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航母都大!中国用排水13万吨的“航母”养鱼,人均能养100多吨

说宇宙寻真理 2024-08-14 17:52:37

中国不愧是吃货大国,仅为了养鱼,专门建造10万吨级的“航母”!

在大家的印象当中,航母是国之重器,也是强大军事武装力量之一。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超级大国,也是因为他们造的航母数量是最多的,军事实力强大。

那么,我国的航母为何会用来养鱼呢?这养鱼的航母又有何不同?

移动海洋牧场,国信1号

2022年5月20日,这是独特的一天,在山东青岛胶州湾,全球首个10万吨级别的大型“航母”成功交付。与传统航母不同的是,这一“航母”是一条大型深海养殖船,专门为养鱼而打造。

下水的巨无霸船,长249.9米,宽45米,深21.5米,可达到10万吨载重,排水量高达13万吨。这一艘“航母”的总投入高达4.5亿元,成本高昂。

要知道,我国22年6月下水的第三艘航母满载之后排水量也只有8万多吨,养鱼的巨无霸“航母”竟比福建舰更大,不由得让人感到讶异。

船体主要由几个部分构成,前端是“大脑”,主要配置网络设备间,船体航行、整体情况、饲料的投喂等等都依靠它来执行,是整艘船的控制中心。

内设置15个养殖舱,养殖区域的水体达9万立方米,配备专业饲料舱,给舱内的鱼儿定时定点投喂。

在大众的认知当中,养殖鱼基本上是放在池塘,亦或是圈在浅海进行饲养。为何还要大费周章的建造如此巨型船只,仅用来养鱼呢?

其实,我国不仅是人口大国也是食物消耗大国,14亿人口需要吃饱吃好,消耗的食物是难以估量的。

中国的渔业养殖是规模最大的,过去几十年时间养殖只增不少,已经占据了全球60%市场。干过养殖的朋友想必都清楚这一行的不容易,从养殖地点、育苗购苗、投喂饲料到售卖过程十分繁琐。

