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三不留,富贵永不愁”,在农村,三不留,指物还是人?

依依聊文化 2025-04-10 10:32:50

民间有句俗语说“家中三不留,富贵永不愁”,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解释。现在很多人认为这话中的“三不留”,指的是三种物品,或者说是三件物品。

通常来说,现在一些人认为“三不留”指破旧无用之物,如开裂的家具、残缺的器皿、过时的衣物、旧鞋等;枯败萧瑟之物,如枯萎的植物、凋零的花卉等;尖锐危险之物,如未收置的菜刀、剪刀,外露的铁钉、棱角尖锐的物件等。

但是,这些在农村,并不是不该留之物,破旧物品有破旧物品的用处,哪怕的旧鞋,在旧时都是布鞋,舍不得丢弃,用来做新鞋底。

枯萎的植物、凋零的花卉,可以留着做肥料,是很好的农家肥。

在过去的农村,哪家没有几件尖锐之物呢?哪怕是用旧了,用坏了,破铜烂铁也得留着,用来打新的刀具或用具,扔掉了才是浪费。

这就是农村的物尽其用,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废弃物,能用的尽量留着。农村有老话说“穷家有三担”,不管是富裕之家,还是一般的人家,一些暂时不用的破旧物,就占了一定的比例,放在杂物间,以备不时之需。

这就是过去农村的人间烟火,有过那时农村生活的人,都经历过这些事。那时的农村民众,并不认为这些东西,会影响家庭的整体运势,相反,这些东西是以后发家的基础,是勤俭持家的表现,是家庭财富的一部分。

当然,现在时代不同了,这三类物品,在农家只有部分人还习惯性地留下来,另一部分的人要丢掉。但是,在农村,不管是留是扔,都没有影响家庭运势的说法。

再说,倘若这句话是一句传统俗语,就应该以过去的农村生活为背景来理解,而不是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去臆测过去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农村生活场。

在过去农村背景下,所谓的“三不留”,指的是人,而不是物品。下面本方就以过去农村为背景,来解析一下这句俗语。

通常来说,农村有“客有三不留,富贵永不愁”的说法,而本文要解析的“家中三不留,富贵永不愁”,应该是这句老话的变体。

过去农村,有一句话,民俗经常挂在嘴边,以显示自己家里热情好客,这句话就是“来者都是客”,或者说“上门都是客”。喜欢把来人留下来,以待客的方式待招。

然而,在农村,有三种人给家庭带家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带来潜在的灾祸,民众是不喜欢的,一般来说是不会当作客人来留的。

一、不留“来讲是非之人”

农村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老话,也是《增广贤文》里面的句子,这句话就是“来讲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农村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邻里之间,村民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爱讲是非的人,往往被视为害群之马。他们喜欢搬弄口舌、传播流言。

这类人往往是家庭矛盾的激化者,比如,他们搬弄是非,会让婆媳矛盾激化、兄弟之间不和。同时,这类人还是会激化邻里矛盾、破坏村民关系的和谐。

“家和万事兴”,一般家庭要追求富贵,“家和”才能家风正,这是根基。远离是非人,才能耳根清净,可以避免因为无意义的内部纷争和外部口角而消耗精力。

远离是非人,既可以一心一意建设和发展家庭,又能守护家庭在村里的声誉。这是一个家庭走向富贵的重要前提。

二、不留 “开赌局的人”

老话说,“十个赌徒九个输”,开赌局往往会让人沉迷享乐,最后散尽家财,造成家破人亡。同时,开赌局是社会中的歪风邪气,所吸引人都是一些不务正业之人。

农村家庭讲究以勤为本,家里让人开设赌局,可能引发债务纠纷、他人家庭破裂,会连累家庭的平静生活,甚至出现意外事件。

如果家里容留开设赌局的人在家里开赌局,不仅招来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到家里,严重影家里的家风家教,让家里人产生以不正当手段谋财的观念,还会对家庭的声誉造成损害,民众会将这种家庭将为是“赌窝子”。

农村民众认为,容留开赌局的人在家里开赌局,不仅触犯了法律,还会造成社会治安问题。农村家庭如果想要追求长久富贵,就必须远离开赌局这种“破财、败德、招灾”的源头。

三、不留“盗贼和匪徒”

这种说法相信很多的人都能理解,不管是旧时的农村,还是现在的农村,这两类人都是是危害社会和家庭安全的 “显性威胁”。这些人轻则偷窃财物,重则伤人害命。

在旧时治安较弱的农村,不留盗贼和匪徒,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不要与两类人结交和来往。二是指不要接受这两类人存放赃物或者替他们销赃。

在古代农村,如果家里容留这两类人,或者与这两类人交往,如果知情不报,同样是违反律法,犯窝藏、销赃罪,要受到处罚。现在的农地,同样也是违反国家法律,要受到法惩处。

因此,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的农村,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法律意识,敬畏法律,不要与不法之徒往来,不提供容身之所,避免引狼入室。

总之,“家中三不留,富贵永不愁”这句俗语,从农村角度来解释,符合农村“家宅安宁”的传统观念。此俗语道破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家庭富贵的前提,必须守住家庭的根基,即和睦的氛围、安全的保障,以及清醒的人际边界。

0 阅读:1

依依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