟制程芯片。
华虹净利润总额和净利率均大幅下降(2023年净利率为5.2%),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受汽车、工业、新能源等领域的需求相对疲软及国内相关产能释放等因素的影响,公司部分工艺平台的销售价格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所谓“激烈的市场竞争”,就是指激烈的价格战,而激烈的价格战往往是因为有人大规模量产,降低了成本,从而有本钱发起价格战,犹如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降价促销。
芯片虽然是我们认知中的高端制造业,但是我国芯片依然以成熟制程为主,其应用的场景主要在传统家电行业。而传统家电受到我国房地产整体低迷的影响,行业规模和行业增长都“尚未回到繁荣期”。这才是两家芯片巨头业绩都在下滑的主要原因。
一点不奇怪,14到28纳米,全世界产能富余,产能利用率不够,或者为了保证利用率降价接单,肯定影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