鱼类生活在水中,十分容易因为水质差而生病,一旦生病可能导致全军覆没,损失惨重。淡水鱼养殖,国内经验已经十分丰富,但海鱼的养殖一直是个大问题。

过去,渔民为了能够养出海鱼会在近海拉起一排排网箱,人工投喂养殖,可这种方式水质污染是个大问题,同时深度不够养殖的品种也单一。

更重要的是这是在靠天吃饭,一旦涨潮或干旱水位退化,很难及时应对。

建造国信1号用来养鱼是被逼出来的,近些年来养殖面临水质污染、赤潮、台风等多方面影响,如果不追求创新,只会走向死路。

为了能解决这一问题,我国自主研发了国信1号,开启了用“航母”养鱼的时代,也打破了原有的壁垒。

移动养殖场,实现深海养鱼

有了“航母”养鱼舱之后,能够驾驶这这个大家伙驶入深海,可以选择合适的海域进行养殖。几十个养殖舱跟外界海水虽是隔离的,但首尾都设置了两个泵舱。

能够将深远较为优质的海水源源不断地从海水之中抽取注入到舱内,舱内的水可以通过排水管排出,完成水体交换,一天可以换16次。

在舱内还安装了水循环系统,能够模拟海洋之中的流水推动,形成旋转流态,让鱼儿保持活跃状态。

这个大家伙在茫茫大海之中航行,搭配使用船岸一体化系统以及智能养殖系统,其中包括卫星通讯接收、4G信号、状态监视等等。

能够完成鱼苗入舱、饲料投喂、水质调控、捕鱼、冷藏加工等一系列智能操作,实现自动化。

每天早上6点,养殖技术人员会来到饲料间做备料、投料工作;准备就绪之后再去养殖舱观察鱼的摄食情况,看看它们的活力,以及是否有生病等。

目前,里面养的主要是大黄鱼,每年产值达到3700吨。相对于传统养殖而言,养殖密度高出4被,实现每立方米25公斤密度,成活率95%以上。

水体交换系统可以利用优质海水资源,为鱼儿创造更加适宜生长的环境,从而缩短养殖周期。

使用航母养鱼,不仅能够提高产量,鱼的肉质能够达到跟野生大黄鱼一样的效果,品相、味道极佳。

大黄鱼,是我国传统四大海产鱼之一,也是名贵经济鱼类的一种。近些年来,由于被过度捕捞,数量急剧下降已经成为了极危物种。

为了能够继续让大家一饱口福,养殖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不过大黄鱼属于洄游性鱼类,10月开始就会逐渐游到较深的海域过冬,人工养殖难以满足此条件。

因此,采用航母养鱼的方式能够弥补这一缺点,为大黄鱼模拟在野外生活的条件,达到更好的口感。

2022年9月,我国航母养的首批大黄鱼上市,共计捕捞65吨活鱼,宰杀冷链运输锁鲜,第一时间送到了餐桌。

除了大黄鱼之外,也在持续性探索养殖其它深海鱼类,以后将会扩展大西洋鲑、三文鱼、石斑鱼等高品质鱼类。

未来,构建更全产业链

此次的国信1号养鱼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功,目前已经获得40多个专利,48项技术输出,养殖减震静音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

如今,国信1号上的工作人员只有30几人,每年能够产出3700吨大黄鱼,产量颇丰。一年依靠养殖大黄鱼,产值高达3亿!

目前,正在建造的同类型养鱼“航母”有6艘,未来,该产业链还将持续扩展扩大养殖规模,将会陆陆续续投资建设50艘同类型“航母”,用于养殖海鱼,争取总养殖量突破1000万吨,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可能有人会觉得养殖的鱼不如野生鱼好吃,其实不然。模拟野生环境,人工养殖的鱼类不仅口感类似,还更安全。

毕竟这些鱼都是经过检测合格的,而野生的鱼类很多生活在被污染的水源之中,体内含有寄生虫、大肠杆菌等,食用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使用船舱养鱼,既能够模拟野外的生存环境,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节将船行驶到不同海域,与此同时,还能够保证鱼的健康,食用安全,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航母”养鱼,争取走在世界前列

对于使用“航母”养鱼,很多人表示不甚理解,毕竟一艘大船投入上亿可不是小数目,为了养鱼斥巨资,真的有必要吗?

其实,这一种养殖模式中国并不是第一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期,渔业较为发达的挪威、瑞典、美国等国家就已经开展了远海人工养殖渔业,他们使用的正是船舱养鱼模式。

就以挪威为例,由于发展较早具备成熟且完善的技术,依靠机器人就可以清洗水下网箱,无需人工清洗;依靠智能设备,能够实现巡航检测,机器人还可以再养殖网上行走自如。

他们的投饵技术也十分先进,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操控,系统会根据温度、鱼类行为、溶氧量等等情况来智能决定投喂时间,投喂量等等,只需要有人时不时看看情况就可以了。

对比起国外的深海养殖,我国的技术起步比较晚,1988年我国从挪威进口一套深海网箱才开始了解深海养鱼。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我国从最初的学习已经开始自主生产研发专业设备,事实证明我们也真的做到了。

以前,我们的深海鱼产品大部分都依赖进口,国产的微乎其微。如今,我们自己突破了技术,能做到深海养鱼,在未来我们海产品的价格说不定会被打下来,不再是吃不起的奢侈品,而是成为人人都能够吃得起的食物。

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之外,我们也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实现盈利。

虽然我们有传统养鱼技术,但是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守旧不进步,而是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动技术进步,解放人们的双手!

大家对于“航母”养鱼一事如何看待?欢迎留言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参考资料:

“国信一号”驶向深蓝——全...了深远海养殖的“中国方案”_张文萱 知网 2022-12-08国信1号:世界首艘10万吨级“渔业养殖航母”_刘成 知网 2023-02-01



1 阅读:57

说宇宙寻真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